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思政教育信息化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对于高中思政这门教学内容不断与时俱进的学科而言,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整合的策略,从而推动信息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思政教育在渠道上的拓展、在理念上的更新、在方法上的改进,确保高中思政教育开展的实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思政教学;整合策略
引 言
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带动了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信息技术对高中思政教学的革命性影响已初步显现,推动了高中思政教学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但与新时代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如:高中思政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高中思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等等。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对于高中思政课这门教学内容不断与时俱进的学科而言,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政教学整合是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政教学整合的策略也是当下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构建思政教育全新环境
教育信息化2.0时期,信息资源无限。可以通过构建高中思政教育全新环境,加强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政教学的整合。根据本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政治、知识、趣味性一体化信息平台,并且鼓励学生利用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在平台中发表自身想法与观点,同时进行沟通与交流。除此之外,平台也应设置点赞、评论、转发等多种功能,利用互动展开深度学习。同时,高中思政教师应重视教育环境净化。思政内容不仅需包含教材知识,也需传播正能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主要运用主流方式,在教育信息化2.0时期,应积极使用网络媒介,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在平台中传播积极向上的思政内容,学生不仅可以在平台中进行思维碰撞,也能打破原本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在此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标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在学习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
例如,在进行思政课程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高中思政教育环境进行变革,引导学生提高思政学习积极性,感受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扩充自身知识储备,对思政教育有更清晰的认知,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学生政治认同。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思政教育的相关资源,利用形式多样的网络正能量内容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生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心灵上的愉悦,形成正确价值观。
二、更新思政传统教学理念
在高中思政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时而进和因势而新,适应教育发展实际需要,不断对教育观念进行更新。为此,高中思政教学首先应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将教师作为中心,运用灌输方式展开教学,这就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转变观念,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在此过程中,应以生为本,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及爱护学生;也需贯彻全面发展理念,关注学生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其次,应形成个性化教学理念。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彼此之间会存在一定差异,高中思政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给予充分尊重,做到因材施教,并且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例如,高中思政课在进行有关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教学理念上进行进一步的革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引导学生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对身边的爱国事迹进行搜集,并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身边的爱国人物和事迹的学习,感受爱国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准备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政学习资源,开拓学生视野,实现思政教育的有效渗透。
三、创新思政教学模式和方法
创新高中思政教学模式和方法,应注重对新技术与新平台的利用,如:APP、公众号、微博、网上展览馆等,构建实践性强,真实且丰富的学习体验。建设差异性在线开放课程,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学习。O2O模式下,教师可以运用线上方式回复学生,并为学生提供一对一指导,也可以在线下通过QQ、微信等多种平台将讨论问题公布出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答问题,线下不能完成的也可以在线上进行反馈。P2P模式在运用时更为重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主体性可以获得比较充分的发挥。学生可以利用QQ、微信平台编辑、接收思政教育相关资源,也能对资源进行收藏或者转发。在此情况下,学生可以成为构建的主体,情感、道德、心智等能获得更好地发展。
例如,在进行思政教育宣讲时,教师如果仅仅对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并要求高中学生按照讲授的内容进行“复制化”学习,则改变了思政教育的初衷,也不利于学生思政学科思维的培养。为此,教师应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特点,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真正做到高中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紧密结合。
四、重视思政教学效果评估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考评方式具有更多选择,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估,使教学效果评价更为完善。教学效果评估的对象既包括教师对学生,也包括学生对教师、师生互评,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目标的达成。
例如,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运用相关的信息技术软件,采取匿名方式评价对方,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讲授情况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建立学生个性化诊断,根据跟踪学生学习参与情况、行为轨迹以及学习习惯,深入挖掘学生内在需求,及时展开干预教育。并且通过定期方式考核评价教师,促进教师在工作中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对于学生存在的意见与建议应给予反馈,充分重视,及时回复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并且听取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而推动教学相长的实现。
五、重视教学内容拓展
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整合的策略,还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内容作为高中思政教育的基础,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全面提高具有基础性意义。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了解与思政教育内容相关的政策文件、时政热点等,使学生信息获取需求得到比较充分的满足,同时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素材,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结 语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高效、趣味、科学的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政学科能力,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推进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政教学整合,推动信息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促进思政教育在渠道上的拓展、在理念上的更新、在方法上的改进,确保高中思政教育开展的实效性;更有利于提高思政课育人的功效,这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善用“大思政课”要求的积极响应。
参考文献
[1]李军.微课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200-201.
[2]林子雨.视频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丛刊,2017(15):246-247.
[3]张志文.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5):139-140.
[4]陆恒.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3):116-118.
[5]陈千盛.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究[J].教育界,2020(1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