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服务于佛山市及广东省建筑产业发展需求,定位智能建造方向。针对教学和生产相脱节、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学习动力、毕业生和工作岗位衔接不到位等问题,北滘职业技术学校对教学评测进行了改革,与建筑行业协会、知名建筑企业共同探索,打破单一的学校评测,让建筑行业企业加入教学评测,逆向推进学校的人才培养,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校企合作;职业能力评测
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招生人数持续增长,面对招生人数增加、培养质量提高和职业教育扩招带来的生源多元化新形势,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充分考虑不同需求的学生特点及专业个性化发展需求,分别制订了三二分段班、普通班、现代学徒制班等不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灵活开展多种校企合作形式,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多种人才培养模式,也以为着教学教学模式要进行改革和优化,才能紧跟时代,培养满足建筑行业企业要求的人才。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粤建市函[2020]873号)提出建设提升建筑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并且重点在佛山地区推进,推动建筑行业由劳动密集型形态转向为智能制造,这导致掌握新技术的人员需求量剧增,并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毕业生岗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将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要求引入了行业企业对员工的评价机制,设计出由学生、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全方位评测,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水平,明确预就业岗位,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由企业主导的评价体系来逆向推进学校的人才培养,以岗定标、比对量才具有十分可行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进程和方法
(一)研究进程
(二)研究方法
调研法、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
三、研究实践及典型案例分析
本课题研究是承担单位为佛山市顺德区建筑业协会、北滘镇建筑企业和北滘职业技术学校,自从研究开展以来按照《“行业主导 以岗定标 比对量才”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评测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的思想、路径和方法,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切实开展了学生职业能力评测实践。
在研究初期,首先分清三方的具体责任,顺德建筑业协会协会作为总牵头人,负责合作企业、评测专家委员会的组建、评测方案的形成发布及评测结果的公布,北滘建筑企业负责根据考核方案对考核题目进行开发与设计,北滘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部参与协助前期工作并负责评测工作的组织实施。
在责任清晰的基础上按照上文的研究进程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相应的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旨在实现“谁用人,谁测评”,让企业检验学生培养效果,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促进教学改革。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现职业能力评测对校企合作、学生成才和学校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和提升,其中一些典型案例分析如下:
(一)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分析
北滘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经过十多年发展,拥有极大行业企业需求,且拥有良好的产业背景和行业企业关系;并在2019年10月获得顺德建筑业协会的优秀校企合作单位的表彰。与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兴测绘有限公司等建筑企业,校企合作范围涵盖了师资培训、人才培养方案订制、实习实训、现代学徒制培养、尖端设备及高新技术共享等方面。
本课题推行由企业主导的“以岗定标、比对量才”评价体系。佛山市顺德区建筑业协会根据施工员的岗位职责和职业特性,把施工员职业能力分成施工图识读与绘制、施工准备、建筑工程测量和建筑施工技术四大项目。建筑企业发挥所长(例如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图识读与绘制的考查),根据自身业务,和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部共同设计三个项目(施工准备和施工技术合并成一个考核项目)的测试题库,抽取广东华隧集团、广东省六建集团有限公司等30名施工员参与评测,为学生职业能力评测提供参照,有力地推进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促进专业的稳步发展。根据30名施工员测评分数,我们制定参与测评学生的等级为:60-74分为初级,75-84分为中级,85-100分为高级。
本课题研究的开展有效促进了行业协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密切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畅通了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渠道。
(二)教学典型案例分析——“工地课堂”教学改革
课题研究对后疫情时期的毕业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受到疫情影响,原毕业班的跟岗实习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在校内的课程只能停留在理论教学上,,教学内容与之前的内容重叠率高,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测为毕业班引入一泉活水,改革了原有的教学和考核模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程教学上以实训课程为原则,追求课程的实用性,根据职业能力评测的标准和要求,开设施工图识读与绘制课程(1+X证书培训);建筑工程测量实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实操课程等利用“工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工地现场教学,提升专业技能。下面以《建筑施工技术实操》课程为例,介绍校企合作“工地课堂”教学改革。
我校和建筑企业深度合作,打破单一的课室教学,把教室搬到施工与生产现场,推行工学结合的“工地课堂”教学改革。“工地课堂”教学采用了实战演练、师傅带徒弟、小组PK、技能比赛、自主学习等特色化的教学手段。在“寓教于乐”中教会了学生技能,锻炼了团结协作的能力,也让学生了解了企业文化。本专业立足碧桂园集团、广东华隧建设集团等7家工地,学生在真实的工地进行专业的实训。
通过将课堂搬到企业工地场景或校企合办的教学工厂开展教学活动,将建筑工程施工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和设备资源,科学设计专业课程学习模式。课堂设到工地,工地即课堂,实现课程建设与职业技能对接,课堂教学与施工员岗位训练对接,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在企业的真实环境里真刀真枪动起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过程中,专业教师把理论讲解、操作示范、实践训练以及生产产品等环节融为一体,课堂组织形式丰富多样:有的前半节课在教室进行理论讲解,后半节课去工地现场参观;有的将课堂全部设在实训室,把理论讲解、操作示范、学生动手训练、教师巡回指导融为一体;有的将课堂直接设到企业工地,把专业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习融为一体:总体上形成了“课堂上理论教学—实训室实践操作—工地生产实习”一条龙教学组织形式,真正为学生提供了与其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机会,最大限度开发潜能。
四、研究的反思与建议
本次课题研究是佛山市顺德区建筑业协会、北滘镇建筑企业和北滘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首次评测尝试,虽然有前期省教学成果的指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障碍,同时也收获了一些经验,反思总结如下:
(一)学生职业能力评测的经验和做法
1.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
本次评测基于真实的岗位能力要求,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建筑施工职业知识的检测,又有模拟考核,结合1+X考证、机考和实操考核三种方式,能够全方位多元化的评测学生能力。
2.通关模式考核,严格把控教学质量
每个项目对应相应专业课程开展项目化教学,严格把关教学质量,像玩游戏一样,通过一关才能进入下一关。例如,学生只通过测量实操考核,才能进行建筑施工技术考核。通关模式意在提高师生技能水平和对考核的重视程度;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提升教学水平,保证学生职业能力提升。
3.全方位测评职业能力
建筑施工技术理论机考与1+X证书侧重考核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建筑工程实操考试侧重考查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整个测评过程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呈现与评价。
(二)学生职业能力评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1.过程性与结果性要相结合
目前的职业能力测评大多是结果性测评。在本课题最初设想时期冀能够增加过程性的考核,将学生的实习情况纳入评测之中,这样能够在更充分的时间和过程中检测学生的理论应用、团队合作、工作态度等综合能力,但因为受疫情影响及建筑工程专业的实习限制,此过程性考核暂时难以开展。可以等待疫情之后再进行。
2.学生能力测评工作和企业、学校发展相结合
目前很多研究都集中在学生能力测评工作如何开展,也相对成熟。但在测评之后怎样将学生的测评结果和其职业生涯规划及如何让评测与企业发展建立联系,如何有效地促进学校教学的改革,以评促改,畅通校、企、行业的人才交流渠道,制定行业通用的标准和通行证,是更有价值和值得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蔡惠如.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多层次+双主体+精准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亚太教育,2020: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