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教师撰写下水作文,有利于缩短教与学的距离,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本文试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就教师下水作文要注意的四方面要点进行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角色转换;积累素材;写作技巧;积累词汇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勤于“下水”,与学生一同撰写作文,有利于缩短教与学的距离,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作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下水作文正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笔者拟就自身下水作文摸索出的几许“深浅”,谈谈教师下水作文要注意的几个要点,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教师要有角色转换的意识
下水作文,就是尝试从学生的视角审视命题,从学生思维的高度和方向来思考命题。因此,提起笔来撰写下水作文,教师就要假设自己是在座学生中的一员,是学生们的同龄人。这样,命题有什么难度,审题会遇到什么疑问,行文过程中可能产生什么困惑,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解决问题,教师会有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思考和所得,评讲起作文来将更有针对性,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实效。
二、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许多学生怕写作文,提起笔来不知从何入手,写什么好?其实,生活中处处有素材,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擦亮眼睛去发现它们。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写好作文,就要做个善于观察生活的有心人,从社会生活、学习生活中发现素材、积累素材,为自己的作文写作输送源源活水。
指导高一记叙文写作时,笔者给出命题《意外》并下水为文。“意外”,意为“意料之外”“意外的不幸事件”。什么事情出乎人意料之外,同时又贴近高一学生的生活积累呢?笔者联想自身的学习生涯,想起了小学六年级时的一场小风波:在一次毕业模拟考试中,笔者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在班里名列前茅。数学老师找到笔者谈话,质问是否作弊,令年幼的笔者深受刺痛。这件往事深深烙刻在记忆的深处,成为笔者这次下水作文的素材来源。
考试成绩的高低变化,老师或同学的误解,这类事件在学校生活中是常见的,哪怕没有亲身经历过,也应该见过、听说过,是学生们熟悉的身边小事。写这样的素材,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从身边的平凡事中发现其不平凡的闪光点。
三、注意写作技巧的点拨传授
在下水作文《意外》中,针对学生对记叙文文体特点认识不足、写起记叙文来平铺直叙的缺点,笔者在文中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针对部分学生在事件叙述中衔接过渡的难点,笔者在文中醒目位置设置了过渡句和过渡段,举例:①我?对,确实是我!99分?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②一下课,我就被数学老师“请”到了办公室。③说完,一扭身跑出了办公室。④投眼窗外,一弯上弦月钩在树梢,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投射进来,像是讥讽我的几声浅笑。
针对普遍存在的不会点题或点题不到位的情况,笔者也在何时何处点题(点题目和点主题)、如何巧点题方面做出示范。下水作文《托起希望的双手》开篇即紧扣题目,时时点题:①真正拂之难去的该是时时飘过脑海的那一双手。②久久盯着眼前父亲数钱的大手,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这双手真是摆在眼前的事实!③在记忆的词典里,在童年的那一页,这双手曾经是多么柔长而灵巧,简直象一位年青潇洒的指挥官。④文末更以诗句点题:父亲的手呵/你述尽坚强/写满希望/更将有力托起明日的太阳!
此外,学生撰写作文过程中经常遭遇的技巧难点还有:情节结构设置、详略安排、前后呼应、侧面描写,等等。教师的下水作文宜有意识涉及这些难点,给学生提供示范。
以上行文结构的安排并不复杂,层次清晰而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是学生们容易模仿的。
四、鼓励学生积累词汇,丰富文采
一篇作文有没有文采,很重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优秀等级”就有这么一条:有文采。再者,如果一篇作文毫无文采,又怎么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调动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呢?
文采从何而来?一是要有丰富的词汇,包括生动的动词、多彩的形容词、变化多端的副词等;二是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写出文采,不是一朝一夕之力,需要长期积累、不懈练习。作为教师下水作文,应该注意这一方面的示范引导。笔者在《托起希望的双手》一文中,综合运用比喻、拟人、设问、排比、借景抒情等手法;在《意外》一文中综合运用用典、比喻、设问、反问、情景交融等技巧;在《幸福的瞬间》一文中运用比喻、排比、引用、比较等手法。
高中阶段,知识体系更为庞杂深入,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又由于家长的期望、社会的期许、身处叛逆期等原因,学生们容易彷徨浮躁、急功近利,难以静下心来专心作文。语文教师若能和学生同舟共济,下水为文,会让学生在学到方法的同时更体味到老师的殷殷厚爱。“亲其师,信其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身体力行下水作文,必将有力激励学生,引导学生爱上作文。
参考文献:
[1]薛美芳.下水才知深浅 垂范方能服众—谈谈下水作文些许心得.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7).
[2]张坚固.离学生更近些——下水作文的几点体会.中学语文教学.1994(12).
[3]王群超.新课改下的教师下水作文.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