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探析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双减”背景下,小学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它需要学校多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视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好劳动技能,为社会服务。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索各种有效的途径与策略,有利于学校落实劳动教育,实施劳动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双减背景;劳动教育;策略

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必经学生成长之路,它具有立德、添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为我国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劳动教育贵在坚持与执行,而个别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多数学生养尊处优,家长舍不得孩子参与劳动,凡事亲力亲为,不让孩子插手,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从来不知劳动的重要性,使热爱劳动的人寥寥无几。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养成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一、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与家长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的劳动态度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学校电台或电视播放一些有关劳动的宣传口号,如:“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劳动光荣,我爱劳动”等。可是真正落实劳动的人却很少,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做学生的引导者,孩子的引路人。我们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示范带头作用,而不是将劳动停留在口号上,不带头为学生做好榜样。

平时,教师会经常指派学生去劳动,如:提水、扫地等,更为常见的是看到学生没有擦黑板会进行当堂教育;值日没有完成会直接惩罚。劳动几乎和惩罚划为等号,教师潜移默化的行为对学生产生影响,谁会真心热爱劳动,主动打扫卫生呢?作为家长,更加不会让孩子参与劳动。在他们的眼中,孩子毕竟还小,让他们进行劳动等于在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如若有劳动的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多做几道题,多学习一些才艺,培养兴趣爱好,甚至有些家长看到别人劳动时,不仅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还会在背后指手画脚。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下,孩子很难积极参与劳动。

(二)劳动实践教育内容单一,形式主义之风盛行

大多数的学校会将“校园卫生大扫除”作为劳动实践的形式,一年到头组织几次大扫除,让学生随便应付,流于形式主义。使学生将劳动和应付检查归为一类,自然劳动教育就不会产生积极作用,反而对学生成长的教育起到反作用。

二、探析学校推进劳动教育的途径

劳动教育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在“双减”背景下,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除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外,还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体制做法,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学校应该采用什么途径来推进劳动教育的步伐呢?

(一)开设劳动项目,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各种形式不同的劳动项目,使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热爱劳动当成一种兴趣爱好。如:“双减”背景下,可以举办劳动专题讲座、出一期劳动黑板报、开展劳动相关的主题班会课、播放劳模事迹视频和教会学生收拾抽屉,整理书包等方式,教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成果,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二)家校齐心合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在小学阶段,教育学生热爱劳动需要家长配合,才能为学生营造劳动的氛围,形成教育的合力。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引导家长的观念,让家长以身作则,善于发现并抓住衣食住行等劳动机会进行实践。比如:学校给学生布置劳动作业,让学生每周在家进行劳动打卡,并将劳动的图片上传给学校。而家长则要积极配合学校,主动带领学生打扫卫生,教会他们打扫卫生的技巧与方法。对于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劳动的学生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坚持正面引导,学生才会对劳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越干越起劲,越干越喜欢,自然而然在劳动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力。通过家校合作,让学生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劳动,亲身体验劳动的苦与乐。这样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双减”背景下显得内容丰富而有趣,学生乐在其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

(三)利用校内资源,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利用校内的劳动资源,设定每周大扫除时间,积极组织师生参与,为建设美丽的校园而努力。在美化校园活动中,教育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劳动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四)学科教学融合,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结合学校实际,在语文、科学、综合等学科教学中穿插劳动观念的引导;在数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学中强化动手操作、劳动技能的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劳动技能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科的价值。与此同时,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与技能。

(五)开设劳动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目前,在“双减”背景下有绝大多数的学校开设各类社团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利用校内的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方式,值得推广。如:学校设立劳动技能社团、校园种植社团、厨艺训练社团等,丰富的才艺社团让学生学到不少劳动技能,掌握不少劳动技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创建劳动基地,开展班级的评选活动

学校创建劳动专用基地,种植适合本区域生长的蔬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每年的植树节,学校规划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让学生参与管理,提高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每个学期,学校会开展最美劳动班级评选活动,对获奖的班级进行奖励,强化学生的集体凝聚力,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劳动教育为核心,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学校作为培育未来花朵的基地,只有充分发挥劳动技能的引导作用,才能有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4.

[3]黄燕.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核心内涵与弘扬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1):97-100.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