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通用技术核心素养下的命题探讨

万方网论文查重

高中通用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包含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浙江从十几年前有了通用技术的高考,命好习题,是省内教师都关心的问题。

通用技术学科加入高考,全国也只有浙江在实行,且实行时间也只有十多年,无论是高考题还是平时练习或模拟,习题的积淀远不如其他学科深厚,在各地创新命题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纰漏。个别习题陷入文字游戏,或过于浅显,或经不起科学推敲。本文就各地出现的个别习题进行有意义的探讨,希望大家在命题时能更严谨。

一、工程思维方面的缺陷

习题1:新冠疫情期间,王老师为了方便给同学们上网课,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手机拍摄支架。其中手机托架用薄铁板制作,其余构件采用未经刨平的木料,各部分用铁钉连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机拍摄支架的主体结构为实体结构

B.用绳子连接A、C处钉子时支架整体稳定性比连接A、B处时要好

C.若去掉四颗自攻螺钉支架的整体稳定性会好

D.为提高整体稳定性,可将立柱安装位置左移使支架自身重心投影落在支撑面中心

本题紧扣时事,工具制作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考的知识点为结构的类型和结构的稳定性,稳定性与重心高低、支撑面积、结构形状有关。A选项考的是结构的类型: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和壳体结构,本例中的属框架结构。A项错。C选项中是支撑面积和接触面积的概念辨析,去掉自攻螺钉与否均不能改变支撑面积。C项错。D选项中为重心位置对稳定性的影响,在没放手机前重心应偏支撑重心左一点,在放置好手机后才能使整体重心落在支撑面中心。D项错。本题蹊跷之处是题目编写者所给的答案为B。在工程上讨论,以底座的最右边为转轴,AC上力产生的力臂更小,根据力矩M=FL,若使支架保持稳定,需要更大的力F,显然本题是不可能的。因此,编题者在编写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臆想”了本选项,这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不知所选。得到参考答案后师生都显得不知所措。好在本校老师在每次习题下发前都要自己先做,甄别后剔除了此题。

二、物化能力上与实际操作存在差别

习题2:通用技术课上,小明要在半成品的基础上,完成钢块工件的钻孔加工(如图所示),下列方案中最合理的是( )

A.将16mm*10mm*9mm木块放在上部缺口,平口钳夹紧,先用钻大孔再钻小孔

B.将16mm*10mm*9mm钢块放在上部缺口,平口钳夹紧,先用钻小孔再钻大孔

C.将15mm*11mm*10mm木块放在上部缺口,平口钳夹紧,先用钻大孔再钻小孔

D.将16mm*11mm*10mm钢块放在上部缺口,平口钳夹紧,先用钻小孔再钻大孔

本题所给答案是D。

这是一到非常典型且考试性非常强的金工题。

笔者释义:对于补块的解释,钻半孔时如果补上木质的,则钻头在工作时受力不均,所以应选同材质的钢块,A、C不可选;补块后,孔从上端钻起,上端必须平齐,所以补块的高度必须和缺口的高度一致,水平方向上,所补钢块的宽度必须稍大于缺口的宽度,才能更好的夹紧。

本题中最大的问题在于钻孔。笔者查阅各职校的钳工操作手册,并询问多位相关从业人员,本题的情景从金工加工的工艺上来说,应该是先钻大孔后钻小孔,所以题目所给的答案是有误的。另外,钻床钻孔时的麻花钻的钻头都是锥形,而题中所示的上下结合处均为平面,根据金工传统工艺加工的实际操作,应该是个先钻10mm的大孔,深度小于10mm,然后再钻直径为6mm的小孔,最后用直径为10mm的平口钻锪平,与大小孔结合处平齐。

本题与核心素养相悖之处在于“物化能力”。“物化能力”其中的要求有“…学生能知道常见材料的属性和常用工具、基本设施的使用方法,了解一些常见的工艺方法,并形成一定的操作经验的积累和感悟…”根据于教材所给的常用的金工工具和加工方法,是不足以完成本题所要求的加工。如果本题只要求钻大小孔的先后,而不论其他细节,修改后在高中阶段倒是可以做一个练习题。

三、图样表达和创新设计不能与时俱进

习题3:2021年12月,新冠疫情再次来袭,浙江多地同时爆发,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小明在电视上看到很多人进出电梯时要么用手肘要么用钥匙,很不方便,为了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小明想设计一个用脚踩的装置来代替手去按压电梯厅外面的上下按钮。电梯厅按钮大小高度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小明设计该装置,设计要求如下:

①能够实现脚踩下同时按下电梯对应的按钮;

②脚放开后能自动复位;

③装置人机关系合理,要有明显的信息交互;

④主要材料采用木板,其他材料自选;

⑤可只画其中一个装置;

请根据描述和设计要求完成一下任务。

(1)画出装置,必要时用文字描述;

(2)在设计草图上标注必要的尺寸;

……

本题再次紧扣时事,所设计的情景也符合当前防疫的要求。但笔者认为,设计题在连接件的设计和实物的设计上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拘泥于课本上的一些传统设计方式。本题给的答案如图所示,笔者认为可以商榷的地方是,下端如何与墙壁固定?如果用螺栓或钉接的方式,不可避免会破坏墙壁;如果用胶接的方式,因使用频繁,脚踢的力量较大,会导致连接不牢固。因此,本题在出题时可以在提示上多几个选项,比如根据张文宏医生的建议,用牙签戳按钮的方式,让学生设计一个牙签释放器,每次在上一根牙签被取用后下一根牙签便能自动释放,学生可设计一个螺旋形的结构,里面放置一个卷簧即可。这样既解决了在外面按上下按钮应避免的交叉感染风险,也为在电梯中按层数按钮的交叉感染提供一个一次性解决方案。至于和墙体的连接方式,可用胶接的方式和墙体瓷砖或按键面板的上方粘结即可。大量的题目显示,我们的设计都拘泥在钉铆连接方式中,而现实生活中却有大量胶接的方式存在,如厨房、卫生间的置物件有许多都是和墙壁瓷砖胶接的方式实现连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又从新的知识点——弹簧,考查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笔者非常希望我们的考试也应该贴近生活,与时俱进。从而更快的丰盈我们的试题库,减少因参加高考学科历史不久而出现题目不多、不精的情形。

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在一个小情境中启发和引导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培养学生从小处着手,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从而较为系统性地解决一个问题,这应该就是我们通用技术的教育教学目的。

当然,对本题的启发笔者还有进一步的想法。通用考试题题量较小,但阅读量巨大,很多都是叙述性文字,对问题的思考价值可有可无,又浪费了学生很多考试的时间。如果这题作为设计题结束后,下一题承本题情景,作为厂家看到了疫情下电梯运行系统需要技术更新,把物理按键改为光(声)控键,然后继续进行电路设计。如果你还是电梯厂的设计员,你会做哪些改进?

笔者在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的点有:

如何利用光敏电阻形成高低电位?

高低电位形成后,如何利用NPN或PNP型三极管触发电梯的上升或下降按键?

能利用发光二极管集成到你改进的光电按键中吗?如何实现?

如要进一步集成,继电器如何使用到你的改装中去?

三极管能用逻辑电路或触发器代替吗?如何实现?

如果加入“555”芯片,需怎样接线?2、6、4、7管脚如何接入?

…….

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讨论后,课后作为作业继续完成。第二次课时得到很多不错的创意和电路,让不同学生展示了自己的创意,学生间也互相提问、释疑,课堂氛围十分热烈。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也常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发散思维,师生在课堂中也不至于就题论题,同时也复习和活用了电控部分的知识,效果非常好。比一题讲完再论下一题而言,这样既摆脱了学生大量阅读无效文字信息的困境,又在思维上不至于跳跃性太大而导致断层感。

技术的核心在于创新,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有更多创意,在课堂上更需要及时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对学生认为难点的电控知识不断进行突破、巩固,从而以点及面,不断夯实,让学生学得轻松。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