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双减”政策推动下,作为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一环,教育督导的作用向来不容小觑。当互联网的触角不断向社会的各行各业蔓延,如何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教育督导也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互联网+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APP移动软件等也为教育督导的开展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双减”;互联网+;大数据;APP移动软件;教育督导
传统的教育督导,基本上现场督导为主,督学必须到达现场察看,查阅档案材料,听取汇报,才能得出督导结论,这样的教育督导需要较多的人力,而且得出来的结论不够全面。此外,督学得到的信息只能限于学校某个阶段的办学情况,较难直观地评价学校办学发展的全过程。尤其是今年9月开学,“双减”工作正式落地,为积极落实上级有关“双减”工作,切实为家长、为学生减负,采用“互联网+”手段,可以收集更全面的信息,了解到学校的横向纵向情况,更及时评价学校的办学情况,使督导评估更具时效性。
一、学校创建教育大数据系统为首
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各行各业都运用大数据的信息,它对人们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与传统数据相比,大数据具有数据多、速度快、方便快捷等特点。大数据的运用,可以为教育督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传统的教育督导依赖于调研、座谈、听汇报等方式开展督导工作,会出现由决策者凭自己有限的理解、推测得出结论,其效率与有效性会受到质疑。这有可能导致误导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此教育督导运用大数据势在必行,必须坚持“用数据说话”的思维习惯和工作理念,使各种决策和行为将日益基于数据分析作出,更具科学性。
“用数据说话”前提下是需要有数据。所以各学校在教育督导的统领下创建教育大数据系统。此系统需要包含学校的方方面面,如办学情况、课程开设、师生资料、活动开展等。督学在开展督导工作时,能迅速查阅各方面资料实现更客观的公正评估。例如评价某班的学习情况时,可以查阅该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近几年的学习表现、参加学校活动表现情况、任课老师情况等,以更多的指标客观地分析再作出评价。
二、教育督导运用“互联网+”手段为辅
(一)开通微信公众号,畅通政务沟通渠道。
开通“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发布政策法规、工作动态、新闻信息等,同时允许群众留言、举报、投诉。师生和家长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扫描关注“教育督导”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号不仅方便群众了解教育督导法规政策与工作动态,而且也对学校和教育督导实行一个监督,督促学校教育符合各项法律法规,开展素质教育。
(二)网上查阅档案材料,实时督导评估。
基于各学校创建了教育大数据的前提下,学校平常要注意对档案进行积累、归档、整理,以及需要及时上传,丰富平台上的资料。教育督导部门随时在平台上查阅档案材料,及时发现学校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学校各项工作进展状况,适时地向各学校反馈信息。
(三)利用微信群、QQ群,记录并交流督导情况。
督学们到各学校开展督导工作时,可以利用手机微信记录督导情况。特别是进入班级听课时,还可以实况录播课堂片段,直观地展示学生以及教师的上课状态。同时利用微信对于学校的特色建设、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现场取证,保存完好各项数据,便于随时调用待查。通过微信和QQ群发送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这些鲜活、生动、详实的素材与案例,展示了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况,便于督学作出评价。
督学们还可以利用教育督学群交流经验、分享心得、沟通协调、反馈意见。在平常工作中,也可以利用这些群远程交办工作任务,如在群里共享文件、通知、公告等资料,避免了纸张、打印和派专人上交等浪费。
(四)运用问卷星发调查问卷,了解各方代表的态度。
问卷星是一个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平台,可以在线设计问卷,自动生成数据、调查结果分析等。例如开展督学工作时,可以通过问卷星开展关于师德师风、规范办学行为问卷调查,发放给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然后利用网页自动生成的数据进行分析,将调查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给学校。这样的操作省去了传统问卷调查人工统计的繁琐环节,提高了效率,同时广泛征集社会意见,让结果更全面。
(五)QQ空间、美篇等发表督学日志,客观公正评价督学态度。
各督学利用QQ空间、美篇等发表督学日志,详尽地记录督导情况。在日志中,把当天开展工作的真实情景和现场感受图文并茂地展示,并分享心得体会。这是对督学的一种监督,避免了走流程的形式主义。督学部门也可以借此客观公正地评价督学的工作态度。
时代改变,技术更新,手段也应与时俱进。希望在“互联网+”手段的助力下,教育督导工作更现代、更科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钟莉.“互联网+教育督导”开拓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新模式[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10).
[2]王纬虹,李志辉.督学牵手“互联网+”[J].中国教育报,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