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背景下,推动这三地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一个重大课题。重视该区域的专业人才建设与管理,打造中国华南地区的人才高地与教育高地,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对策,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话题。为了解决该地的人才发展问题,本文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例,对该群体专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专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
引 言
自从湾区教育的有关概念出现以后,社会各界专家与学者们对此密切关注。特别是在教育方面,大力强调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将有助于当地教育发展走向一个更高阶的水平。与此同时,受制于各个地区不同体制的限制,专业发展之路存在众多挑战。只有认识到这些限制情况,积极探索新型的发展路径与对策,全方位开发自身资源,才能逐渐实现优势互补,才能达到更高阶的发展水平。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对粤、港、澳这三个地区来说,彼此之间一直有师资合作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粤港澳这三方的师资合作已由试点到深入扩展,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是在教育发展方面,这三方互相之间一直处于密切合作的状态。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大湾区的师资教育发展具有相同的人文内涵,也就是同属岭南文化。独特的区位条件,使大湾区具有开放、务实、包容的文化特色。这三地的师道文化认为,师德是衡量教师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三地的师德文化内涵具有普遍性。就具体而言,大湾区这三地具有共同的人文传统,相似的师德传统,以及相同的文化传统,这就为构建大湾区教师职业发展合作机制塑造了坚实根基。此外,湾区的教育发展在区域内有着自然的协同优势,其区位条件和师资流动均长期存在。特别是近几年,珠三角出台新政,从广州、深圳、佛山等多个城市开始出现高校名师,吸引了更多的全国优秀教师,为大湾区的师资队伍提供了大量的师资力量[1]。
二、大湾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
在现有的合作与交换实践中,大湾区的教师发展仍困难重重,存在着众多的挑战。其中,体制差异对深入合作形成了较大影响。在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道路上,虽然存在着相互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它们仍然处于相对独立、零散的状态。涉及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利益主体不同,运作管理的机制也不同,最终导致整个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特别是在香港地区与澳门地区,还有广东九个城市,他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已然呈现出一种自成一体的局面,展现出一种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发展的局面。香港教师职业发展委员会主要负责为特区政府就职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提出建议,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并举办培训会,开展教学研究,以推动教师和校长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2]。
三、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的对策
(一)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原则
要想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让信息技术教师获得更好的职业前景,那么就必须坚持协作的基本原则,达到双赢的局面。其中,合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包括当地政府与高校机构,也可以包括中小学机构,以及一些教研机构,或者一些其他的合作商等。针对信息技术教师群体职业发展的特定领域,如,教研与科研的合作领域、培训合作的领域,以及一些改革项目合作领域等,各城市间一定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各个学校间要结合自身基础条件,合理地选择一些切合实际需要的合作方法。
另外,,要坚持共享的基本原则。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而言,要想实现互惠双赢的状态,则一定要依托大湾区三地的联合办学,大力推动这三个地区的合作和交流。凭借“共商共享”的良好发展理念,达到“以点带面”的目标,迅速形成协同运行的相关机制。在共享与共建的良好原则下,打造一些信息技术教师群体的人才孵化项目,制定融洽的信息技术教师发展标准。除此以外,还要秉持相互承认的原则,进一步探索三地的荣誉联合认定有关制度,建立师资标准层面的良好互认制度。只有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让信息技术教师们的专业发展之路更加顺畅,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们的全面成长,从而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能力,为当地的学生群体带来更优质的受教育体验,带来更高阶的教育服务。
(二)构建协同发展运作机制
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师资培养方面,湾区发展的新模式将打破原有的壁垒,从人才发展观的价值认同角度,将信息技术教师群体的人才孵化和荣誉认定相结合,把信息技术教师们的培训培养与人才晋升有机结合,从而建立起湾区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的运行机制。其中,要强化师资孵化协作,并培育出合作孵化计划。在湾区区域的两区九个城市中,香港的师资质量较好,师资力量较强,湾区的师资孵化机制与优质项目更加优秀,一些高端资源也较为丰富,国际视野和保障机制都较好,它能在协同孵化中起到带头作用。另外,要加强教师荣誉认定,在湾区内的两区九市联合实施“师资培养”活动,评定教师并颁发相应的荣誉称号。湾区的师资队伍与职称体系有所差异,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全面的互认机制,较短时间之内也很难把师资体系完全打通,很难把相关的职称体系全部打通。对于湾区众多教师们的荣誉认定而言,则可以包括湾区教育领域的新秀,也包括湾区的骨干教师,还包括湾区的名师,这些都可以在没有专业资格和职称制度的情况下,实现教师的荣誉互认。这对于信息技术教师的未来发展而言,也具有极大的益处。
(三)明晰信息技术教师发展重点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构建学习共同体,参与项目研究,汲取实践教学经验。从学校的角度,应通过强化信息化建设,大力强调师资培训,认真地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地打造虚拟社区等,以便于为教师群体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准备优质的交流平台,促使他们持续积累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经验,促进其自身的全方位评价和全面反思。同时,它还能促使教师观念发生转变,推动他们从单一的应用能力,逐渐朝向创新能力的新阶段快速发展。此外,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运用技术的水平,关系到他们信息素质的发展。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出现,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展现出强大的技能,展现出海量的专业知识,还要对人工智能进行深度探索,对这些新型高科技进行深入研究。信息技术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之路,必须要朝着更现代化的方向出发,必须朝着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其他学科的教育信息化、国际化[3]。
除此以外,要强化师资培训与培养协作。在湾区,广东九个市的师资队伍已达44万余人,有着广阔的师资培训市场。湾区教师培训与培养的合作模式,可以按照教师的发展规律,建立阶梯式的培养模式,设立青年教师培训培养项目,还有骨干教师培训培养项目,以及卓越教师培训培养项目,或者教育家型教师培训孵化项目等等。在教师荣誉系统中建立提升与发展的协同机制,这就是要把湾区的年轻教师培养成中流砥柱,这样才能实现教师的荣誉与提升。这对于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成长而言,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同时也拥有着大量的优势。结合粤港澳这三地的独特优势,克服区域发展中的不足,制定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将推动这三地的教育水平朝着更高阶的方向发展。在教育实践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区域协同发展原则,积极构建协同发展运作机制,并明晰信息技术教师发展重点。只有做到这些工作,才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动力,塑造扎实的根基,从而让这三地的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林万新.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10(3):4.
[2]朱旭东,刘丽莎,付钰.粤港澳大湾区一流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与路径建议[J].高教探索,2022(2):8.
[3]唐信焱.粤港澳大湾区教师专业发展区域协同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21(8):5.
[4]施雨丹.比较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发展探析[J].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0,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