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如何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教学效率?西山小学从探索了课堂教学从“融”入手,以国家基础课为落脚点(即:“1”),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感知、探究、合作,形成不同的特色学科课堂教学(即“X”)。本文从实践层阐述了以“创”为抓手,从“导、动、思、评”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用全新思维方式学习。
【关键词】“融创1+X”;课堂教学模式
一、“融创1+X”绿色课堂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013年秋季,西山小学总结百年办学经验,提出了“绿色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性发展,追求绿色质量。在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建构绿色课堂、绿色师资、绿色课程、绿色活动、绿色拓展、绿色评价的绿色教育体系。
特别是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如何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探索了课堂教学从“融”入手,以国家基础课为落脚点(即:“1”),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感知、探究、合作,形成不同的特色学科课堂教学(即“X”);以“创”为抓手,从“导、动、思、评”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用全新的思维方式,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融入社会,让整个课堂呈现出生本性,生态性、生活性、生命性,从而建立一种整体的、多样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
二、“融创1+X”绿色课堂模式的内涵
(一)导:目标导向明确,融学科生态素养,体现课堂的生活性
课堂教学,顾名思义,由课堂、教和学几个相互关联的意义词合成,即我们如何引导、组织学生,将其生活经验课堂化,并能延展课堂时空,实现在小课堂中放眼大社会,这是我们大概念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导向与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意味着我们必须做好课堂预设,对学生的生活进行了解,根据学情加以分析,对学科素养进行融合,以确定每堂课的核心知识目标、关键能力目标、学科素养目标,围绕这些目标在课堂分层跟进指导。我们带着这些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聚焦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课堂,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所学源于生活,享受课堂的趣与美。
融创绿色课堂在课堂目标导向的“导”,是称之为4W的“343式目标导向特色课堂”。“4W”是英文单词“who、what、how、why”的含义,“who”是课堂教学首先要对课堂学习主体,即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和了解,要对学生的层次及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析;“what”是本堂课要完成的任务,重难点,以及学生要获取什么样的知识技能,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how”是指本堂课要采用哪些教学过程和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why”指本堂课的教学设计理由,综合各方面因素,制定出恰当合理的教学步骤。
“343式目标导向特色课堂”即从时段分布上,我们分“课前导、课中导、课后导”;从意义上,我们分情感导向、知识导向、思维导向、能力导向四方面;从内容上,我们分现实生活、奇妙想象、思维推理三大块。这些就犹如一根绳上的一个个关键绳结,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成效的好与坏。
(二)动:过程互动多样,融师生生本素养,体现课堂的生本性
我们认为绿色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要有思维的碰撞;教师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形式多样活动中,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并存,这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学力提升。
西山小学“融创1+X”课堂关注课堂的互动、生成的多样性,给学生创造大量参与学习的机会,安排许多非常有趣的、能让学生集中精力、主动参与探索实践总结的体验的时间。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互动,友好和谐,相学相长。
(三)思:活动开启思维,创学科生态素养,体现课堂的生态性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主战场。西山小学“融创1+X”课堂从“思(学习动机)、问(提出有效问题)、动(实践体验)、创(促进创新)”的目标出发,运用“微项目任务学习单”“分享式课堂学习”“问题诱导式学习”等不同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加强科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建构新知。
“微项目任务学习单”指的是要根据学科核心知识与真实情境的关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学科素养的目标,设计不同的形式、不同内容的学习单。如语文学科的“拼音王国漫游”“形声字家族小故事”等;数学学科的“玩转二十四点”“巧解九连环”等;科学学科的“落地测重”“植株重力探究”等;美术学科的“创意搭配”“调色盘”等;劳动教育课堂的“我的私房菜”“小小烘焙师”等。学生可以分组选择任务,在任务单的完成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探究和创新精神。
“分享式课堂学习”是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多问“你是怎样想的?”,将学习从单向学习变成多样输出,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主动性,学生在分享过程中能相互交流想法,碰撞智慧。
“问题诱导学习式”是指老师善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头脑风暴”,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问对问题——明确问题”,,然后从问题入手,让学生以好奇的态度,从新颖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去发现知识间的关系,去联接融汇学过的多种学科知识,寻找知识学习的创新点,从而建构起课堂新知识的核心要素。
(四)评:评价全面多元,创学科生命素养,体现课堂的生命性
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和教师的核心追求。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美国学者斯金蒂斯曾就课堂评价说过两句话:一是“任何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都取决于那里所运用的评价的质量”;二是“如果评价不能在课堂层面有效地运行,那么其他层面的评价都是在浪费时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评价的重要任务——“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就为科学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确定了总基调。
“融创1+X”课堂的评价创新性地采用“三质式”评价方式,即 评价的性质、评价的实质、评价的本质,使课堂评价从单一性变成了多样性,从评价的枯燥性变成质感性,从评价的苍白性变成多彩性,从评价的单向性变成多向性,实现课程育人效能、教师育人功能、学生主体发展动能这三个要素。
三、“融创1+X”绿色课堂实施成效
“融创1+X”绿色课堂教学在不断改革发展过程中,逐步从单课教材内容传授向单元整体内容教学转变,从传统单向传授型向双向(多向)型转变,从单一工具向智慧多能转变,从固定环境式向开放环境式转变,我们不断探索,寻求更加适合教育新形势的课堂新模式。
我们有校本化基础型的书法课、艺术课、体育课等;有个性化拓展型的科技课、电脑课、农业三大创客课等;有活动化探究型的梦想课堂等。
例如五年级“我是小小设计师”单元中,“弹力”及“结构设计”两节课,用“制作一个弹射器”的项目活动串起知识点,融合了平面结构中三角形最稳固的的数学知识,和物理中弹力范围和发射角度的相关知识,锻炼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动手实践技能。
在这一轮课堂改革实践中,科学组老师共推出60余项创意科学互动实验项目、8种演示实验器材和6套学生实验器材。“创意科学互动实验”项目已成为顺德学校的特色科技项目,还被全国多间学校借鉴和推广。西山小学构建的《西山小学stem校本课程》在顺德区课改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李菁老师过五关斩六将,获得全国科学说课比赛特等奖,全国实验教学能手称号。西山小学的智能创客方面的成绩越来越好,2017年、2018连续两年在IER智能挑战赛获全国冠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通过一系列绿色教育理念下的“融创1+X”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西山的高质量发展犹如春风荡漾校园,我们也将继续在教育改革之路上不懈追求,办一所在家门口的优质学校,给孩子的幸福未来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