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结合我国当前小学生涯教育现状,我校立足现实,通过体验式生涯活动课程的开发,盘活生涯教育资源,创新小学生涯教育实施路径,为小学生涯教育实施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涯教育;体验式生涯活动课程
一、我国当前小学生涯教育现状分析
纵观我国小学阶段的生涯教育发展现状,笔者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跟踪观察、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到:与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这些国家相比,我国生涯教育起步较晚,小学生涯教育尤甚。目前,我国除了北京、上海、重庆以及浙江等少部分地区在小学有生涯教育的开展外,其它地区的实施情况不尽如人意。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最为关注,大多数家长依旧认为升学是上学的唯一目的。再加上从政策层面,国家也没有对小学生涯教育给予大力支持,很多学校管理者对生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实施生涯教育意识淡薄,从而直接导致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生涯教育严重缺失。
以上因素叠加,导致了我国小学生涯教育的实践历史短,成果积累少,发展较为缓慢。目前,即使在已经实施生涯教育的地区,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1.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弱化
通过调查访谈,笔者发现,学校里面基本没有专业的生涯教师,开展的相关生涯活动就是由班主任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组织实施的。教师在开展生涯活动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由于生涯活动开始前准备事务比较繁琐,同时,受当前整体专业生涯教育体系不完善的影响,当教师准备开展一次职业体验活动时,需要自己去选择合适的物质情境,既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条件,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因此,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会有意无意地减少这种体验活动的开展。师资队伍建设的弱化就使得活动开展效益不能最大化。
2.生涯教育课程资源不足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笔者还发现,针对小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相关教材很少,关于职业介绍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也很少。除了学校资源以外,家长资源、社会资源也没有被充分利用。大量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和开发。
3.生涯教育实施路径单一,形式不够灵活多元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对多名学者的观点进行总结后发现,国外生涯教育相对成熟。以美国为例,美国小学生涯教育实施的方式主要有:课程介入、教学渗透、职业参观、生涯意识评估、有关生涯启蒙的出版物、生涯咨询(Career Counseling)、“生涯日”活动(career days)、初中实地考(MiddleSchool Field Trips )和导师制(Mentoring)等。实施路径较多,形式灵活多元。
而目前,国内已经开展生涯教育的学校大多数课程以阅读理解、心理测试和认知启发为主要活动形式,能够走出教室体验的活动一般为实地参观,相对比较单一,无法最大限度激发小学生认识职业生涯的兴趣。学生无法切身体会职业本身的过程和意义,从简单的知识性了解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中不能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向往,所谓的“职业生涯认知”也就成为一纸空谈了。
综上所述,在现有师资不足、课程资源不足的有限条件下,如何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既能推动小学生涯教育扎实地落地实施,又符合学校实际的生涯课程,是我国当前小学生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体验式生涯活动课程开发背景
美国著名生涯理论研究学者舒伯认为,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内容和重点是不同的,成长期(0—14岁)是儿童职业幻想和职业探索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身体、智力、情绪的发展时期,会产生对未来职业角色的幻想,是职业意识的萌芽期。这个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其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使之具备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逐步认识到工作的意义。成长期又分为幻想期(4—10岁)、兴趣期(11—12岁)、能力期(13—14岁)。在幻想期,需求支配一切,儿童热衷于幻想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在兴趣期,兴趣嗜好为其行为方向的主要决定因素;在能力期,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增加,开始考虑工作所需要的条件与训练。
依据这一理论基础,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我们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尝试利用现有资源穷尽最大限度的可能,为儿童设置职业角色扮演的情境,让他们沉浸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积极地探索自我、了解自我,建立对职业的初步认知,唤醒生涯意识,为儿童未来发展和人生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创新性地将生涯教育与学校的常态性活动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体验式生涯活动课程。
三、体验式生涯活动课程概念
所谓体验式生涯活动课程即指通过一系列的角色扮演、技能传授、兴趣培养等活动,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基本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
四、体验式生涯活动课程示例
我校将常态运动会和生涯教育结合在一起,在运动会中根据比赛项目和比赛场地实际需求,设置若干职业角色,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两天的运动会中,每天可自由选择一个角色体验。每种职业角色都有限报人数。
报名职业角色的学生需要两期培训。第一期参加职前常识培训。本场培训主要学习了解行业基本常识。第二期参加职业角色体验现场职责培训。本场培训主要明确活动当天的场地具体分工和职责,培训由各个比赛项目场地教师负责。两场培训时长由培训教师根据培训内容和实际效果来决定。
这种做法与传统运动会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传统运动会除了运动员,其他人都是观众。但生涯体验式运动会,把活动的自主权全部交给学生。
为保证活动效果,我们开发了一套评价系统。该评价实施的载体是一本职业体验护照。该护照可记录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所有表现,以成长能量印章的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还有家长、教师对学生职业适应性初步评价和学生职业适应性的自我评价。活动结束后,我们依据成长能量印章评价细则评选出“运动小达人”“最佳职业角色体验者”“优秀班级”等各类奖项。
五、体验式生涯活动课程实施效果与意义
经过实践验证,我们发现体验式生涯活动课程实施效果极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了真实的体验情境
活动所设置的情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给予了学生充分探索的机会,使所有职业角色,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与真实的工作劳动相结合,要求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在浸入式的体验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完成了自我探索,达成了认识了解职业这一目标。
2.盘活了各方生涯教育资源
以活动课程为支点,把家庭、社会、学校资源有效连接在一起,使有价值的生涯课程资源自动流向学生,使各个要素有机协调和整合,为学生职业生涯体验和认知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在活动前期,学校邀请社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活动体验前的职业角色培训,让学生了解了职业最基本的常识。家长为了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职业,掌握一些职业技能,深度参与其中,全程跟踪并参与评价。这种做法使学生的职业角色体验更加深入,体会更加深刻,也加深了学生对职业的认知。
3.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机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面对的都是真实的问题。要解决真实的问题,就得依靠学生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原有固定的班级组织被打乱了,学生需要在一个新的组织内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和陌生人团结协作完成劳动工作。真实问题的驱动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机,他们需要动脑筋想办法完成一个个任务,解决一个个问题。在职前培训环节,培训时间是什么时候、培训地点在哪里、该如何快速找到还不太熟悉的培训教师,和刚刚组建的这个职业群成员快速熟悉起来并和谐相处,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都得靠自己。在活动体验中,怎样和小伙伴协作,如何解决工作中随时发生的各种问题还得靠自己。例如,在生涯体验式运动会中,我们发现在国际象棋比赛场地,各个职业角色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工作,井然有序。因为从等候区进入比赛区的入口有两个,这两个一个是入口一个是出口,很多学生总是走错,负责现场引导的学生从教室里搬出了两张桌子,临时做了两个大招牌,并在牌上写清楚入口和出口,很智慧地解决了工作中的这一实际问题。当学生的内在动机被激发,你会发现整个活动现场到处都闪现着学生解决问题的智慧光芒。
4.加深了学生对职业角色的认知
体验式的活动课程,从活动开始前的职前培训到活动过程中的角色体验,再到活动结束后的教师、家长评价,使职业体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与真实的工作劳动相结合。学生历经活动全过程后,对自己所承担的职业角色有了深刻地认知,这种认知是来源于他们的真实体验。例如,在生涯运动会中,有个羽毛球裁判员因为要来来回回捡球,一个上午竟然累得瘫倒了,被小卫生员送到医务站休息,服用葡萄糖补充能量。问及他上午做裁判什么感受,他说: “老师真是太不容易了,既要做到公平公正,运动员零投诉,还特别耗费体力,看来裁判也不是好当的。”像这样的感受和体验发生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他们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有了相对清醒和更加理性客观的认识。
5.创新了小学生涯教育实施路径
生涯体验式活动课程,与学校常态活动相融合的创新做法,找到了一条生涯教育实施的新路径。这种方法简便易操作,也容易推广,有效解决了当下我国小学生涯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使多方生涯教育资源都得到有效配置,破解了因生涯教育专业教师不足、政策支持不足、经费不足而导致无法开展生涯教育的难题。同时,为我国生涯教育积累了实践成果,为小学生涯教育实施提供借鉴。
六、体验式生涯活动课程实施反思
我校除了将生涯教育与运动会相结合,同时,与学校的传统艺术节、语文节、数学节、英语节、科技信息节等常态活动相结合,开发出如“果香小镇”售卖会、“职”面未来、“艺”起来体验等一系列体验式生涯活动课程。这些生涯课程实施效果良好,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生涯课程开发和实施经验。但随着实践探索的进一步推进,我们发现这类课程还没有梳理成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涯课程体系。接下来的实践中,我们将会将此类体验式活动课程与生涯日、生涯人物访谈、生涯讲座、主题研学等形式相互协调补充,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开发建设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具有校本特色的生涯校本课程体系,为我国生涯教育积累丰富的实践成果,使生涯教育得到更加广泛的普及,协助每个学生认识实际的职业世界并探索自己可能的发展形态,以便在未来做出较佳的抉择、规划与职业准备,并达成自我与社会的实现,从而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和职业规划奠定基础,担负起基础教育小学阶段该担负的生涯教育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程亚芬.小学生职业生涯体验教育研究——基于郑州市4所小学的调查[D].郑州:郑州大学教育学院,2019:30.
[2]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7:76-77.
(责任编辑:黄宝婷)
深圳市龙华区松和小学 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