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黄厚江的共生阅读教学理论入手,在新课标的视角下探索初中小说教学中的“共生之道”。结合当前小说教学现状,提出全方位结合新课标进行文本解读、落实小说解读方式教学工作以及合理选择小说教学内容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共生阅读教学理论;初中小说教学
绪论
共生阅读教学理论作为当前阅读教学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强调在阅读过程中教阅读,提出“共生”观念。本文以共生阅读教学理论作为指导,深入解读黄厚江的小说课例,在小说教学中感悟“共生之道”。
一、小说教学中的共生阅读教学理论
黄厚江认为和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而恰到好处的“和谐”在他的小说教学课例中是如何体现的?
(一)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学主体共生
哲学界上对人与世界关系分为“主客”关系、“主主”关系。“主主”关系它强调主体间的“相互性”、“主动性”,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建立应强调主体共生的教学观。
1.师生共生
师生共生的教学关系中,强调教师要在“亲自读”的基础上读出自我真实的感受,黄厚江选取“孔乙己的手”为共生原点正是教师独特的阅读体验。
2. 生生共生
黄厚江提出“阅读伙伴常常是阅读的向导”,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发挥“伙伴效应”,通过利用生生之间的感受与体验的碰撞,从而形成富有活力的阅读学习。课例《猫》中黄厚江提出为猫取名,生与生在教师的引导以及不断深挖文本的情况下进行思维碰撞,该过程就是生生之间的阅读感受相互碰撞后所产生的智慧成果。
(二)小说阅读教学中的言意共生
阅读教学离不开文本,“言意共生”观点关注文本中的“言”、“意”,在反复研读中实现言意共生。黄厚江执教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掌握小说中的“言”叙事方式,感悟小说的“意”。
二、初中小说教学现状
小说是作者通过思考从而实现对人生的一种丰富、真实的反映。本章节将结合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相关论文,分析初中小说教学的现状并尝试进行归因。
(一)初中小说教学现状
基于阅读小说的价值以及小说的文学定义,不少一线教师进行初中小说教学时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采用等方面出现偏颇。
第一,“设圈式”教学。阅读是个体的个性化行为,应关注读者独特的阅读感受,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刘雪梅教师执教《台阶》整堂课贯穿下来离不开“三农问题”,直接圈定学生于“三农问题”之中,忽略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第二,小说解读方式教学有所涉及但不全面。小说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进入’作者所描绘的小说世界,而不是考察学生小说阅读的‘产出’。”大多数一线教师对于小说解读方式的教学大部分集中于与表达方式直接相关的解读,对于小说教学的落点仍存在教学误区。
第三,教学内容选择的固定化。“小说四大件”这一说法在如今的小说教学中仿佛成为一条数学公式,不断将小说教学推向“类型化”发展。
(二) 初中小说教学现状归因
第一,轻视教师的文本解读工作。教师只有认识到个性化解读的重要性并有所行动,方能更好地推动学生阅读经验的形成,让学生向成熟的、高级的读者发展。
第二,抓错小说教学的关键——学会如何阅读小说。在套路化小说教学影响下,小说教学过度重视文本内容层面的教学,轻视阅读方法的传授。
第三,忽视阅读体验的独特性,缺乏课堂交流。学者陈茜提出:“凡是课堂教学中突出了一个‘活’字,课堂就会生机勃勃。”激活课堂离不开学生的参与。
三、共生阅读教学理论对当前初中小说教学的启示
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阅读发展,强调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给予充分尊重。结合黄厚江的小说教学课例,对当今小说阅读教学提出改善的建议。
(一)把握小说阅读教学的前提——立体化文本解读
文本作为文学的载体,在文学活动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立体化阅读对于改善教师文本解读工作的一般化起着关键作用。
1.研读文本
掌握读者的阅读感受的基础上,语文教师运用自我的理性思维,找出该文体的特点。黄厚江针对小说阅读提出观点,小说文体应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的发展,如人物可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可关注情节之间的关系。
2.教读文本
教读文本应强调学生没关注到的、读不懂的,使学生发现并能够读懂。以《台阶》为例,如何理解父亲与“台阶”的关系以及关注“母亲”这一次要人物形象,应作为重要备课内容。
(二)抓准小说解读方式 ,实现师生共生
解读方式的教学犹如攀岩过程,先预判、确定好一个落脚点,积极将各个教学点串联起来。《装在套子里的人》出彩处在于夸张讽刺的语言风格,黄厚江紧抓关键“套子”作为学习切入点,环环相扣将夸张讽刺的艺术手法“活化”,学生通过学习一文从而掌握一类。
(三)以文本理解为基础,选取共生原点
小说阅读的教学内容选择上,不应一味重复具备小说的要素,而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选择性。以《故乡》为例,这篇课文的其中一个特点在于出现许多的“错位”,深陷“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教学套路之中,又有多少一线教师能抓住“错位”进行分析呢?因此,学习一篇小说就要正确地选择其特有的内容进行学习,离不开选好共生原点。
结语
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据点,从黄厚江小说教学课例中尝试深挖并阐述课堂教学中各个成分的共生关系,用以调解小说教学中所存在的矛盾对立关系,从而对小说教学的理论指导上做出初步研究。
新课程标准、大单元教学等新要求下,语文教学的复杂性、专业性逐步彰显。阅读能力不仅仅是作为学生在学习中所需掌握的重要学习能力,同时更是人类更好地在社会生存的社会能力。掌握小说学习不仅仅是充实文学知识的体现,更是对于人生体验的一种丰富。
参考文献:
[1]黄厚江.看得见成长的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81.
[2]李冲锋.小说教学教什么—例说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J].中学语文,2011(11).
[3]陈茜.探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