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科举制的政治学意义与现代影响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 要:科举制度被有些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其影响深远。科举制是特殊的历史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浓厚的政治学色彩。本文从科举制的政治学意义及其现代影响两方面入手,探讨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和现代两个历史维度中的不同作用。

关键词:科举制;政治学;中央集权制度;儒家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科举制度之前,中国古代选拔文官的主要制度有世袭制、察举制等,世袭制是以血缘关系为选拔依据,不考虑其才能;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称为“选举制”。这些选拔制度基本上被大贵族所垄断,平民百姓无法接触上升渠道。而科举制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不公平的状况。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代,确立于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成熟是在宋代,其在政治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举制以一种尽可能客观、平等的标准对待所有考试者,“取士不问家世”的普及使平民书生能够站在与贵族子弟几乎齐高的门槛上竞争。明代科举制度的建立沿袭唐宋,并在唐宋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增删调整,而清代科举制度几乎沿袭自明代。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以四书五经原文命题,考生必须以仿古人口吻的固定格式作答,不允许自由发挥,称为“八股文”。以“八股文”为考试内容的明清科举制度,受到了明清思想家及后人的批评,认为其学非所用,荒废实学,钳制思想。

从文化角度而言,科举制度确实存在种种弊病,但从政治发展角度看,科举制相较于世袭制、察举制,确是社会的进步。作为国家选任官员的制度,势必要适应政治体制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在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中,找到适合的选官任人制度,满足了统治者政治统治的需要,从而加强了封建统治中央集权制度。

1 科举制的政治学意义

(一)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使中央政府能够网罗天下英才,扩大其政治统治的基础。重要的是,人才选拔、官员任用的权力收归中央,地方上的离心因素逐渐消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是符合统治者要求的用人制度。

科举制选拔人才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与汉代以来的察举制自下而上的层层推荐有本质区别。科举制制定了人才衡量的标准,并将选择权力全部移交中央。但在科举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是从下到上执行的。在唐代的科举中,是先“乡贡”而后“省试”;移植到明清,也是先“乡试”而后“会试”。但是这种先下后上只是次序问题,而不是选官主动权自下而上的意思。

(二)社会稳定效应

科举制将儒学和入仕结合起来,想要为官,必须精通儒学。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唯一标准,“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使儒学随着科举制度的推行而制度化。科举制度巩固和加强了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学派中的统治地位,另外,儒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社会稳定。

儒家政治思想就是以民为本,实行“仁政”“王道”。在老百姓看来,不平等的社会秩序是天定法则,只需要通过勤于耕作,也能够有希望拥有土地和丰厚家财,有朝一日使后代有书读,通过后代的勤奋读书使整个家族走上“学而优则仕”的康庄大道,这种寄希望于代际流动的愿望与佛家轮回学说共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儒家思想的政治化,进一步强化了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的正统意识和家国同构社会稳定的意识。精英文化在君主专制和小农经济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三者构建了稳定的社会框架,作为精英文化的主要传输渠道的科举制,对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三)重构社会阶层

科举制使得中小地主以及出身寒门的社会底层知识分子,能够在相对公平的客观条件下,凭借考试成绩跻身官场,成为统治阶级的一份子,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以及官场的吐故纳新。

不可否认的是,科举制度确实折射出了公平竞争的精神,使底层杰出的知识分子也能够参与政治。但事实是,即使是在看似相对公平竞争的科举制度下,也鲜有一步登天的新贵,占社会小部分人口的绅士阶层和富人阶层,控制了大部分的进士席位,而以贫农、手工业者、小商贩为主体的社会底层人群,若没有外部力量的帮助,仅凭自身努力跻身社会上层的,少之又少。

尽管在丰满的理想面前,现实难掩骨感,但是科举制度对于社会仍然具有特殊的凝聚作用,即使从底层跃入新贵阶层的精英凤毛麟角,但他们对于绝大多数失意者具有精神领袖的象征意义,在缓解了失意者的受挫感的同时,使他们继续在科举考试中披荆斩棘。

2 科举制的现代影响

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初四( 1905年9月2日) ,清政府颁发诏书,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标志着隋朝以来延续了1300 年的科举制度被划上了句号。在西学东渐的社会浪潮中,以儒学为主要知识范畴的科举制已不能培养出经世致用的人才,俨然步入途穷之境。

文官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是在宋元时期中国科举制度传入西方后,西方统治阶级吸取中国科举制度的精华,同时在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形成,最终确立了西方“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政治中立、法律保障、统一管理”为原则的公务员制度,使行政工作的运行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们的公务员制度使用了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行政管理的科学方法,呈现出了深刻的资产阶级特征。

虽然西方的文官制度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影响,但两者的区别也很大。在考试内容方面,中国科举考试的内容强调诗词歌赋文学,,忽略了自然科学知识,而西方文官制度在考试内容的覆盖方面更全面合理;在服务对象方面,中国科举制度选拔出的官员最终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实质上是封建统治者巩固政权的工具,而西方文官制度选拔出的官员是直接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取利益。

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是在借鉴和创新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我国国情而建立的,比如我国对公务员的基本要求是要忠于中国共产党,而西方国家要求公务员党派中立。科举制度在古代的消亡有其历史必然性,而现代公务员制度将考试这种选官选才方式沿袭创新,是对传统制度中的精华部分进行借鉴继承。

科举制度统一考试的形式、公平竞争的机制,除了对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外,人们更多地将其与高考联系起来。几乎每年高考期间,都会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类似的段子:“这两份名单您认识多少人?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曹雪芹、胡雪岩、李渔、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哪份名单上您认识的人多一些?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谨以此文宽解所有的考生以及其父母。”这便是将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高考相类比的典型案例。虽然科举考试与高考两者的报考条件、考试目的、考试内容大相径庭,但人们似乎更容易将科举考试与高考联系起来。科举制度和现今的高考制度,分别是中国传统教育与当代教育的代表,同时考生也都是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竞争。但是科举制度同时也是进入仕途的途径,在当时君主专制的社会背景下,有着浓厚的政治意味。而高考的目的是继续在高等学府中学习,而不是进入仕途。所以将科举制与现今公务员制度进行类比,应该更确切些。科举制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古代“官本位”文化主宰着社会生活,以“官”的大小定位等级,而在如今的公务员制度中,强调淡化“官本位”思想,多了“人民公仆”的意味。

当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也有其消极影响。由于科举考试采取同一标准,试题内容的单一和简单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考生的思想,在阅卷过程中也存在徇私舞弊的现象。另外,由于科举考试范围的限制,导致考生在学习科举考试所考书本知识以外,就不再涉猎其他方面知识。从国民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科举制度并没有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只是将其作为晋升仕途的单一手段。

科举制作为具有中国古代社会特色的制度,具有历史合理性,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科举考试录用制度为各国公务员制度奠定了基础,研究科举制也为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注释

[1]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天府新论,2009(2).

[2]史卫东.科举制度对近代中国社会流动、社会稳定影响分析.科学·经济·社会,2005(3).

[3]刘剑萍.试论科举制的变迁、历史作用和对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新西部,2012(6).

参考文献

[1]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厦门大学学报,2003(05).

[2]屈超立.论科举制的政治功能——唐宋与明清的比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05).

[3]王海雷.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现代影响.西安社会科学,2010(02).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