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中职学校的现状来看,校园文化氛围尚未呈现积极向上的整体发展态势,这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本次研究力图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倡议下,根据中职学校现有条件通过开设体育训练专业的办法改善这一现状,并助力学生依靠体育特长获得发展优势。基于此,对中职学校开展体育训练专业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体育训练;体育高考
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业教育法》),5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继1996年颁布《职业教育法》以来的首次修订。首先这是职业教育领域变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次,它是一部有别于《民法》《刑法》《行政法》的普通法,它的实质反映的不是道德的最低限度,而是一部纲领性的文件,是行动指南、理论基础。
一、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制定了清晰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分两步。第一步前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前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站在第二步的起点,论及强国则重在强人。从培养强人的发展方向来看,一是着眼于理论知识继承和革新,二是着手于实操技术的传承和优化。而中职学校正是着重承担了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责任,是注重实操教学的园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职学校曾一度成为众多家庭的宠儿,现在的职业学校却成为“差生”的聚集地。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走向何方?职校学生走向何方?强人战略如何实施?这不得不引起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自新法实施以来,5月8日—14日作为职业教育活动周以法的形式被确定下来。于每年5月的第二周,各地教育相关部门相继开展职业教育法律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它体现出国家最高领导权利机关、行政机关对职业学校的着眼和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
二、中职学校教育现状
(一)中职学校教学专业设置现状
我国的教育模式采取分支型学制,初中毕业是分支的重要节点,也是社会集体性分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招生特点来看,中职学校招收九年义务教育毕业的应届生、往届生、高中途中辍学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共性特征是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甚至有部分学校悄悄出现招生“零门槛”现象,似有“有生就收,收后再改造”的趋势。这反映出一个深层次问题:中职学校的生源不足且生源质量欠佳。这一问题体现出两个关键点:其一是中职学校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和中职学校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试想一下,如果这部分生存能力不足的学生进入社会,又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其二是现阶段中职学校存续的维艰,这与上个世纪中职学校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专业的设置随社会需求的变更而调整。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社会对劳动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专业的设置能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这是提出本次设想的出处之一。
(二)中职学校的学生现状
方俊伟在《基于中职学校特点分析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方法》一文中总结到:职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文化基础相差太大,学习能力不足、综合素质很低。[1]调查发现:这部分学生本身没有足够的见识和清晰的发展规划。在家庭方面,多半家庭只能为每日的生计绞尽脑汁,父母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现有的精力并不能给子女以可靠的信息支持。所以,放任了这部分学生的自由成长。
在学生选择专业时,有部分家庭对子女没有合理的指导,反而更多的是为了等待其成年。所以,出现学不懂、厌学,中途辍学、转学的情况也不足为怪。基于学生自身,由于认知的偏差,他们屡屡僭越学校的规章制度:打架、抽烟、酗酒、逃课、顶撞师长……这种放任的态度一方面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影响了学生对发展信息的捕捉。他们大多数没想过上高考班,也不知道提升学历的作用和对未来发展的影响。即便后期了解,也只是“临阵磨枪”之效,胜算依靠天意。在此基础上,如何教会学生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这是本次设想的第二个出处。
(三)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现状
近几年,体育领域对“体教结合”“教体结合”和“体教融合”辩论的热度频频不降,力图在体育锻炼与文化教育的占比中找到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平衡点。中山大学张新萍博士在《新时期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入高考”的动因、策略与实施路径》一文中谈到“从体教结合到教体结合,再到体教融合”。[2]体育走专项化教学可以窥见“体育将如何处之”的道路。目前,中职学校的体育课教学与这条“道路”还相距甚远。
体育课在总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居于辅助位置,普遍认为是一门用来调节学生上文化课或专业课的紧张感的课程。学生积极性不高,认为体育课就是出来放松的,和未来发展毫不相干;学校开通体育课程也仅是为了符合国家办学的规定,应付上级检查。[3]调查发现,体育课教学模式单一、守旧,“重理论,轻兴趣”教育能力有待提升。[4]
三、中职学校开设体育训练专业的设想
(一)开设体育训练专业的目的
目前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几方面问题:学校生源质量、校内文化氛围、学生素质培养、成才就业、学校存续发展等问题。如何扭转局面实现良性发展,成为牵动亿万家庭的要事。是否可以从体育训练方向着手,改变学生发展方向?是否可以从体育磨练人的意志开始,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斗志?是否可以从体育树立人格的方面行动,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5]如何净化不良的、消极的、不思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由体育训练专业的学生做“先行者”。这种管理模式如同兄长对弟弟妹妹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一样。当学生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后,学校这位大家长就可以专心为学生的就业问题开座谈会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大把的时间用在管理学校治安、教育学生穿校服、垃圾要分类、按时上课不能迟到等这些平琐碎小事上。这是本次设想提出的第三个出处。
(二)开设体育训练专业的意义
从职校设置专门的“高考班”到通过体育训练进行高考的联想,将两者进行对比,可知开设体育训练专业的意义:(1)缩短学生升学就业的时间。通过体育训练升入国内大学的学制一般为4年,而大专类院校专接本要5年。(2)升入综合类大学较专科类院校相比更容易受全方位文化素养的熏陶。(3)对职业学校来讲,助力更多学子成人成才,提高学校声誉。
(三)开设体育训练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1.学科文化知识
在职校,教师以双师型为显著特征,即文化理论和技能等级教师。在文化理论教师方面,学校基本有现成的教师可以直接担任体育训练专业科任老师。此外,根据专业创办的不同周期,可以在创办初期采用最优原则,只开设体育训练文科班或体育训练理科班。待进入成熟期时,可以在达到开班条件后,开设体育文理全科。
2.体育训练专业的教练配备
体育训练专业教练和体育教师本质是相通的。根据授课对象、授课目的的不同,体育专业老师会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和训练强度来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中职学校可以选择本校有丰富教学经验、训练经验的体育教师担任专职教练。这样有两个优点:一是节省另聘教师的费用;二是熟悉本校招生情况,缩短教师适应时间。体育教练本身是通过参加体育训练、体育考试、文化理论考试的工作人员,在带队训练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可以选拔、训练,并可适时带队参加省市比赛,以比赛磨练学生意志激发学生的运动成绩。
四、总结和建议
(一)总结
本次研究以现阶段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导火线,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为必要途径,以提出解决办法为研究的探讨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中职学校开设体育训练专业难度不大,意义却较为重大。与普通高中开设体育训练专业相比,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开设体育训练专业成效更大。
(二)建议
第一,管理关键在于管理思想,对学生的管理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形成学生的自觉自律,可减少学校不必要的管理时间。
第二,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文化知识。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比赛、研修学习的方法,扩充教师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教育方法以适应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
第三,体育教练员的选择,不仅要看训练技能水平,同样要考虑教练员的人物性格特点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俊伟.基于中职学校特点分析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方法[J].体育教育,2018(6):126.
[2]张新萍.新时期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入高考”的动因、策略与实施路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8):2.
[3]周印佳.中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8(30):82.
[4]鲍卉.新课程背景下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21):152-153.
[5]房莉.试论中职体育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J].当代体育科技,2018(3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