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素养发展视域下问题式教学在地理研学的课程设计与探索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丰富高中地理课程资源,本文以“土壤的形成”为例,挖掘校园研学资源,通过展示研学活动和课堂教学过程,探索问题式教学在地理研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地理研学;土壤

问题式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通过“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的导学性,提升学生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开展地理野外研学,将学生置于真实情境中认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发展,还提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基于地理研学的问题式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是学生地理实践力等素养培养落地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土壤的形成因素”课例,以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为出发点,开展校园地理研学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并基于研学成果,设计问题链进行问题式教学。

一、紧扣课程标准,落实素养培育

依据课标要求明确教学目标:

(一)地理实践力

通过校园选点挖土壤剖面、采集土壤样本,观察土壤剖面,完成野外土壤考察报告,掌握野外观察土壤的方法。

(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通过案例分析各类土壤样本的形成因素,说明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二、深挖校园研学素材,创设真实情境

受疫情形势影响,校外研学受到限制。将研学焦点聚焦到挖掘校园研学资源上,通过精心设计校园研学活动,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综合分析校园内各土壤类型,最终选择靠近感恩亭坡面及靠近校道旁坡面,重点研究土壤分层及对比两剖面各层次性质差异。

(一)活动任务

采样土壤;挖土壤剖面,观察和测量剖面各层次的理化性质。

(二)活动过程

1.挖掘土壤剖面:自地表向下挖出宽1米、深1.5米的两个垂直剖面。

2.土壤观察取样:①自上而下放置标尺并固定,用剖面刀画出土壤发生层的界线并测量各土层厚度;②观察土壤剖面,记录各土层剖面特征及性质(如颜色、湿度、颗粒、疏松度、质地等);③各土层分别取样不少于2千克。

三、基于研学成果,设计问题探究

老师根据研学成果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环境、多要素进行土壤成因的综合分析和探究,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活动1】从颜色、矿物质成分、透水性、湿度比较三种土壤样本。

【问题1】三种样土质地有何差异,分析其差异与什么因素有关?

讨论结果:1号颜色偏黑,以黏粒为主;2号黄棕色,砂、粉、黏粒比例适中;3号偏黄色,砂粒为主。

与成土母质、风化程度有关

设计意图:在通过挖掘土壤剖面提升学生野外实践能力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捏、搓、看等调用多器官观察土壤,激发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意识,培育学生探究意识,理解土壤理化性质,为成土因素问题链分析铺垫。

【活动2】有机质称重:①3种样土各取100克,分别放置于烧杯中,加入150毫升水,搅拌均匀,静置至悬浮物与沉淀物分离。用滤筛捞出悬浮物,放置于蒸发皿加热蒸发。②对蒸发剩余固体进行称重,对比3种样土有机质重量。

【问题2】说出1号样土(东北黑土)与2号样土(校园黄棕壤)有机质重量的差异,分析成因。

讨论结果:差异:1号大于2号

成因:与区域气候相关

南方高温多雨→植物生长速度快→吸收养分多;微生物更活跃→有机物分解快;降水更多→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较少

东北湿冷→微生物活动弱→有机物分解慢→有机质积累

设计意图: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开展实验验证推测,培育学生实践力、学科综合素养。通过合作探究调用区域知识多要素综合分析,培育学生区域认知、要素综合的思维意识,提升综合思维素养。

【问题3】说出1号样土(东北黑土)与3号样土(西北漠土)有机质重量的差异,分析成因。

讨论结果:差异:1号远大于3号

成因:与生物量相关

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丰富,生物量大→有机质多

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稀少,生物量小→有机质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进而培养学生多要素综合分析和探究地理事物的成因,培养综合思维。

【问题4】分析土壤剖面2腐殖质层较薄,中粗颗粒无色颗粒矿物较多的原因。

讨论结果:与坡度地形有关

土壤剖面位于坡地,坡度大,加上当地降水多,腐殖质层易受侵蚀变薄,且残留多为发育不完全的中粗颗粒物质。

设计意图:利用研学成果,引导学生根据剖面特征,进而调用知识及联系当地地理环境进行推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问题5】说出土壤剖面1与土壤剖面2有机质层和腐殖质层厚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讨论结果:与人类活动有关

据实地考察,两剖面处植被覆盖率相当。剖面2靠近东校道,定期清扫落叶导致有机质积累少。剖面1地处偏远,受人类活动影响少。

设计意图:运用整体性等知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人地关系的思考,培养人地协调观。

问题式教学与地理研学相融合,是在传统的合作探究课堂模式上的一次新尝试和挑战。紧扣课标和素养培养目标,精选代表性研学项目、设计探究性研学活动、编制层次性问题链,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在“做中学”,将地理理论知识应用到真实情境中,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分析、解决现实地理问题能力,进而培育学科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树宏.基于实践力提升的地理学科实践活动设计——以“土壤的形成”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1):69-72.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