【摘要】运动损伤顾名思义则是体育生在高中体育训练中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然而,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对身体素质教育愈发的关注和重视,为了能够避免高中体育生在训练中遇到突发的状况,引起不必要的运动损伤,造成提升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失,因此,要对其开展相应的预防工作以及急救措施,从而避免给学生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本文则主要阐述预防和急救高中体育生在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仅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生;高中;运动损伤;体育锻炼;预防急救
随着体育高考生数量的增加,高中体育生的竞争也愈发的激烈,学生在体育训练中出现受伤的情况也相应的增加,因此,预防和急救运动损伤在体育训练中尤为的重要和关键。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当在对高中体育生开展训练的过程中,为其普及预防和急救运动损伤的正确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影响高中体育生的日常生活和训练成绩,确保高中体育生能够拥有高素质的身体机能应对学业考试。
一、高中体育生预防常见运动损伤的方法策略
(一)完善训练前的检查工作
体育教师在指导高中体育生开展体育训练之前,应细致的检查体育训练器材、训练场地、学生运动装备,比如,运动场地是否存有障碍物,体育课的鞋子和衣服是否符合体育锻炼的客观要求……之后,体育教师则需要带领学生开展相应的准备活动与放松练习,以此放松体育生僵硬疲劳的肌肉,而这也对预防运动损伤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严格保证动作的规范性
严格按照规范化动作开展体育训练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体育生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为此,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借助训练增强体育生的肌肉群力量,强化体育生的耐力,对提升开展柔韧训练,同时还要足够注意体育生的韧带和小肌肉群,特别是较容易受伤的薄弱身体部位,而此时,严格、规范化的动作能够整体改善体育生的运动能力,切实的保障体育生在训练中避免运动损伤。
(三)形成自我保护安全意识
体育生无论是在日常的训练活动中,还是在正式的体育比赛中,都应当具有自我预防的意识,能够从自身做起,不做较为危险的体育动作。不仅如此,体育生也应当认真地观察体育训练场地、体育器材、外在天气环境等因素给自身安全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在体育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当借助专业化的体育训练培养学生躲避、化解具有伤害性的动作能力,特别是参加较为激烈的身体对抗体育项目中,教授体育生自我保护的本领,促使体育生掌握预防运动损伤的必要生存技能。
二、高中体育生急救常见运动损伤的方法策略
(一)闭合性运动损伤的妥善性处理
一旦当高中体育生在训练中出现闭合性运动损伤后,体育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急救:其一,局部制动。对高中体育生的伤肢进行制动,可以有效地缓解体育生的伤痛,并且避免再次活动致使损伤程度更为严重,一旦出现二次损伤后,则应当避免对伤肢牵拉、按压等,可以借助保护带、钢丝托板等进行固定。其二,冰疗。这种方法能够迅速降受伤部位温度,让受伤的部位血管收缩,起到防止出血的目的。其三,压迫包扎。当完成冰疗之后,教师及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具有弹性的宽带对体育生的受伤部位进行包扎,并且保证松紧处于适度状态,而这也是处理必伤性运动损伤最关键的环节,可以预防组织增生或出血,当包扎五分钟之后,则应当检查受伤体育生的肢体是否有发胀发麻等现象。
(二)开放性软组织运动损伤的处理
当高中体育生在训练中出现开放性软组织运动损伤后,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急救:其一,止血。当高中体育生在训练中出现小的外伤、静脉出血后,容易出现凝结的现象,此时,在伤口涂抹消毒药后便可以用三角巾进行包扎,当出现严重的静脉出血后,则可以使用指压止血法,若是效果不明显则可以使用血带完成止血的处理。其二,保护创面,防止感染。从原则角度分析,在处理运动损伤部位的过程中不应当使用未经消毒过的物品进行创面的覆盖,正确的是立即将受伤的体育生送至医务室进行伤口的清创。除此之外,在局部消毒创面的过程中,应当以创面为中心,用画圆的方式逐步地向外周消毒。
(三)脱位以及骨折运动损伤的处理
若是在受伤局部位置出现比较明显的畸形,同时,伴随剧烈的疼痛,体育教师以及相关人员则应当按照原则对照骨折脱位的运动损伤及时地进行现场处理,不可在尚不了解体育生损伤情况的基础上擅作主张的使用手法进行组织复位工作。对于闭合性脱位和骨折的现场处理,体育教师和相关人员可以使用树枝或者夹板等对伤残部位进行固定,从而对伤肢实施有效的制动。若是受伤的体育生正处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则应当为其做好相关的保暖措施,保证受伤体育生以更良好的状态介绍后续的治疗工作。对于开放性脱位和骨折的问题,体育教师和相关人员不仅应当对体育生受伤的部位进行止血以及创面保护,同时,还应当对患肢进行临时制动,之后则可以对其进行固定,送入专门的医疗机构进行后续的正规治疗。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高中体育生开展训练教学的过程中,体教师应当规范学生的体育技术动作,强化相关的安全教育,逐步引导学生重视与关注运动损伤的危害,使学生明确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办法,同时指导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措施,以此不断提高高中体育生的应急能力以及安全防范意识,使学生健康快乐地开展体育训练,切实的提升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家燕,叶开志,蔡王顺,蔡文海.高中体育生学训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12):8-9.
[2]胡秋芹.高中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策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20):2.
[3]陈力.高校体育生田径教学课中运动损伤情况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