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举重项目是奥运会古老项目之一,也是我国优势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顽强的生命力,我国从事举重的运动员也是非常多,尤其是作为湖南的优势项目,各个地级市积极的参与其中,为项目做出了一份贡献,本文以永州宁远举重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找文献资料,以及往年训练情况,通过总结、统计等研究手段,对举重项目的赛前训练做一个小研究,为举重项目提供些许的参考资料,也希望通过此次的研究推动该地区举重项目的发展。
【关键词】举重;青少年;赛前;训练
举重项目是奥运会古老项目之一,也是我国优势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顽强的生命力,我国从事举重的运动员也是非常多,项目的特性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运动健儿冲击人类的无限潜能以及极限,也不断地追寻奥运会的标语“更强”的理念。在奥运会上看到每一个运动的拼搏其实离不开场下的千遍万次的磨练,尤其是赛前的时刻尤为重要,如何准确、有效的把握赛前的训练,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最佳状态,然后不同阶段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训练内容、以及负荷的安排都有所不同,赛前训练阶段是备战整个赛季的最后冲刺阶段,不能有任何的失误,是最关乎运动员的最终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的,因此,对于赛前的训练阶段,以及训练特征做个研究,希望能为后来者提供一些文献资料,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一、青少年在赛前训练的安排分析
(一)赛前训练负荷分析
赛前训练负荷分析 赛前训练的重点是提高机体主要系统的机能 能力,发展身体素质,采用“高强度、小负荷、 快节奏”的训练,以专项技术动作、半技术动作和辅助项目训练为手段,提高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中国女子举重队在备战训练中,每周至少安 排 1-2 次上比赛台的强度课,重点强调动作技术完成的成功率和准确性,同时建立考核表,每一个月汇总进行评比,使得运动员心理素质抗干扰 能力明显提高。 北京奥运赛场上,四个队员共 24 次试举仅失败一 把,成功率高达 95.8%。 训练负荷是指在训练过程中以身体练习或心 理练习为基本手段,对运动员机体施加的训练刺激。训练负荷包括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两方面,负荷量反映负荷对机体刺激的量的大小,负荷强度反映负荷对机体刺激程度的深浅。田麦久在论述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相互关系时指出:“负荷的量 和强度构成了负荷的整体,它们彼此依存而又相互影响,任何负荷的量都是以一定的强度为条件 而存在的,任何负荷的强度又是以一定的量为其存在的必要基础,一个方面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另 一方面的相应变化。”
(二)赛前训练负荷合理性分析
从人体机能的分析来说,训练负荷量的承受能力,从最佳点出发,长远去论,可以说是无限的,没有上限,可以一直的增加。但是从现实中来分析,训练负荷量的承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无法超越人体的极限承受能力,一旦超过极限,所带来的就是伤害,机体的损伤,最严重的将无法继续从事运动工作,高水平运动员也是如此,不能摆脱这一规律。在其中,一个运动的承受能力到底可以是多少,经常是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困惑的地方,运动员差异化导致不经相同,因此上述观点引申出负荷大小认识关键。
(三)赛前训练的负荷量和强度分析
举重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负荷和整合力的变化。在举重训练中,负荷的延迟效应比强度的影响更明显,即大负荷训练不能直接大大提高专项成绩,但也可能降低专项成绩。它直接影响到举重的专项成绩,能使举重的成绩变化迅速、适宜。换句话说,大负荷对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起着重要作用,而负荷强度主要是直接刺激运动成绩的提高。 但是在负荷和负荷强度的安排上,要把运动训练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既要考虑现在的发展,也要考虑未来的长远发展,这样才能达到一个平衡的发展,而不是两者兼而有之。 这是提高举重运动员成绩的唯一途径。
二、赛前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一)大赛前训练的意义和问题
赛前训练在整个训练计划中,并非独立的训练单元,只占长期训练计划,或者全年训练计划的一部分,高水平运动员在赛前大多数都会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比如减体重,体重的改变相应地会给身体机能带来不同的机能变化,如果速度减慢、力量降低,甚至其他的素质机能都会有相应的反应,甚至有些运动员会出现脱水,心情烦躁,失眠等等多种现象,这些现象都对比赛中的发挥有着一定的影响,赛前训练如果安排合理,科学有序,这些出现的症状就会减弱,或者轻一点,对于发挥出最佳水平有着一定的帮助,赛前训练阶段目的不是为了提高运动潜能,而是把已获得的各方面潜力通过赛前的训练阶段的激发,然后在下一阶段表现出来。
(二)赛前训练安排
根据计划安排,在大赛前训练的问题出现,应当采用有针对性的,合理性的训练措施。
针对赛前适应性差的问题,赛前训练时应明确时间、地点、环境、气候、对手等条件,并模拟上述条件,制定周密的赛前训练计划。模拟赛事训练,环境越逼真解决这些问题的效果就越好,得到的潜能激发也就越好。在赛前训练过程中,每一个训练课程、每一个训练内容和手段都应该模拟接近比赛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训练在重大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根据各种数据以及因素的分析,赛前训练安排的因遵循以下四点:1.比赛前训练阶段的计划负荷。前两周的训练负荷约为全年最大训练负荷的1/2,后两到三周可减少约1/3。既不能降低强度,也不能追求太大的极限强度,一般强度控制在90%~95%的最大强度,最高强度控制在总量的30%左右。2.赛前训练时间一般为4-6周。3.注意训练后的恢复。举重运动员从减重中恢复的能力较低,通常在24小时内完成一次重量级训练后恢复。4.制定赛前训练计划的不同方法。举重赛前训练计划通常是团队计划加个人治疗,而不是个人训练计划。由于体重减轻和个人特点,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郝明,刘玉梅.青少年举重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