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课改精神号召下,数学活动课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性逐日显现,学生主体性在新的教育潮流中也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本文结合《课程标准》及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要求,对数学活动课的开展现状、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内涵及教学策略进行思考。
【关键词】数学活动课;学生主体性;数学核心素养
一、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开展现状
在全国教育大会关于人才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求的号召和新课改精神的感召下,一线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活动课的研究和开展情况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一,在长时间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的解题能力增强了,但动手能力丧失,思维模式僵化,应用意识不足,缺乏创新精神,难以在一节四十几分钟的课堂中完成对一个综合问题的探究。
其二,数学活动课内容丰富多样,对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而有的教师长期依赖教辅资料,形成刻板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影响了教学活动课的进行。
其三,有的数学活动课中存在虚假学生主体性的现象。比如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小组合作学习,泛滥使用;有的教师快速带领学生发现规律,剩下大部分时间转向对规律的应用和反复练习;还有的教师主导过度,学生看似一节课都在“活动”,但活动的进行完全依靠教师的引导,缺乏学生自主思考和生成的过程。
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每一册书都安排了一定课时的数学活动,旨在通过数学活动加深学生对相应内容的认识,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意义。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数学活动”等同于“解题活动”,更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二、数学活动课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内涵
“以学生为主体”是开展数学活动课的首要原则。开展数学活动课时,教师准确把握好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内涵,是通过活动课落实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
(一)坚持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相统一
数学活动课中,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教师不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要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将被动接受知识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但是,这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彻底“放手”,任学生自由发挥。教师要把握好主导的“度”,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环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实现学生主体性
一节数学活动课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否得到较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反复认真地钻研教材,进行严密的备课,将学生主体性的考虑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其次,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由传统的注重灌输式的教学转化为注重启发式的教学,从而真正启发学生,让学生有所体悟。具体教学成效表现为:学生是否在知识应用、问题解决、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所收获。
三、数学活动课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优化课前预习设计
数学活动课这类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类型,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学习目标,保证好活动前的知识储备。教师的认识要先于学生、高于学生,理清一节活动课在这个章节中所起的作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是原有知识”。因此,教师要注意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年龄特点等情况,可以给学生布置适当的预习任务,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比如,在进行“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活动探究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方程思想相关的练习,有助于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推导出具体的表示方法。
(二)创设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节课奠定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数学活动课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情境。例如,在“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活动课中,老师提前为每个小组精心准备一份新年礼物,从而引出让学生制作礼物的包装纸盒的学习任务。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创设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比如,在探究“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的活动时,老师提出“0.9是约等于1还是等于1”的趣味辩论。
(三)巧用小组合作交流
为了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教师应当在进行数学活动课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如何让学生紧紧围绕主题、有序地开展合作。
1.根据任务的难易对小组人数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均匀分配基础较强和基础薄弱的学生到不同的小组,以便保证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能力完成任务。
2.将一个大任务细分为若干个小任务,指定具有一定领导力的学生作为组长,对组员的任务进行合理的分工,人人参与,防止小组活动沦为强者的活动,弱势群体被边缘化。
3.小组合作的时间可以从课堂延展至课余时间。例如在“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活动课中,一节课的时间内组织学生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再根据展开图的特点制作出一个包装纸盒,时间比较紧迫,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小组学习任务,课堂上再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制作成果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综上所述,在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实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数学活动课散发应有的数学魅力,并且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伍晓焰.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日历中的规律”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2021(3).
[2]徐佑军吴杰.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3).
[3]任灿.初中数学活动课组织模式初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9).
[4]李耀华.初中数学体验式活动课的教学实践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2021(7):99.
[5]戴修亚.基于分层教学的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