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读写结合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将这个话题谈好、谈透。虽然不乏有成功的经验,但是出现问题、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为普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元的方式与思路合理的优化读写结合,不断借鉴已有的经验,借助以读促写的方式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光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促写;方法措施
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读写结合策略是锻炼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世界与发展思维以及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方式。以读促写作为读写结合策略之一与读写结合有着共同的目标与作用,那就是让学生通过充足的阅读积累不断锤炼自己表达的方式。教师要善用以读促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思维能力。
一、从学生喜好入手开展以读促写
被选为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的文章无论是写作的立意还是文章的类型都是十分适合小学生的。从课文的题材形式来看,无论是叙事类文章还是诗歌类文章,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都十分容易,同时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是满足学生喜好的。而从这个角度来看,课文都是值得学生进行模仿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就仿写一篇课文呢?这是因为从教学实际来看,虽然课文大都满足学生的阅读喜好,但课文各有所长,有着不同的特点与侧重点,而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较难驾驭的。在阅读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有意的想将读与写两个板块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完后写自己的感悟、写自己的心得与收获,但这种漫无目的的写作很难达到教师理想的写作效果。这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读”确实是可以促“写”的,但并不等于能够实现学生“写”的目的,尤其是“促”的方法不正确时还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应更为科学的开展以读促写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在读后的写作练习向学生自身的喜好靠拢。例如在教学《搭船的鸟》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不考虑课文的主题,而只是写一写自己日常生活中喜好的一件小事,让学生进行叙事性的作文练习。在教学《带刺的朋友》一类以物喻人的课文后,教师不要着急让学生练习以物喻人的写作方式,而是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喜好的人或物即可。在教学《司马光》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写人物的可贵品质、给予自己的启发即可。这样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阅读后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其难度,能够更好的保障以读促写的效果。
二、让学生从专项着手进行以读促写
在小学语文习作练习中,教师最常规的思路就是给予学生一个命题,让学生围绕这个命题展开写作练习,但这种写作教学的效果较为有限,同时对学生来说也较为枯燥。小学生所阅读的文章几乎都处于文学大家之手,无论是文章立意还是用词都无可挑剔,而要让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就模仿其写出一篇立意与用词都十分出众的作文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还容易使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因此,教师在开展以读促写时都应明确应让学生从具体专项入手写作,合理的降低以读促写的难度,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专项写作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取一些课文汇总的关键段落,如有关课文结构安排的段落,如总分结构、总分总结构等;也可以提取一些修辞手法运用出色的段落,如拟人、比喻、夸张等,还可以是一些细节描写段落,读起来引人入胜、极具情感;还可以是一些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提取出来的段落特点进行仿写练习,学生在写作时就更能把握写作重点,同时自己的专项能力也能有效提升。例如在教学《花的学校》后,教师就可以将其中运用拟人手法的段落提取出来,在为学生分析了拟人手法的作用后让学生同样采取拟人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在教学《观潮》后,教师则可以把表示课文结构的段落提取出来,让学生模仿其课文总分的结构进行写作练习;在教学《陶罐与铁罐》后,教师则可以将两个主角之间的对话提取出来,让学生就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对话进行写作练习。通过提取出各个文章中最值得模仿的专项让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写作练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同时让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三、让学生从身边入手进行以读促写
在阅读教学中,每当教师遇到一些较为感人的作品或传达正确价值观念的作品时总是会大力渲染其意义与主旨,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成长,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品格与习惯。虽然这样无可非议,但是在读写结合中,假如教师总是盲目的选取这样的阅读文章、力求让学生阅读更多精神层面更高级的文章,不仅会使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还会让学生感到无从下笔。因此,教师应更为科学合理的选择阅读文章,让学生不至于手足无措。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之美既存在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与我们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之中。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会发掘,会分析,会欣赏,我们就总能被美所打动,所感染。在为学生选择写作阅读材料时,教师就应更多的去挖掘与学生生活实际贴切的文章,让学生感受文章之美的多样性,同时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最大化发挥出以读促写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作用,教师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设计与他们实际情况更加契合的教学活动,将读与写两个板块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让读与写能够成为伴随学生终身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之旅中尽情遨游。
参考文献:
[1]钱小燕.以读促悟,积淀小学语文素养[J].学周刊,2020(7).
[2]陈慧.以读促思以思促写—小学语文读写创新实践探微[J].小学教学研究,2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