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加强在学生练习片段后指导,对应该怎样写给予强化;同时,学生在起草初稿时给予个别指导。取材、构思、起草、加工是写作环节。激发学生兴趣,欣赏优秀习作,激趣和开拓学生思路,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应做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懂得要写什么,怎么表达,理清写作思路,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作文教学;新理念
1 作文教学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策略的差异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在课标中,对总目标的表述侧重于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学段目标中,则更多的体现三维教学目标,每个学段目标第一条都是着眼于习作兴趣的培养,后面的几条才是有关观察、表达等能力的要求,第一学段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要求“乐于书面表达”;第三学段则要求对写作的意义有所认识而发展写作兴趣,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自由表达是一种策略,在“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也是一种策略,前者是培养写作兴趣,后者是培养写作能力。二者的统一才是作文教学法的整体。没有兴趣,会延缓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会表达或表达能力提高慢,也会使兴趣的培养成为空中楼阁。
在现行的教科书中,对“自由表达”有较多的体现,如每册都有一至二次的没有限制写作内容的“大自由作文”,其他作文也大多放开内容的限制,比如“如果不写……,可以写……”。对“大自由作文”,实践效果如何呢?我们见到的情况不少:学生一遇到此类作文,很多是搬用原来写过的作文。对于“如果不写……,可以写……”一类的作文,如果老师不是再三强调要写类似题材,不少学生还是搬用原来的一篇作文凑数。
对“自由表达”,我们认为主要应该体现在日记、读书笔记之类的写作中,作文课则应该有目标有重点地教学,学生的表达应该受到写作内容、表达要求的限制。比如,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的三、四年级作文教材中,记事的作文有5次,写作内容和表达要求依次是“课余生活(不提写作要求)、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要求写清楚)、我学会一项本领(要求写具体)、父母对自己的爱(要求表达真情实感)、我最想说的心里话(表达内心想法、其实是学一点议论)。”5次作文,在写作对象上每次都不同,在表达要求上,则很明显地体现四个层次,从不提要求到写清楚写具体再到表达真情实感。2个学年仅有5次的作文练习,如果不是一次有一次的收获,而是每次习作都是自由表达,想些什么就写什么,也不做表达上的引导,要学生学会记事作文是很难的。
2 “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等能力之间的关系及教学实践的影响
课标把写作能力分解为“观察、思考、表现、评价”,对四者之间的关系未作阐释。由于理解不同,,实践也不尽一样。
观察,习惯上多指对生活与自然的观察,通过观察积累写作素材;观察,还应该包括对课文的观察,从文章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以及对观察结果的表达;观察,还应该包括对自我的观察,即古人所说的“自省”,令人的“反思”。思考,即想问题,有观察中的思考,把观察和思考、想象联系起来,观察才能深刻。表现(即表达),有表现前的思考,有对题意的领悟、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表现中的思考,有遣词造句的考虑,有叙述描写和心灵的直接抒发;表现后的思考,有对已经表达的文字的审视与修改。评价,既是好与不好的判断,又伴随喜欢与厌恶的情感体验,应伴随观察、思考和表现。评价伴随着观察,能修正观察的失误,积累更丰富有写作意义的素材;评价伴随着思考,则更能思考更为深入,选好材,布好局,用好词,写好句,表达真实的感受。
“观察、思考、表现、评价”四者的关系中,观察是基础,做生活与读书的有心人,才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和语言积累;思考是核心,审题时的分析思维,选材时辐射——聚合思维,构思时的逻辑思维,修改时的比较思维,多角度的思考能力的运用,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表现是目的,是观察、思考的物化形式,观察、思考的结果最终用文字表达出来,同时表现的过程也是继续思考的过程;评价是“观察、思考、表现”的催化剂,运用得很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对观察能力的培养存在认知差异。认为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因素的,就更重视阅读教学中对作者观察能力方法的指导和生活中的指导,作文指导课中,则把观察的指导渗透到取材的指导之中,指点学生只有平时细致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把培养观察能力做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的,则把观察做为作文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先指导观察写作能力,再指导如何表达观察结果。
3 “取材、构思、起草、加工”写作环节与作文指导和讲评
“取材、构思、起草、加工”是写作环节,不是作文指导环节。写作指导应包括学习某方面写作知识的指导课、激发兴趣和思路引领的指导课,以及欣赏优秀习作和发现不足、纠正失误的讲评课。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因为心存忌讳,写作知识指导课以不多见。现在流行的是体系自由习作精神的以激趣和开拓思路为主的指导课,而且所谓开拓思路,如上所注,也只是局限于明白写什么,至于怎么写则还较少涉及。其实,开拓思路,并不单单指让学生有话可说,还应包括怎样写的指导,让学生不仅有话想说,而且有话会说,还说得好。既有话可说,又有话会说,才是真正的思路畅通。这样的指导,在写作内容上、在表现形式上对学生有所限制,好像是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表达,其实是在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表达。学生只有学会表达,也才能自由表达。在开拓思路时,引导学生懂得要写什么,就是指导取材,引导学生怎么表达,就是从构思和起草方面指导。构思的指导,以前很重视列提纲,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通过列提纲,理清写作思路。近年来,好像认为列提纲仍应受到重视,应把它作为构思的主要形式之一。起草的指导,近年来在体现自由表达的习作指导课也已失落。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应该加强,一是可在学生练习片断后指导,对应该怎么写给予强化。二是强化在起草初稿时给与个别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