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核心素养背景下展开高中化学教学能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良好意识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教师教学策略的完善,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强化。教师应当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教育要求,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改革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
一、立足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优势
时代的更迭对传统意义上的能力和素养有了新的认识,也就是说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如何为学生打造全方位的绿色教育生态环境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方面,立足核心素养的培育展开高中化学教学,有助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凸显。这不仅是由于新时代给高中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也是党对教育力量进行着重衡量的体现,化学教师应当将时代问题细化到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之中,使学生成为一名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立足核心素养的培育展开高中化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化学思维的拓宽,创新意识的树立。教师要合理划分教学时段,致力于化学基础的巩固,化学拔高训练的延续。
二、立足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一)创设多层次学习情境,强调多视角学习 ,学会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化学知识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创设多层次的学习情境,强调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观察、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不同化学物质的认识和探究,还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化的问题解决情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宏观、微观视角对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原理进行观察和分析,为完善学生的化学认知奠定基础。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例,首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带领学生了解金刚石、晶体硅及二氧化硅的空间结构,引导学生对三者的异同进行分析和探究。再次,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硅元素单质和化合物进行辨析和探讨。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晶体硅的特质,例如,熔点高、用作半导体材料与太阳能光电池,还能帮助学生区分其与二氧化硅之间的区别。最后,教师为学生展示玻璃、陶瓷、水泥等材料的生产原料及反应原理,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视角对硅酸盐材料进行了解。
(二)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拓宽多维度思路,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化学反应需在多种条件参与下才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反应物相对质量、甚至是浓度改变、条件的不同,也会产生出不同的现象及产物。不同实验现象能帮助学生了解在化学反应中也存在变化与动态平衡、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想,这有助于学生化学认知的提升,正确意识的树立。教师借助化学实验展开教学活动时,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实验过程进行审视和观察,通过提问衔接学生与化学知识之间的默契点。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盐类水解反应实验》为例,首先,教师在盛有6ml 0.1mol/L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学生观察总结溶液颜色的变化。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教师:“滴入酚酞溶液后,液体变成了什么颜色?加热后呢?”学生:“滴入酚酞后溶液为粉红色,加热后成为红色。”教师:“第一次变色的原因是什么?加热后为何再次变色?”“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碳酸钠的水解是一个动态平衡?”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实验知识点,借助水解反应的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水解动态平衡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影响水解动态平衡的因素。
(三)打造引导性的问题链,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围绕着某一教学重点打造问题链能帮助学生明确思考方向,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得有的放矢,这是提高学生化学思维的重要途径。问题链的打造必须具备系统性和层次性,使学生能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中进行探究和推理,这有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和进步。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例,首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坏掉的水果、工业合成氨、铁生锈、美丽的海滩上散落的塑料垃圾等生活现象,让学生比较上述现象的反应速率。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教师:“以上化学反应,有快有慢,那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呢?”然后比较Na、Mg分别与水反应的快慢,由学生得出: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内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然后,老师再问:“以上反应,你们希望哪些变快,哪些变慢呢?可以采取什么措施?”由此引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得出结论。最后再回到课堂开始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可以采用冰箱贮存食物,通过低温降低反应速率;工业合成氨可以通过高温、高压、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铁生锈可以采用电化学保护等;塑料垃圾可以改用可降解塑料(内因)减轻白色污染,倡导绿色化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化学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逐一培养和深化。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多层次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其次,教师要重视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拓宽学生的化学思维做足准备工作。最后,课堂问题链的生成一定要略高于学生的思维认知,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到化学知识演变规律的探寻之中,达到强化其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国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核心概念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1(8):2.
[2]朱露.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