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合唱教学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合唱是一种互相协作的集体艺术,是培养学生良好合作意识、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形象思维的丰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唱又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学生听觉、演唱、表现等各种音乐能力的集中体现,在音乐教学中所占的位置非常重要。所以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合唱教学,是每一位音乐老师应该重视并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正确掌握学生学习合唱的规律,让他们从音乐本身的旋律中感受合唱艺术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与音乐感知能力,让学生素质获得全面提升。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乐基础;课堂;歌曲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合唱表演在校园越来越受到欢迎。一支优秀的合唱团队,用个体无法表达到的音域、音量的变化能力和多彩的音色,加上多声部和声效果,创造出最美最和谐的声乐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情愉快,身心健康。所以,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重视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合唱也是一项集体的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合唱艺术最好的方式就是课堂合唱教学。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笔者将从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及如何开展合唱教学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

(一)学生整体音乐水平不高

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合唱对学生音乐基本功技能提出较高的要求,包括演唱者的对自己音域、音色的了解,节奏感以及发音技巧等方面音乐基础。据调查了解,初中学生整体音乐知识和唱歌水平不高,一些班级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技巧、合唱能力和兴趣习惯参差不齐。笔者做了个测试,在一个班中有五分之一的学生音乐节奏感较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唱歌跟不到节奏。还有很多学生唱歌音准不稳定,也有唱跑调现象。这些都要直接影响到合唱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学生缺乏对合唱歌曲的理解

学生对合唱理解太肤浅,认为是一起唱歌声音够响够齐就好。缺少对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也没有合唱成功的经验,唱歌兴趣不高。笔者曾教两声部旋律,组织学生合唱,但高低声部学生不按要求,不懂得自己应唱多高,总喜欢唱大声一点,不想唱低音的,没有团队合作意识,与不会欣赏合唱音乐。

(三)教师教学能力和观念也存在问题

不少音乐教师专业能力单一,能唱的不能弹,能弹的不能唱,有的只能打简单的拍子,有的缺乏组织能力,部分教师不具备培养合唱队的能力。在平时合唱歌曲教学中,一些教师自身就怕麻烦,缺乏自信心,教学中不去多想办法,只把合唱歌曲理解简单化,只教一个声部的现象。也有些老师课堂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在调查走访中,不少学生反映,他们不喜欢老师提供的合唱作品,它们缺乏时尚元素、缺乏时代感等。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音乐演唱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去倾听一下学生的心声,了解一下他们的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和能力。

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多听合唱作品,充分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组织好合唱教学,就是多听优秀合唱作品。在开展课堂合唱之前,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给学生听,通过对优秀合唱作品的欣赏,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学生的听觉能力。所以老师们干万不能忽略教材中合唱作品的欣赏。喜欢听了,觉得美了,等到真正学唱的时候,就不会被困难吓倒了。笔者的经验是多对比多听,有些合唱歌曲欣赏可以让学生听听独唱版本的,例:高中人教版歌唱第二单元《清晰的记忆》《不忘初心》等。有一些本来是要求齐唱的可以安排欣赏合唱版本的,例《我和我的祖国》《猎人合唱》等,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充分感受合唱这一演唱形式对于表现歌曲形象、表达歌曲情感的巨大优势和独特魅力。对于一些优秀的无伴奏合唱歌曲,可以从课外找一些,例:《牧歌》《鸿雁》等,要多听、多分析,感受其魅力。

(二)多种练习方式,引起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刚接触二声部歌曲,难以体会到和声产生的美感,加之二声部练唱花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学唱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持久,教学可能事倍功半。可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例如笔者让学生唱低声部旋律,用钢琴弹奏高声部旋律,或者学生唱高声部旋律,用钢琴弹奏低声部旋律,反复练习直至熟练,然后再进行合唱练习。再如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可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看哪组的演唱最具美感。可在音色、声音位置、音色统一、情绪表达等方面当面做出评价与指导,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三)通过乐器解决二声部的音准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口风琴对合唱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每个声部可以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帮助把握音准。通过有步骤的进行,学生提高了合唱能力,也体会合唱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如高一年级必修歌唱的第五单元的《伦敦德里小调》,这首歌曲看起简单,但演唱起来尾音的把握却比较难。刚开始练唱时,学生总是在尾音跑调,于是笔者通过一个声部唱歌曲,一个声部演奏乐器的方式练习,等各自都熟悉之后,再请他们合唱,就不会跑调了。通过唱和奏相结合的方式,逐渐解决二声部的音准问题。

(四)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合唱是一群人唱,既要唱得节奏整齐、声音统一,又要在多声部的演唱中配合默契,创造出完整、立体的音乐形象,所以对参与其中的每一个成员在音准、节奏、吐字、反应能力、控制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远远高于独唱。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笔者认为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科学的呼吸和发声方法非常重要。首先在坐姿方面,歌唱时学生上身及头部要保持端正,不要前俯后仰,看书时,两手拿正音乐书,两脚平放在地上,挺胸抬头、精神饱满、自然发声,两眼平视前方,面带微笑愉快地唱歌。第二,要有科学的呼吸方法,吸气时,口鼻同时进行,切忌有吸气声,感受下腹部的扩张;吐气时不能放松下腹部肌肉,应使气息在有控制的状态下徐缓而出,同时颈部肌肉要放松,不能紧张。第三,讲究科学的发声方法,咽部放松,充分张开,声音流畅柔和,集中在头部高位置上,避免使用胸声、大白声、喊歌等现象。另外,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融入。在合唱时要注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声音,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声音,使自己的声音能够很好地融入到集体当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对学生的正确指导,还要勤加训练,通过各种方法,和潜移默化的音乐熏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演唱情感表现的欲望,使他们从平时的点滴积累中,产生表现音乐作品情感的强烈愿望。只有想表现了,才能去完善他们的表现,让他们用自己的表情动作来打动自己,来打动别人,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合唱教学在我们音乐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值得深入探索的一个教育领域,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中提高音乐素质,学会合作学会合唱,需要老师长期的深入研究和我实践,努力寻找新的突破点。总之,作为音乐老师,必须明白只有激发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才能谈得上不断提高班级的合唱的水平,相信老师们一定能够想出更多的办法。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让学生不断体会到合唱的独特魅力与美感。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究竟缺失了什么.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05.

[2]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小学音乐教学法.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7).

[3]章连启,谭天静,张亚红.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