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 是经济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搞经济不讲成本, 是必然要失败的。提高经济效益, 就是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对生产企业来说, 就是以较少的劳动耗费, 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简而言之, 就是多、快、好、省的统一。因此, 加强成本管理, 努力降低成本, 对提高经济效益有直接的重要意义, 推动整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千方百计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改进技术, 用较少的资金和物资, 生产出成本低、质量好的产品,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降低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经济效益是一个综合、比较的概念, 通常用产出与投入之比, 或所得与所费之比, 或使用价值与价值之比来表达, 并不是产量越高, 经济效益就一定越好, 高速度、低效益曾经给了我们沉痛的教训; 也不一定质量越好经济效益就一定越高, 盲目的追求高质量, 形成“剩余价值”
也曾使我们付出不少代价。所以, 经济效益不是某一个单项指标所能概括得了的, 而必须是包括所得与所费在内的一个指标体系, 一个得失比较综合的体系。成本指标在这个体系中, 具有特别的意义。
成本的经济实质, 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的必要劳动耗费。降低成本就是节约劳动耗费, 反映了节约时间规律的客观要求, 体现了经济效益的根本属性。增加产量可以增加收入, 但不能无限制的增加, 必须接受市场和生产能力等方面的制约; 提高价格也可以增加收入, 但没有增加社会财富, 只是经济效益在部门、企业之间的转移。而降低成本, 是真功夫、硬本事, 是提高经济效益持久的, 可靠的源泉。
成本作为产出与投入之比的一个方面, 是经济效益的组成部分。成本水平制约企业简单再生产, 当产出成果其价值还不足补偿成本耗费时, 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就难以维持, 从这个意义上说, 成本水平制约着企业的生存; 成本水平制约着企业扩大再生产, 当价格和销量一定时, 成本耗费则是企业纯收入和国家集中纯收入多寡的决定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 成本水平制约着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由于成本是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还制约着新产品的开发, 新技术的采用,制约着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一切环节。所以, 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二、成本管理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水平, 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 不但要有先进技术, 还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工业企业管理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成本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工艺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劳动管理等等。这些管理, 就其本身来讲, 都属于专业管理性质, 它们互相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构成一个有机体系。在这些管理中, 成本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产品成本反映经营管理水平。产品成本是一项综合性最强的指标, 企业各个方面做的好不好, 势必要影响到产品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材料耗费和费用开支的节约与浪费, 以及机器的设备能否合理使用, 最终必然反映为产品成本饿高低。总括一句话: 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都同产品成本紧密联系着的。因此, 在企业管理中抓住成本管理这个重点, 就可以把其他各项管理工作带动起来, 推动企业在供产销运各个环节上全面讲究经济效果。很难设想, 一个管理混乱的企业能够生产出成本低、质量好的产品来。也很难设想一个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却是成本很高、质量很低的。可见, 企业要降低产品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 必须以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为基础, 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以加强成本管理为重点。
随着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扩大自主权的逐步实施, 产品成本的高低, 质量的优劣, 同企业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的指导下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企业迫切需要提高竞争能力, 以取得在生产经营中的有利地位。所谓竞争, 归根到底是成本之争, 质量之争, 服务之争。例如: 海尔集团产品能进入国际市场, 主要靠三个条件:
一是成本低, 二是质量好, 三是服务优。如果一上企业成本长期高于中等水平、质量长期低于中等水平, 这样的企业在今后的竞争中难免不被淘汰。因此, 通过加强成本管理来提高竞争能力, 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事情。
三、成本核算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基础没有正确的成本核算, 就不能为经济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成本管理的其他工作也无法正常进行。当前, 成本核算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成本计算不实, 产品成本不能如实地反映生产过程中劳动的耗费。成本不实, 对财政经济工作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 甚至酿成严重恶果。成本不实, 利润必然虚假, 财政收入也就可能出现虚假, 如果这个情况比较严重, 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发生混乱。又如, 以不实的成本资料为依据拟定产品的价格, 如果价格偏低, 将减少收入, 甚至耗费的劳动也得不到必要的补偿, 如果定价偏高,, 则增加产品使用部门或消费者的不合理负担。把基本建设性质的支出挤入生产部门, 就个别企业而言, 似乎只表现为成本虚假利润减少, 从社会来看则是计划外分配国民收入、夸大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积累基金。如果这种现象恶性发展, 不仅将导致基本建设战线长、投资效果低, 还将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因此, 保证成本核算能够如实反映产品生产物化劳动耗费和活动耗费中为自己劳动的部分, 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成本核算不实的原因十分复杂, 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人的因素。一些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 缺乏成本核算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我国现有的会计人员中, 一半以上没有受过任何财务会计的专业训练, 特别在中小企业中, 不少单位的会计人员不会搞成本核算。必须抓好会计人员基本业务的训练, 第一步使他们能够胜任现在担任的岗位的工作。
第二, 人为的因素。某些单位从本位利益出发, 为了多拿利润留成、多提奖金等等, 认为的编造成本的现象仍有发现, 把基本建设性质的支出和应由更新改造资金等专项基金开支的费用, 挤入成本的显现还相当严重, 其他弄虚作假的事例也有发生。这方面的问题, 将逐渐改善。
第三, 在成本核算的有关制度办法上存在缺陷。为了使会计工作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为了使成本核算更好的适应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 有关成本核算制度办法方面缺陷, 必须认真研究, 探索正确的解决办法。
另外, 在成本计算方法上单纯强调简化手续, 许多企业不考虑本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无区别的、不加限制的采用定额比例法。这样, 一些多产品, 多品种的企业, 虽然将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都按产品定额成本的比例进行分配了, 但这样算出来的产品实际成本, 并不能反映它们实际劳动耗费。
因此, 企业成本管理产生于一切生产管理活动中, 每一个环节, 每一时点, 每一员工都是成本可能产生的地方, 都应有相应的成本控制,监督和考核措施, 通过“对症下药”, 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