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智慧,让学生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创新快乐地学习。目前初中历史教师教育智慧的现状表现为: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性有待加强、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升、教育教学模式有待丰富、教师教学任务设计的灵活度有待提高。为此,社会层面应转变教育价值观念、学校层面应优化管理制度、教师个人层面应实现自我超越。
【关键词】教育智慧;初中历史教学;教育教学理念创新;调查研究
【Abstract】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ers need to have a certain educational wisdom, so that students in the history of teaching curriculum to learn autonomy, inquiry, cooperation, innovation and happy learning. At prese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wisdom of history teacher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shows that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teaching idea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 level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educational teaching mode needs to be enriched, and the flexibility of teachers’ teaching task design needs to be improved. To this end, the social level should change the values of education, the school level should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personal level of teachers should achieve self-transcendence.
【Key words】Educational Wisdom; 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Educational Teaching Concept Innovation; Empirical Research
教师教育智慧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教师对各种复杂教学问题的灵活应变和把握,也是教师个人魅力的一种表现。历史教师作为历史课程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教育智慧的生成与发挥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整体国民历史素养的提高。但目前初中历史教师在教育智慧的生成与发挥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困境,导致教师在个人成长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方面出现瓶颈。那么,初中历史教师教育智慧的现状究竟如何?初中历史教师教育智慧提升的策略又包括哪些?本文尝试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教育智慧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教师教育智慧的内涵
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教学规律,它内隐于教师的教育理念、个人素养、情感意志中,又外显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个人魅力和教育活动之中,是内隐性与外显性的统一体。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层面进一步理解教师教育智慧的深刻内涵:内部层面,教育智慧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状态和境界,是教师进行良好教育的内在品质。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展现出对生命的充分尊重、对学生个性的高度关注,从而将教育智慧内化并渗透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外部层面,教师承载着教育目的、任务与价值,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教育智慧一般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得以体现的,具体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及其规律的理解、把握和驾驭能力,面对各种动态变化的教育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灵活机智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教育智慧的构成要素
诸多内容构成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并使其有序化和合理化,既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实现了教师的自我价值,又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智慧:(1)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本身以及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而产生的理性认识,是对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原则和宗旨等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并构成了教师教育智慧的基础;(2)深厚的知识储备。教师要创造性地、科学地完成教学任务,首要条件就是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能够从整体上把控学科基础知识,从宏观角度正确把握该学科的历史发展趋势,也从微观角度正确分析该学科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3)精湛的专业技能,包括:必备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班级管理与组织能力以及教学研究与评价能力等;(4)丰富的职业情感。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一般由正义感、良心感、责任感、荣誉感和幸福感等构成,丰富的职业道德情感将影响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学生学业生涯的顺利发展;(5)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和发挥依赖于教师的人格特质,教师完美的人格特征和魅力可以为教育智慧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6)深刻的实践反思。教师的教育反思可以深化教师的实践知识,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并产生融合,从而使教师产生新的教育教学经验,促使新的教育智慧形成,最终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初中历史教师教育智慧现状的相关调查
(一)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是在教师教育智慧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访谈提纲(教师版和学生版),对泰州市民兴中学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和部分在校初中生进行开放式的访谈,对教师进行的访谈采用“一对一”方式,对学生进行的访谈采用“一对多”小组形式。通过沟通和交流,对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关于教师教育智慧的现状及相关困惑有一个质性的了解与总结,并通过和学生之间的探讨深入了解他们对于教师教育智慧实施的评价与直观感受。教师样本的总体为民兴中学的20位初中历史教师,其中,男教师9名,女教师11名;年龄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40岁以下教师有14人,教师教龄在5年以上的比例达到了80%,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65%。学生层面,从初中3个年级中各随机抽取4个班级作为访谈调查的样本班级,由各样本班级的历史课代表按照性别及学习成绩均衡分布的原则挑选10名左右的同学,组成访谈小组,由班主任老师以“期中考试后历史课教学座谈”的名义对照访谈提纲(学生版)进行本研究相关主题的访谈并做详细的记录。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教育教学理念的创新性有待加强
教育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学的历史教师年龄结构偏老化,青年历史教师比重低,学校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缺乏新鲜血液和年轻教师。历史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使得教学理念更新慢、接受新事物时间长,大多数教师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只专注于教授历史知识内容本身,而忽略了历史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能力。
教师C:迫于成绩压力,从备课、讲课到评课都围绕教材,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少,也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和能动性的发挥,把学生的能力知识化,认为学生记住知识就拥有了能力,没有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习惯用自己的教来代替学生的学。
教师H: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但只注重别人的研究成果,全盘接受并应用于自己的历史教学中,忽视了过程,没有把它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智慧,导致做出的教学指导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让学生无所适从,这样既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特点,也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老师既没有形成现代历史教学的理念,又抛弃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导致教学缺乏科学的指导。
学生L:有的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讲得滔滔不绝、神采飞扬,但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自己累得够呛,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
学生Z:有的历史老师过于强调探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上课过程中没有突出重点和课程框架结构,就让学生自己讨论学习、合作交流,学生由于不能把握重点,也没有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讨论中根本不能提出建设性的观点,导致弱化了历史课程的基础知识。
2.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升
理论上,具有历史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并不一定具备合格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业知识,而缺少系统专业的历史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中会拘泥于历史课本和参考书中的内容,只会照本宣科,为教而教,学生的历史素养很难形成和发展,更谈不上发挥、生成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师W:我虽然是师范类高校历史专业的毕业生,但是,在大学里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与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新时期如何提高中学生历史素养方面的专业知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希望学校在这方面能够加强专业的、系统的培训力度或能够提供比较多的集中甚至是脱产的学习机会。
教师F:历史是小学科(副科),评职称、评先评优、进修培训等,历史教师很少被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对于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也非常不利。
3.教育教学模式有待丰富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再配套板书,学生通过听记笔记的方式完成历史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掌握。经过调查与访谈,我们了解到目前有部分教师仍然主要采取这种方法教学,但这种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并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判断历史史实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教师Z:由于民兴中学历史教师年龄结构的偏老化,多数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相对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是历史课堂普遍存在问题。民兴中学很多历史教师仍然是应试教育的信奉者,他们所营造的历史课堂氛围是专制型的,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因此,在这种不平等、不民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单方面的知识输出,而学生则成为了静态知识的容器。
教师T:我有时看到的历史课堂成为了历史教师“演讲”的舞台,而学生在下面全程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埋头苦记,整个课堂完全成为了教师“独舞”的课堂,学生无暇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没有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也没有创造力的培养与提高。
学生H:有时候,一堂历史课成了毫无悬念可言的45分钟,有些较为“机智”的学生,为了避开这种毫无新意的历史课程的烦扰,自己买上一本讲解详细的教辅书就能把历史老师想要讲解的课程内容悉数掌握,甚至在某些方面教辅书讲得更为细致。
4.教师教学任务设计的灵活度有待提高
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借助史料间接感知、认识历史的能力,在不同的年级中有着不同层面和水平的差异性。但大部分接受访谈的教师,其承担教学任务的年级基本是固定不变的,近乎“终身制”,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历史知识的“深耕”,但教师在知识面的广度以及教师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度方面却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教师G:我是师范类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所学的专业学科为世界史,专业方向是世界地区国别史。2012年应聘进入民兴中学,由于当年初一新生招生规模扩大,所以,我一进校园就被充实到初一的历史教研组,并且在初一年级组一干就是7年。初一讲授的是中国古代史,虽然我在大学期间也学过相关课程,但为了上好这门课,我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世界史的本专业知识感觉越来越模糊了,我现在有点担心,如果突然安排我到初三年级去承担世界史的教学,很可能会手忙脚乱的。
教师X:我在民兴中学担任初三历史老师已近10年,由于中考成绩一直都不错,所以学校领导十分放心,我也一直待在初三没“挪过窝”。但我有时候
感觉到,每年几乎都是重复同样的工作,有点乏味、缺乏挑战性,本人的工作激情在逐渐消退。说真心话,我很想调换到其他年级,甚至是到高中部去接受新的挑战,同时,也可以强迫自己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
学生P:我是一名初一的学生,相比于数理化英,我认为历史课还是属于副科,要想学好历史,关键在于多记多背。
学生Y: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在近3年的历史课的学习中,分别由3位不同的历史老师给我们上课。3位老师上课的风格迥异,所教授的课程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感觉老师们上课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围绕尽可能详尽的考点开展课程内容的讲解与分析,并反复强调识记的重要性。
三、初中历史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策略思考
(一)社会层面应转变教育价值观念
初中历史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需要通过教育制度的深化改革,为教育智慧的生成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的支持。要正确看待应试教育,全社会的教育理念应朝着更科学、更理智、更实效的方向发展,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应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中考力促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以教学力促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二)学校层面应优化管理制度
学校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并实行民主化、人性化管理,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创建科学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要建立平等和谐亲密的上下级关系,让教师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享受教学和管理的权利,自觉进行教育教学创新,把注意力放在教学上,这样,真正产生和释放教师的教育智慧。要提高教学任务设计和安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并给予历史老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提升机会。要彻底改变单纯以升学率和学生的成绩衡量初中历史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评定模式,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在师德、技能、成绩等各方面的表现。
(三)教师个人层面应实现自我超越
初中历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强烈意识,促进自己知识结构体系的不断更新,并紧跟时代的步伐和社会要求,从而很好地促进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和发挥,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水平,不断提升自己学用结合的能力,提高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的能力。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应用自己的人格特征和魅力去感染学生,学会对学生给予适时的、恰当的赞美和尊重。要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设计进行不断的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并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并付诸于自己的历史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蔡宝来.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智慧教学:理念、特质及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9(11):6.
[2]卢丽华.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素养培育:理论基础与策略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20(6):7.
[3]赵志龙,张泽民,袁苗.教师教育智慧养成心理机制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