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也走进了课堂,其内容精简,学习方式灵活多变,展示功能丰富了学习体验。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降低学习困难,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把微课融入课堂。现就教师的微课制作步骤与应用策略展开具体探讨。
【关键词】微课制作;课堂效率;学习兴趣
在“双减”政策的新教育形势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是新教育形势下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微课教学这一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其主要以视频为载体,向学生呈现形象化的知识内容,可以充分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应用微课视频来活跃课堂氛围,使得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讨中。另外,在复习阶段,学生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数学知识。
一、制作步骤
要想让微课视频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且要有独特的课程设计思路,在实际的微课制作中,具体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设计好授课方案。制作微课视频并不代表不需要设计教学方案,相反,要想让微课发挥更大的教学作用,教师要比往常更加严谨,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授课方案能充分发挥教育作用。第二,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制作微课工具有手机、单反、数码相机等拍摄设备。教师根据自身资源前做好设备准备工作,为接下来的视频设计提供相应的硬件支持。第三,选择并下载视频制作软件。完成了视频拍摄工作以后,教师要在接下来的时间对其进行系统化剪辑,因此,需要用到相应的视频编辑软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可以高效操作的软件,并下载下来。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下载一些有趣的网络视频,将其跟课程内容有关的片段加入自己的微课视频中,让视频内容更加丰富,更具生动性。
二、应用策略
(一)应用在课前预习中
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同时也不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他们的大多数学习行为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而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当下,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先设计好微课视频,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小学数学中的“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设计的视频中引入一些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而本课的课程内容本身就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在视频最开始的部分就引入生活化内容,如播放一段人们在超市购物的视频,并将重点对焦在付款环节。这样同学们在观看的时候就会回忆起自己跟家长去超市购物的经历,从而对本课的知识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积极地观看后面的内容。而在接下来的视频中,教师可以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图片,并配以一定的解说,让学生在观看的时候视觉和听觉都能得到一定的刺激,从而了解视频的内容。这样他们就能对本课的知识重点有充分的了解,在正式的课堂学习中,他们就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进一步的学习,进而加深学习印象。
(二)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爱恩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如果对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驱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断思考,探索,课堂效率必将事半功倍。教师可以在课堂正式开始以后,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微课视频,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而视频中有很多趣味性的元素,可以有效吸引小学生的目光。这样他们就能对老师要讲解的内容有所好奇,从而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听讲。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中的“认识图形”这一课时,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分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因此,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初阶段播放微课视频,而视频中将会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物体,而教师可以以一个“快问快答”环节作开场,即当视频的画面闪到一个物体的图片时,教师暂停视频,让同学们以最短的时间内喊出图片中的物品,如出现轮胎时,有一位同学马上喊出了“轮胎”,教师就继续播放视频,展示下一个图形。这样大家都能积极地观看视频,课堂的氛围也能充分活跃起来,从而吸引全班同学的参与。并且这个环节能对接下来的教学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老师在讲授本课的内容重点以后,可以继续播放微课视频最开始的部分的内容。这一轮教师让同学们以抢答的方式回答这些物品的形状。而通过这样的引导,能让小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并能进一步加深学习印象。
(三)应用在课后复习中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对人的记忆保持规律作了重要研究,他指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到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小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以后,为了避免他们忘记新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阶段通过观看微课视频的方式进行复习。这样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另外还能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反复观看,从而不断加固印象。
例如,在学完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中的“图形运动”这一课以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发送本课的微课视频,并给他们布置相应的复习任务,如: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什么?从0到9的这些数字当中,哪些数字是轴对称的?学生在思考以上问题时,需要了解本科的基础知识,并做一定的思考。因此,对于基础内容学习得不够扎实的同学来讲,他们就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进行复习,从而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总而言之,在“双减”的教育形势下,如何提质增效,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而微课视频就是提高课堂效率一个很好的途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及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更新微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给小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寇会霞.微课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9:157.
[2]寇会霞.农村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