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学科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语文课程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在“双减”政策下,落实“减负增效”已成为各级课程的主旋律,如何在“减负增效”的基础上发挥出语文学科本身的素质教育任务,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无形中完成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促使学生道德素质和知识质素的双向提升,是当下语文教师需要着重研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双减”背景下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展开研讨。
【关键词】“双减”政策;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现代教育中素质是最为常见的一个词,所谓素质即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在环境中的具体体现。中学阶段是树立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语文课程则是学生认知世界、理解世界的基石,既承担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人文素养、审美能力的主要任务,同样承担着引领学生思想开悟、心智成熟、发展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使命。在“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把握“双减”政策的核心理念,深度挖掘课本中的教育素材,开展课堂主题教育活动,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素质教育,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品德、有好习惯且心智健全的人,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意义
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了教育改革计划书,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新意见。在此背景下,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教育在各级课程中取得了广泛响应,对当代初中语文课程体系改革带来了新的方向和内容。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这些年的持续改革中,各级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情感、态度、品德及能力的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展开素质教育,给学生传递目标发展理念,渗透人文精神,无形中养成学生坚韧的品格,规范其思想、行为,促使其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因而,素质教育不管是对学生自身,还是对祖国将来的发展,都具备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此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师不能只顾传递书本上的知识,同样应强化对学生思想上、行为上的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学生步入正确的人生道路奠基。
二、“双减”背景下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创新教师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是一种品质和能力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具备基础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还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行为修养等,要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前途的发展。在“双减”背景下,为有效落实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语文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双减”政策下教与学的变化,在“减负增效”的基础上,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品质和行为教育,只有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才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素质教育。
(二)创新素质教育方法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情感、思想、态度及能力教育,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从实践、研讨中总结经验,如通过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以及业余时间的自我学习、强化理论、巩固实践,以适应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渗透为具体需要,找出一条适应于学生和语文课堂的素质教育路径,明确哪个章节,哪篇课文能够灌输学生怎样的品质。如,初中语文文本大多充满趣味性和哲理性,如为人处世、尊师重道等,也具备广阔的思想情感,如爱国之情、亲情、友情等,可谓无一不含,如在《黄河颂》《最后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爱国教育,在《黄鹤楼》《使至塞上》等诗词中,渗透浓烈深厚的朋友情谊。在不同文本和作品中,学生从中能够收获到不一样的知识内容和情感,既培育了学生的人文情感、行为品德,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启迪和感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基。
(三)拓展课程教学内容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课本教材当中,学生不仅所学的知识内容有限,也无法在眼界上得到拓宽,在学习兴趣上不高,素质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在“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师要适当拓展教育内容,积极将课堂与生活、社会时事接轨,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减少学生的课堂负担,也能增强学生对其的可接受性,在课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开展素质教育。例如在“五一劳动节”期间,教师可以以“劳动教育”为主题,让学生观看“劳动造就中国梦”“乡村振兴”等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受到感染,增强其劳动意识。也可以给学生展示“最美逆行”“呼吸之间”等影片,既增强学生的主观体验感,也能在无形中让学生的心灵、情感得到熏陶,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中学是学生的“启蒙”时期,语文课程不仅作为一门传递基础知识的学科,更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人文精神的素质教育学科。在“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师不能“顾此失彼”,而是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课堂中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对课本中素质教育素材的挖掘,在教学内容上和社会时事接轨,并在教学中“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品格感染学生,实现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促使学生语文知识素养和品行素质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春凤.“双减”背景下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2022(10):67-68+71.
[2]李江河.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目标摭谈[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2010:203-204.
[3]曹树江.浅谈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反思与策略[J].新课程学习(中),2014(1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