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长、学校、社会对小学生涯教育,尤其是体育职业生涯教育不了解、不关注,本文通过思考和分析松和小学生涯运动会的成功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教师职业生涯培训,将体育生涯教育列入日常社团活动,生涯教育与各个学科相结合,家庭及社会各界的支持等对策,为培养小学体育生涯意识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体育;职业生涯;意识
生涯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界的重要课题。我国虽然在2017年正式颁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其中,职业体验作为新增的领域被列为四大活动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阶段社会、学校、教师对生涯教育的关注程度或实践程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学者们对小学生生涯意识培养的研究也是较少,更不用说是体育生涯意识培养的相关研究了。但生涯教育又是长期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小学阶段是体育生涯意识最好的萌芽期。因此,对小学体育职业生涯意识培养的研究是必要的。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松和小学生涯运动会的研究,思考和分析运动会的成功之处以及存在问题,认识生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并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地引导小学生体育职业生涯意识的形成,为培养小学生体育生涯意识提供借鉴。
二、研究现状
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为“小学”“体育生涯”,没有搜索到文献;输入关键词为“小学”“生涯教育”,搜索到相关文献共44篇,其中有13篇是中美日三国小学阶段的生涯教育研究,目前无涉及关于小学体育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松和小学是首例将生涯教育引入小学体育的学校,为小学体育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三、松和小学生涯运动会的成功之处与存在问题
1.生涯运动会的成功之处
生涯运动会是一个全新的运动会,无论是理念还是形式,都令全校师生和家长耳目一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管理学生,在运动会中去体验职业带给自己的乐趣,萌发职业意识,并为之努力。松和小学生涯运动会之所以能够成功,有以下因素:
(1)学校高度重视,全面部署
学校以吴少文校长为总指挥,体育科组以及全体教师群策群力积极筹备运动会。德育处和班主任积极发动家长,多次召开家长义工会议;安全办未雨绸缪筹划好安全事宜;总务处全力保障物资到位;体育科组制定运动会章程、规则,几次修改最终定稿;聘请专业的新闻机构、摄像师对学生记者、摄影师进行培训;各位负责项目教师多次培训学生引导员、传解员、记录员、裁判员、检录员等等,并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练。
(2)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高
在生涯运动会前,学生积极报名参与各种职业体验,有检录员、引导员、裁判员、记者、摄影师 、医生、安保等等,提前接受各种赛前职业培训,通过专业人员讲解,自己查找资料,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了很深的认识,并通过运动会中的实践进一步验证了所学。
(3)家长支持帮助,热情高涨
通过学生以及德育处、班主任的动员,家长积极加入义工团队,在运动会中很好地发挥了辅助、引导的作用。而且可以近距离观看自己孩子的精彩表现,家长们都对生涯运动会赞不绝口。
(4)媒体采访报道,关注度高
因是首次举办生涯运动会,立意新颖,开创了体育生涯教育的先河。开幕当天,媒体、记者踊跃采访报道。学校开通了直播,实时发送运动会的精彩瞬间,家长、媒体、社会的关注度很高,反响热烈。
2.出现的问题
尽管此次运动会获得了极大的关注,也达到了一定的职业生涯意识的启蒙作用,但不可否认,因是首次尝试,通过实际操作,也发现了其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职业体验时间太短
本次运动会学生参与时间太短,只有2—3周。如此短的时间内想让学生对职业生涯有深入的认识很困难的,更难说让大部分学生通过本次运动会树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只能说通过本次运动会让学生知道了有“职业生涯”,对“职业生涯”有了朦胧的意识。
(2)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缺乏系统性、长期性
学校、教师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只是基于本次运动会的需求,仅有几次职前培训,并没有后续的教育计划,这对于学生能够独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远远不够的。生涯教育应该是贯穿于从幼儿到成人的整个教育过程,是长期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不是几次的培训可以达到的。
(3)生涯教育的内容单一、不够全面
本次生涯运动会是学校生涯教育的先行实验,职前培训的内容是围绕运动会的开展来进行的,由于时间仓促,并没有与学科教育、德育等很好地结合。这样的职业教育是孤立的、有局限性的,学生对职业角色的认识也是片面的、单一的,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生涯意识。
(4)教师缺乏相关职业生涯教育的培训
由于很多教师从未接触过生涯教育,也并不了解、不关注,学校及相关主管部门也并没有对本校教师有过职业生涯教育,规划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5)没有充分借助家长、社会的力量
在应试教育导致学校强调升学率的大环境下,学生忙于应付各种考试,很多家长并不了解生涯教育。本次运动会虽然发挥了家长义工帮忙维护秩序、检录引导的作用,也发动了媒体报道。但对于学生的生涯教育并没有很大的帮助,只是减轻了教师、学生的职业角色负担。
四、解决对策
家长、学校、社会对小学生涯教育,尤其是体育职业生涯教育不了解、不关注。通过职业生涯运动会,家长开始理解并支持,孩子开始感兴趣。有需求是开展的动力,有实践是开展的基础。体育职业生涯意识应从小植入,应该是教师、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共同配合的一个教育过程。通过对松和小学生涯运动会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1.各主管部门、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生涯教育培训
生涯教育的顺利开展对小学各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熟悉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还要求其熟悉有关生涯发展方面的相关知识。生涯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根据自己的优势和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所以,学校、主管部门应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生涯教育培训,让教师清晰地了解、认识并熟悉学生可接受的知识是什么,只有教师达到上述要求才能真正使学生得到系统、完整的生涯教育。对于体育教师也同样如此,不仅要掌握体育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向学生灌输体育生涯意识,传授专业的生涯知识。
2.将生涯体育教育列入日常社团活动中
松和小学本身有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等社团活动,每天都有专业教师带着学生进行专业项目训练。但这些训练并不是完整的生涯教育。那么,为了培养正确、系统的体育生涯意识,就要先由学生选择有意向的运动项目,经过专业体育教师的讲解或培训,选择并确定自己的职业意向(运动员、裁判员、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等)。确定之后再到各个社团中去了解、学习日常的训练内容及模式,熟悉并掌握后进行实践操作。这一系列的活动不是几次培训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系统地学习和实践。
3.将体育生涯教育与各个学科相结合
要明确学校生涯教育应该是全学科的教育,不应该只有体育生涯教育。因为生涯教育不是单独设立的一门课程,而是通过渗透的方式,将生涯教育贯穿于学校整体教育活动之中,贯穿在全学科的教育中。
4.家庭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通过生涯运动会可以看出,生涯教育有许多教学活动其实不只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它直接或间接涉及现实社会中的工作世界。要想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职业体验,就需要家庭、企业以及知名人士等社会力量的有力支持,让学生不仅能得到生涯教育的理论学习,还可以获得生涯教育的实践经验。
总之,体育生涯意识的培养、职业规划的确立要通过长期、系统的生涯教育来实现,并不只是学校、教师、学生的教育与学习,还需要家庭、全社会的共同配合与支持。
(责任编辑:黄宝婷)
深圳市龙华区松和小学 邓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