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减量不减质,要将政策落到实处,教师对作业的布置、指导、批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业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断加强对作业完成的指导,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情感的交流,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不断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水平,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之目的。
【关键词】作业设计;作业指导;作业批改
“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学校,而学校的落实关键在教师,而教师对学生作业的布置是关键的关键。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回顾、复习和掌握知识,提高解题的技巧和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知识提升能力,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呢?从作业的设计,作业的指导,作业的批改等方面,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首先,在作业设计方面。数学作业的设计要立足“双减”政策的精神要义,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出新颖有趣、形式多样、贴近学生实际和现实的练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从而完成数学学科的学习任务,为此,作业设计应做到:
第一,精确性的作业设计,这是数学作业设计的基础性要求。作业设计的目的性要特别明确,不要无效的作业,让作业达到“减压赋能”的目的,使学生通过练习能够复习巩固基础知识,锻炼理解知识能力和解题答题的能力。
第二,分层性的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数学教师要立足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科学合理安排数学练习,内容应做到由易到难,有梯度,这样才能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做数学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做作业中感受到成就感、获得感,增强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
第三,多样性的作业设计,培养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简单枯燥的练习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从不同角度设计练习,采取形式多样的练习形式,如数学游戏、生活数学、数学竞赛等等,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热情。
第四,启发性的作业设计。使学生通过数学作业,能够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积极思考并总结规律性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数理思维的能力。
第五,趣味性的作业设计。趣味性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作业效率,在做作业的同时获得快乐。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将学生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创新,为学生学习数学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在作业指导方面。教师加强学生在数学作业过程中的指导,符合“双减”政策对作业指导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效率。
第一,在数学预习环节中,教师除了自己设计题目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进行预习,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在提高预习效率的同时锻炼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了解差异,从而进行分层教学。
第二,在数学的课堂作业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作业来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避免让学生吃“夹生饭”而积累问题,从而实现“双减”的目标。
第三,在数学的课后作业中,数学教师可采取面对面或多媒体平台进行指导,这样既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锻炼独立学习的能力。
最后,在数学作业的批改方面。数学作业的批改有利于教师了解把握学生学习数学的状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切实有效的针对性措施,也有利于学生反思自身学习数学的情况,调整自己学习数学的行为过程,在数学批改过程中,教师可采取“批注”和“面批”等形式,使学生知道自己在数学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能力。
“双减”政策的出台,减量不减质,是准确贯彻党和政府减轻作业负担的精神要求。保障作业减量不减质是准确并贯彻其精神的界限。教师在数学作业的设计时,要立足学生实际,做到精确性、层次性、多样性、启发性、趣味性,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提高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加强在预习、课堂、课后的作业完成中的指导。要对学生的作业及时批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实现与学生温情的沟通,加强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从而提升数学作业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通过数学作业的完成获得更多更好的作业过程的体验感和学习的成就感、幸福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进而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水平,培养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质疑、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