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写作教学教师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在固定的写作模式中机械化训练,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将核心素养融入写作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强化学生对真善美的感知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教师需积极探讨与创新教学元素,找到适合学生的写作教学模式,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完善教学方案。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新课标下,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核心素养培养明确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紧紧围绕“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四个方面加以开展。在语文教学当中,写作教学已成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充分呈现出学生应具备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但是,当前的教学现状表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写作教学的效果很难体现,并对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造成了制约。
一、搜集素材,建构语言
传统的满堂灌与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导致学生对写作训练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扼杀了其想象力和创新力。教师应当多方搜集写作素材,丰富写作课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如在教学课文《赤壁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主题合理运用素材挖掘法。笔者在上课之前,将与课文相关的图文和视频资料发布到班级群中,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预习,并通过书籍和互联网等方式搜集写作元素。笔者在课程导入环节与学生一起观看PPT、视频及文本资料,引导学生尝试从作者的角度生发人生看法和感悟。进入讨论环节后,笔者将学生分成多个讨论小组,让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来展开探究。笔者没有过多干涉学生,只是将各小组提出的偏差问题统一进行了整理,并在后续步骤中展开深层次研究。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阐述讨论结果,并在黑板上绘制出思维导图,基于课文内容列举相关的关键词,从更深层的角度剖析作者的创作初衷,如对未来人生的向往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等。笔者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总到一起,结合自己的观点带领学生重新剖析文本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和表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不仅产生了更加强烈的表达和写作意愿,而且逻辑思维变得更加成熟,为后续写作训练打好了基础。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面对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写作要求,学生在开展写作时,不仅仅要言之有物,还应保证要具备写作新意、写作个性,最终促进学生自身的思维品质良好的发展。基于此,语文教师在优化写作策略时,必须要从传统写作理念和模式下解放出来,可将具体的写作与时事进行有效的联系,引领学生在熟悉的素材中,写出新颖、个性化的文章。
例如,环保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新的垃圾分类标准曾引起热议。教师就可以此作为切入点,设计写作主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自行寻找写作角度,努力写出具有新颖、个性化的文章。由于这一写作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热点相联系,学生创作角度也比较多,如此一来,学生写作出来的文章就彻底突破了传统千篇一律的现状,更加具有个性化和创新能力,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语文教师需依循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与强化,还应科学融入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逐渐形成清晰的行文思路,建构文章结构,以达到促进学生自身思维发散的目的。实际上,语文教师在讲述审题立意的时候,可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发散思维,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最终确定写作的角度。之后,围绕写作主题进行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等。
三、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审美情趣培养
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当中,将文学作品当作载体的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影响,也呈现出语文学科具备的育人特色。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主要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发现与创造美的主体,创造美的基础就是学会审美,以促使学生显著提高审美情趣。第一,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呈现的语言美。在文学作品中,其语言美通常表现在作者应用的独特表达技巧,学生通过相应的表达技巧体会到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并学会鉴赏语言美。
例如,在对《荷塘月色》开展教学时,文本第二自然段细致地描写月光下的荷塘,且用到了许多修辞手法,读起来更加优美动人且生动形象,让人闭上眼睛就好像是置身于荷塘之中。为了使学生在阅读时主动体会到语言创造出的美感,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描写荷塘用到的拟人、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给学生详细讲解,如果将这些修辞手法删掉,再读起来就味同嚼蜡,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本段内容实施再创作,并与原文对照,让学生体会运用修辞手法带来的语言美。第二,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呈现形象美。在文学作品中,会塑造出多样化的人物形象,在小说、叙事等体裁的学习中,分析与体会人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美感则是依据人物自带或作者赋予的情感反映,属于学习文体的难点与重点。高中时期正是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文学作品当中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能给予高中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在《离骚》的鉴赏中,体现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忧国忧民的浪漫主义的诗人形象;在《赤壁赋》的鉴赏中,则体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心胸;在《纪念刘和珍君》的鉴赏中,则能展现作者的爱国主义的形象。经过对相关人物形象的分析,就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写作属于情感与语言的碰撞,学会体会语言的美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并通过相应的训练,就能使学生学会欣赏美与创造美,并学会通过语言传递美与创造美。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开展,不仅能促进教学改进,回归到教育本质,而且还能将学生培养成有品格、有道德且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因此,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时,需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积累审美情趣与创新意识,以促使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更具逻辑性,并促使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王成金.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探究[J].名师在线,2020(6):75-76.
[2]刘亭利.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对策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2):65.
[3]李高峰.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对策探讨[J].文理导航(上旬),2018(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