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审美能力等,促进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性化发展。和城市教育的环境相比,农村中学的名著阅读活动是一个相对薄弱的语文教学活动。为了可以充分挖掘出学生的阅读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针对合作学习视角下,探究了农村中学如何开展名著阅读的指导策略,以促进名著阅读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合作学习;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指导对策;探析
名著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代表,也是宝贵的精神食粮,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理念和智慧。目前很多地区都已经把历史文学名著,积极纳入语文考试的考查范围中,而且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各类名著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但是,在部分农村学校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名著阅读的目标,学生的阅读情况也不是很理想。基于此,教师应当全面了解农村学生的阅读现状,采取针对性地指导策略,提高名著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升素质。
一、目前农村学校学生的名著阅读现状分析
(一)缺乏阅读目标和方向
从部分农村学校初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名著阅读的实际意义,只是为了达到教师的任务布置标准,以便可以应对传统的考试,所以选择进行阅读。所以,这也导致缺乏明确的阅读目标和规划,产生严重的功利性倾向。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进行名著阅读时,如果没有教师的要求和监督,就会放纵阅读行为,不存在记读书笔记等方面。学生在大致浏览了名著作品以后,对于著作中的人物关系和组织构思等方面缺乏深入的思考,所以无法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缺乏阅读兴趣
由于经典名著大都是具有篇幅较长、言语晦涩等特征,因此需要学生消耗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阅读,而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兴趣选择忽视学习。再加上如今网络的广泛普及,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树立起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态度,相反却比较热衷于网络中的一些趣味“段子”。网络文学的流传和发展,也对传统文学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再比如,智能手机的流行催化了碎片化的阅读生活,这也是当前时代中广泛流行的社会趋势,并且有很多学生更乐意浏览和阅读这些所谓的网络文学作品。
(三)缺乏有效的名著阅读指导
在部分农村教学中,语文教师还是会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没有积极引进和学习更加成熟、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因此没有提高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学习成效。由于受到考试压力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更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所以就没有提高对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阅读指导,所以没有取得良好的名著阅读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压力普遍较大,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额外的阅读,或者是没有细嚼经典名著中的文化内涵。
二、农村中学开展名著阅读的指导策略探究
(一)明确名著阅读的意义和作用
在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名著阅读,了解和认同名著阅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作用。具体可以从这几点进行分析:第一,和学生阐述名著阅读的必要性,使其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同时,精选各种经典的名著材料,深化学生对于名著的认知,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从各种类型的名著中汲取文化养料;第二,促进阅读和写作的有机融合。阅读活动是学生写作的前提基础,利用阅读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丰富的写作素材。并且要让写作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深刻意识到写好作文必须要学会读书的道理,运用大量的阅读提高写作技能;第三,重视考试题型的分析。在每一次的考试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试题分析,使其意识到阅读题的高额占比,同时也可以让成绩良好的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加深学生的阅读认可程度,进而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的阅读。
(二)激发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潜心阅读
课外阅读的指导需要由教材配合进行实施,首先可以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析和研究教材中的阅读文本的主旨内涵,思考课文和课程要求中的初中生必读篇目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采用课堂穿插和指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繁星·春水》内容时,可以结合作者背景,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并走入名著内部。而且,《繁星·春水》与语文课文《荷叶·母亲》是同一个作者冰心,所以在讲解《荷叶·母亲》的知识内容时,可以给学生着重讲解一下冰心的背景故事,使学生对作者冰心产生深刻的记忆印象,然后再引出《繁星·春水》这部经典名著,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课堂中了解过冰心的人物背景后,反而更容易理解这部文学作品的潜在内涵。再比如,可以通过利用名著插画的形式,初中学生比较喜欢浏览漫画小说,对于图画的展示方法更易于接受,教师可以针对《伊索寓言》《童年》《朝花夕拾》等著作,寻找与之相关的图画插画,将其融入阅读教学中,促进阅读方法的多样性,增强阅读经典的学习效果。或者,可以设置游戏竞答比赛,以各种文学小常识为主题,组织和开展知识小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采取科学有效的名著阅读方法
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认知水平不同,教师要结合这一差异特点,确保所有学生在名著阅读中都可以获取成效,因此可以采用分层指导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针对性地阅读。第一,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人本教学”的基本原则,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名著作品的难度、阅读方式等进行分析。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表现与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并开展针对性地名著阅读指导活动。第二,要实施合理的分层指导。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分层时,需要注重分层方式的隐性,这是为了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可以确保人性化与科学性的特点。通过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忽视分层的结果,多关注阅读任务的进行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名著阅读体验中。此外,对于阅读任务也要进行合理的设置,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表达等方面创设出不同层次的目标和任务。如对于《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可以设置如下任务:(1)了解该作品背后反映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是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梳理人物关系,把握作品内涵;(2)分析和揣摩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其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学会总结和掌握人物的形象特征;(3)简述作品中的某个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和表达。这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灵活思维,便于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把握。通过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对其进行分层,分配不同的阅读任务,同时,也要加强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引导高水平能力的学生,带动低水平能力的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
(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由于受到教学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无法完全达到教学目标的实际需求。对此,教师要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该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而且对于时间和场地没有太大的限制要求。结合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可以合理划分为人数相等、能力差异较小的学习小组,给不同的小组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要求小组成员进行思想观点的讲解叙述。在某个小组发言时,其他小组同样也可以受到启发,拓宽自身的思维能力。结合名著阅读的特点,在实施合作模式时,适当融入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深入角色的内涵价值,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课堂是学生和教师活动开展的主营地,然而课堂教学时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应当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引导学生在没有指令的条件下独立完成阅读练习。此外,可以制定科学的名著阅读计划,结合教师自身的阅读经验和教育经验,深入分析学生阅读的优势和问题,设计高质量的阅读计划,培养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教育的改革和实施,需要学校提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重视,在面对不同的教学环境时,可以选择开展相适应的教学组织活动。在实施农村中学的名著阅读活动时,教师应当准确把握目前农村学校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实际状况,采取合作学习等方法,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吴辉燕.合作学习视角下农村中学名著阅读指导对策探析[J].语文课内外,2021(1):154.
[2]高显胜.如何落实农村初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J].南北桥,2018(14):33.
[3]陈昭都.引导农村中学生阅读名著,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神州,2020(15):93,95.
[4]陈少山.谈名著导读课激发农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J].语文课内外,2018(8):202.
[5]江淦红.如何利用名著导读课激发农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J].读与写,2019,16(8):57-58.
[6]陈菲.农村初级中学开展名著阅读的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9(1):2-3.
[7]谢晓玲.农村中学生名著阅读现状调查报告[J].信息周刊,2019(9):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