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新授课中的应用分析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知识可视化工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和推广。本文旨在探究初中历史新授课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课知识框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思维导图;历史;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显性的思维模式,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展示出各个知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在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被广泛地应用于新授课、专题复习课和拓展课等课型。特别是在新授课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发散,形成知识的全景图,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一课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在历史新授课中的应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本课知识框架

学习新课时,思维导图的第一个显著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起新课的整体知识框架。如《宋朝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农业的发展;第二,手工业的兴盛;第三,商业贸易的繁荣。由于在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学生学习过《盛唐气象》一课,形成了一定的历史思维,知道在学习一个朝代的经济发展情况时,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角度入手去了解,这一知识铺垫为本课的学习做了思维上的铺垫。因此,根据这样的经济史的思维模式,在新课导入环节,通过自学和提问,学生可以做到快速地通过阅读课题和框目小标题的方法,将新课知识之间的架构建立起来。得出本课思维导图的中心词和一级分支关键词(学生作品一、二)。

在《宋朝经济的发展》一课的导入中,思维导图能够将知识结构可视化,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的知识结构,起到了“总—分—总”中第一个“总”的作用。

而作为教师,在思维导图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也要完成从一个“教授者”到“引导者”角色的转变。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传统式地将知识加以整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思考学生在自学、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适时加以引导。

一、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的能力

新授课中,思维导图的另一个主要作用,体现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第一步勾画出中心词和一级分支,基本掌握了新课线索后,学生紧接着通过进一步预习和老师的讲解,利用思维导图,绘制出二级分支的关键词,以及为三级分支、四级分支等添加知识,使得知识得以细化。例如:以下这位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将课本上长篇的关于宋代农业发展的内容,拆分成“宋代农业发展的表现”和“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学生作品三)。

又如,以下这位学生,同样通过对课本长篇知识的自学、理解,在宋代手工业发展的内容中,抽取出“纺织业”“陶瓷业”和“造船业”三个关键词。同时,这位学生还根据学习的内容绘制了相关的图片等,更利于记忆,使得课堂学习效率更高(学生作品四)。

在新课的预习和学习中,学生阅读自学—分析—抽取关键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考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结构思维习惯、认知程度等的不同,会更多地注入自己的思考,这样的学习过程具有明显的主体性。这种个性化的思维导图体现了制作者与他人对知识的不同认知,与被动式灌输的讲解方式相比,这样的学习过程往往需要学生主动进行更多的思考。这些思考,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思维导图的绘制,能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其中,处理信息的能力便是学生学习历史时需要重点掌握的能力之一。但现实却是,很多学生看不懂材料,不会分析材料。这是因为,他们不会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在绘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作思维导图时,学生首先必须获取关于某个主题的多种信息,然后通过自己思考,或与同学进行讨论,或与老师沟通,对材料信息进行检索、分析比较。这其实就是获取、处理、分析信息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在构思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习处理信息的技巧。而最后绘制成完整的思维导图,则是对信息的创造和发布。结果长期思维导图训练的学生,往往在做材料题、论述题时,更能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

学生是绘制思维导图的主体。由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也需要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例如,在本课自学绘制思维导图时,个别学生绘制了思维导图(学生作品五)。

这两幅思维导图作品在整理二级分支的时候,对信息的处理就存在以下问题:没有获取关键词句,而是机械性地照搬教材的内容,这就体现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对信息进行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选取,,自主思考的水平相对较低,这样的思维导图的科学性和对记忆的辅助作用就大大降低了。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进行更正。

四、利用思维导图总结拓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新授课的总结环节,思维导图的运用可将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课堂总结既全面又高效,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总—分—总”中第二个“总”的作用。

在总结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整合思维,本堂课最后也发挥了思维导图在思维拓展中的作用: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在绘制的过程当中适当添加课堂上没有讲到的关于本节课的知识,或将与本节课同主题的知识进行对比整合,例如以下主题:《唐朝的经济与宋朝的经济发展》《宋朝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宋朝经济发展对今天的启示》,这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的拓展都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之间的理解和运用,也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具体落实。可见,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新授课中的合理运用,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倡导的“历史课程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奠定基础”[2]的理念不谋而合。

在长期的历史学科新授课的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达到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本课知识框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效果,更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一种符合课程理念的实用且有效的教学工具。

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zdfz1804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6

[2]李克军.思维导图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4(32).41-42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