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物理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的学科特点,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科目。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学生理解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的重要途径。“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在减少作业时间和作业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本文从丰富实验方案、降低实验难度、组织小组探究、结合虚拟实验几方面入手,探析提升实验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实验学习效果。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物理;沪科版;实验教学;策略浅析
既往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受课时安排、教学压力以及使实验经费的限制,无法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验学习,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运用实验验证理论的实践,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其物理学科的探究能力无法得到长远发展。初中物理知识和实验旨在带领学生完成物理学科入门,理解基础物理知识,提高学生自然学科探究能力,
一、丰富实验方案提高学生体验
初中物理教材是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参考材料,其中涉及的物理实验较为经典,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但类型相对固定和单一,趣味性不足,教师可从丰富实验方案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多种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体验,围绕学生学习主体,提高学生实验学习效果。如在讲解光的色散时,教师可运用校园内的水管,引导学生对着太阳,挤压水管口,并背对太阳观察水的颜色,观察并分析色散现象。同样是色散现象,教师可在下午太阳光射进教室时,将三棱镜放到太阳光下,让阳光穿过三棱镜打在教师的白墙上,学生就会在墙壁上看见清晰的七色光。上述实验方案都可以交给学生自行选择,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体验。同样在讲解电流磁效应以及电磁感应现象时,教师可将录音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还原,由于实验过程较为复杂,教师可主导实验演示,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就每个关键步骤向学生讲解,学生全程观看。实验过程中,教师可添加录制音频的环节,录制下学生的朗读或是歌声,在实验结尾将录音成果进行展示。由此,教师可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降低实验难度鼓励学生参与
学生只有参与到物理实验当中来才能体验到实验探究的乐趣,发展自身的学科探究能力,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许多实验,器具较多,操作过程较为复杂,不便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所以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实验时,还需考虑实验器具是否容易获得,实验难度是否适中,使实验更易操作,鼓励学生参与实验,达到辅助教师课堂教学的目的。以摩擦力相关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对摩擦力的具体大小以及对应效果有更直观和明晰的概念,教师可结合常见的材料,来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直观认识摩擦力大小和作用。如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两本较厚的书,将两本书的书口对放,并将两本书的每一页依次交互叠放,叠放之后,让学生尝试通过抓握书脊来将两本书拽开,如果一个学生用两只手拽不开,就让两个学生对拽,以此让学生直观体验书页之间的摩擦力有多大,在对拽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难度较低、具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理解。
三、组织小组探究辅助开展教学
小组探究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营造轻松坦诚教学氛围。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学生觉得物理知识很严肃,有距离感,小组探究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较为宽松自由度学习氛围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并进行讨论和应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可鼓励小组自由选择实验方案,选用对应实验器材,自主完成组内实验任务的分配,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根据观察内容提出疑问,通过疑问大胆假设,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在讲解大气压强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取材,设置小组实验探究方案,如将一根木筷插入装米的杯中,将米按实,将筷子上提,观察筷子是否会将装米的杯子提起来。由于米粒之间的挤压,杯中的空气被挤了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子内部的压力,将筷子和米粒紧密合在一起,从而提筷子就能将杯子一起提上来。在讲解摩擦力的内容时,教师可设置瓶子赛跑的实验方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同样重量的沙子和水装进两个同样重量的瓶子当中,让其从同样的坡面上滚下来,观察哪个瓶子能够更快到达终点。沙子对瓶内壁的摩擦力远大于水对瓶内壁的摩擦力,沙子之间会存在摩擦力,所以装沙子的瓶子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速度要慢。这样的小组探究可以增加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实际运用,深度内化相关物理知识,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从提供的实验方案发散联想,设计新的实验探究方案。
物理实验是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应深入挖掘物理实验提质增效的教学价值,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延伸教材实验,丰富实验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选择,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降低实验难度,增强实验可行性,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当中来,合理运用小组合作的探究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去,各司其职,发展学生学科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探究素养,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华文.基于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探析[J].世纪之星—交流版,2021(6):2.
[2]赵钧.浅析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
[3]朱熙.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育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探讨[J].信息周刊,20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