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是现阶段义务教育工作一个重要的教学导向,也为一线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考和研究方向。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看,“双减”政策的内在核心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相契合的,初中数学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来实现数学教学的减负增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兴趣以及数学核心素养。为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不可忽视,而在另一方面课后服务活动的设计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就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减负增效;课后
从现阶段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及新一代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需要来看,“双减”政策的提出和落实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它在一方面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课后作业负担以及课外辅导负担,在另一方面也驱动着学科教学向着更科学、更有趣、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从初中数学课后服务活动设计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服务于填鸭式、题海式教学模式需要,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也表现出总量大、质量大、形式固化等问题。
一、作业设计的优化与更新
“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了新的要求,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优化等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以此来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环境下学会学好,甚至是获得数学探究学习的动力。与之相适应,初中数学课后服务活动也应该服务于“双减”下的教学优化路径。在课后作业的设计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可以当堂完成的数学作业;或是结合不同的学生学习层次,为学生设计不同形式、不同需要的作业;并且,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做好灵活化、鼓励性的作业指导和点评工作,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学习的信心。
例如:从分层次作业设计的角度来看,初中教师应着力避免作业设计中的机械性,提高作业内容的灵活性。如以“二次函数”这一部分内容的作业设计来看,针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围绕二次函数的定义、特征、性质等为学生设计一些思维引导性、逻辑辨析性的题目,以较少的作业量来帮助学生从逻辑和思维的角度理解“二次函数”的本质。而针对数学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准备一些一题多解或思维发散性题目,更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课后生活化学习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从“知识来源于生活”这一维度出发,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日常实践之间的联系,仍不失为一条可供遵循的数学学习方法。思考是一个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而理解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感性、多元、形象的日常生活能够为学生的课外数学学习提供更好的素材以及更多的思考空间。在进行课外服务活动的设计当中,初中数学教师也应该有意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抽象理解和具体生活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完成“等腰三角形”这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出更具生活性和学习自主性的课外服务活动。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情景当中,思考哪些地方运用到了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使用几何思维和数学语言来对生活中的这一事物进行描述。通过这样的生活化、实践性课后学习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学科的意义并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提高课后服务活动的合作性
数学不是一个人的思考游戏,它一方面是一种有趣、有效的实用性工具,在另一方面,数学只有在团队性的思考、交流和互动中,才有可能迸发出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魅力。在初中数学课后服务活动的设计中,数学教师也应该把握好活动设计中的合作性、互动性和交流性,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提升素养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互动与合作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性。
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每周固定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一堂小组“头脑风暴”课,如带领学生从知识回归生活,思考有哪些可以用已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这些经过思考和数学建模的“问题”便能够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提供方向。如围绕家庭水电费的节省方案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在课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索,围绕已学的统计知识、方程知识来建立数学模型,提高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不仅要求初中数学学科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同时也引导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的优化。在“双减”政策的实际落实中,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而课下服务活动的设计也同样不可忽视。本文从习题类作业的优化与更新、生活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合作化学习活动的设计等角度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刘佳.合作学习模式下开展初中数学课后辅导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1):87-88.
[2]崔瑞娜.初中数学课后学习有效性之我见[C].2019年教育现代化教学管理座谈会论文汇编(二),2019:57-59.
[3]何永峰.初中数学作业生活化的教学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