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家校协同育人,点燃特殊学生生命之光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要使特殊孩子的心和我们产生共鸣,老师要借助各种力量,特别是家校协同合作。家校协同智慧育人,点燃孩子的自信心,巩固好行为,点燃特殊学生生命之光。

【关键词】家校共育;学生教育;立德树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

小郑,男,15岁,九年级学生。

这是一个“人物”。 新班级刚组成,还没见到小郑其人,他初一初二班主任就向我“隆重推荐”:偶有打架、躲在厕所抽烟、无故旷课、不时顶撞老师,不做作业,上课睡觉成瘾……“郑天王”还真是没什么坏事不敢做的。小郑爸爸更是让老师头痛,一般不接老师电话,偶尔接老师电话没聊几句就开始脏话连篇,经常回应老师:“老师,我打他吧,打他就乖点。”“老师,我回来一定打他,让他乖点。”妈妈则是在旁边无助地哭泣。

一系列了解后,我断定这是一个长期被贴着“坏孩子”标签的孩子,也是这个标签加重了孩子出现自暴自弃的种种行为。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如果教师和家长让孩子过分地无地自容,他们会失望,他们愈觉得名誉受打击,则设法维护别人好评的思想愈淡薄,那么,制裁他们的工具就没有了。对待这样的学生应该多用加法,少用减法”。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以为然。于是我决定有效发挥家校协同育人的效能,助力小郑“亮起来”。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利用“自己人效应”,摸清小郑的成长轨迹,取得父母的信任,以此“撬开”家校协同育人之门。

我逐一消化了前期收到的所有信息,带着预备案开启了家访之路。

首先跟其父亲闲谈开始,取得信任后再转移话题。据悉其性格比较暴躁,经营一家无牌夜宵大排档,因工作关系,常与来吃夜宵的小混混一起赌博、抽烟、喝酒、说粗话……父亲的行为对引导小郑的成长不利。通过对话,我发现了他拥有天下父母的共同夙愿——望子成龙。但面对犯错的儿子,他不知所措,认为唯有打骂可以扭转现状,还有针对老师的问题,他不是不配合,而是长期的投诉电让他对老师也失去了信心和耐性。

跟母亲聊天,她是一个典型的只会使用溺爱手段的家庭主妇。母亲的优点是可以如数家珍列举儿子的优点。“从小就具备较强的能力,懂得保护他人,会主动帮家里做些家务活,在大排档帮忙时不怕脏和累,是个得力的好助手,但就是不爱学习,偶尔还会显露出倔强的脾气。”

闲聊过后,我诚恳的向夫妇俩致歉,赢得了家校协同共育的先机。首先感谢他们的“畅所欲言”;其次是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上跟他们分析了老师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家长非常感动,表示愿意尽最大努力配合学校帮助儿子进步。我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尽可能不让孩子到大排档帮忙,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成长环境。第二,尽量满足孩子的兴趣。允许孩子报名参加他渴望已久的空手道学习班,一则兴趣可以点燃孩子的学习热情;二则可以通过运动让孩子释放旺盛精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其他的品行;第三,请母亲配合老师,每周记录孩子在家的优秀表现并定时向老师汇报。

“家校协同育人”的前提是要真诚地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用“自已人”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进步的,那么,家长才会以高涨的热情积极配合老师。

第二步:利用“罗森塔尔效应”, “家校协同育人”联盟初显成效。

心理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孩子的表现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如果教师能把真诚和期待放到准备塑造的孩子身上,会激活孩子向上的心灵。

利用此心理效应,我精心策划了一场“收服小郑”的好戏。

小郑认识的小哥们中有一个是我往届的学生,我故意通过他的嘴赞扬小郑,让他对我产生好感。同时,我又暗中谋划了很多让小郑帮助老师的机会:小郑的电脑水平不错,请他修理电脑;值日生没有打扫教室,请他帮忙;教师节前夕请他作为班级代表给老师表达爱心;再加上小郑妈妈连续几周发过来的“在家优秀表现单”,我手中掌握了很多“优秀小郑事迹宣讲会”的真实素材。“成功的人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主题班会如期而至。班会上我毫不吝惜地表扬小郑同学拥有的做事认真、懂得感恩、乐于助人等诸多的优秀品德,并将小郑同学的行为与成功人士进行“匹配”,冠上班级之星美誉,小郑在同学们羡慕掌声中眼中有光。

尽管他假装不在乎,但我能够感受到他的那点得意。“罗森塔尔效应”开始在小郑身上生效了。

改变小郑还需改变他“失望至极”的父亲母亲。家长会上,我向全体家长灌输“落后不要紧,进步大希望”的思想,极力表扬小郑父母积极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孩子进步的做法,并颁发“优秀家长”奖状给小郑父亲。小郑父亲受宠若惊的同时,深刻反思自己的育儿失误,并主动提出配合做法,家校共育开启新篇章。

第三步:多做加法,少做减法,形成强有力的“家校协同育人”联盟。

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合力,只有形成了强有力的“教育聚力纽带网”,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转化小郑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这一环节还是不能少!我每周坚持给家长发小郑的“家校良好表现联系单”,和家长达成了“多表扬指正,少粗暴批评”的一致教育策略。在小郑文明评分优秀的消息公布那天,我给他父亲打了一个祝贺电话,大力表扬孩子和家长的努力成果,在我的授意下,小郑父母精心订了一家高级餐厅,隆重地为小郑庆祝。这次庆祝对小郑而言意义非凡,以前因学校老师投诉而挨打受骂是常态,而现在是因为老师表扬而得到祝贺,尝到遵守纪律的甜头的小郑更加巩固了追求进步的决心。

慢慢地,家校微信群中表扬短信不断,家长越来越相信学校老师的指导,家长的改变也在悄然变化中。亲子关系也和谐,家庭温馨了,孩子在如此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正能量也越来越多,家校协同育人的联盟更为稳固了。

第四步:不断利用“补强法则”,强化小郑进步的欲望,“家校协同育人”的影响不断扩大。

教育心理学上的“补强法则”告诉我们:如果想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某行为,就必须不断地强化该行为。如果想将小郑的良好行为进行到底并且延伸扩展到其他方面,就要制造更多的机会,真正点燃孩子对未来的向往。

我不断地给小郑制造各方面创新成长的机会:(1)课堂上,忽视他的缺点,放大他的优点,要求各科任老师配合着轮番表扬,这表扬还真的促使他得到了良性发展。开学三周,除了上课打瞌睡以外,没有其他大的违纪行为了。(2)工作中,我在全班推行“班级常规工作个人认领责任制”,把常规工作落实到个人。在全班公开认领前,我先主动征求了小郑的意见,他挑选了管理自习课纪律,并且干得如鱼得水,我能做的就是卖大力气表扬他,小郑的工作能力不断提高。(3)学业上,让他步步高升。我故意选择难度适中的题型让全班同学练习,对他进行特别的跟踪指导,结果他做得也不错。我立刻复印出来并放到我任教的其他四个班级展览。我的这个“捧星法”使这个“天王级”的调皮学生居然主动要求把位置调到第一列,扬言要在下次考试中争取在年级进步50名。通过一年的不断“补强”,小郑终于成功转型走出了“特殊学生”的灰色地带。

“问题天王”小郑成功转化在年级和学校引起极大反响,不少同行和家长都纷纷探知操作要领。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我在班级也推出了系列的家长学习沙龙,沙龙的主题以青春期孩子的成长问题和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和谐共处的需求为导向展开,为此,吸引了很多家长参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做孩子才会变”的家长沙龙已经成为了每学期的“例牌菜”。“家校协同育人”的教育影响也在不断的扩大。

现在的小郑和过去已经判若两人,由于有了明确学习目标,他上课认真专注,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由于在同学中有了威信,与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和谐,开始懂得关心同学和班级;由于父母少了批评,多了赞扬,他开始听得进父母的意见和批评;由于老师对他有期待,他对老师的好感与日俱增。当然,还是会不时收到关于小郑做错事的投诉,但事后小郑能主动地反思、认错。一个崭新的小郑正在以崭新的姿态成长着。

通过小郑的转化事例,让我深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走上家庭教育专业化的学习之路,用心帮助家长读懂孩子和教育,充分发挥“家校协同育人”的效能,为更多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

何为师德?何为育人?何为明师?在我看来,老师主动更新自己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遇到特殊学生耐心一点,给他们试错的机会,让每个犯错的学生敢于回归集体,让每一个焦虑的家长愿意配合学习,慢慢改变,家校协同共育。因为家校共育的智慧善待,点燃每一个不同情况学生向真向善向上向前的生命之光!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变得完美。”孩子是在犯错中成长起来的,只要家校智慧协同育人,共同以爱为主线,以耐心为手段,以智慧作引航,以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为后盾,就一定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邹品秀.浅谈家校共育特殊儿童[J].新课程,2020.

[2]姜英敏.家长对协同育人的期待和建议[J].人民教育,2021(8):3.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