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课提出探究式学习已经有10年,现在本文再提仍然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融合电子地图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符合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和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以八年级上册《2.3河流》为实践案例,论述了探究式学习开展的模式,并结合具体知识点阐述了融合电子地图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最后指出融合电子地图开展初中地理探究式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地图;初中地理;探究式学习
一、再提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一)提出探究式学习的课标、时代和学科背景
1.探究式学习是10年前初中课标的要求
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不是新概念,10年前的2011初中地理课标就提出改变教学和学习方式,倡导课堂启发式教学和学生探究式学习。学生在自主思考过程中剖析地理现象,形成人地协调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2.信息时代下探究式学习尤其重要
对比10年前,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渠道更加丰富多样,知识更新快,地理课堂早已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唯一主要场所。比起知识,地理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训练是信息媒体永远没法代替的。
东莞初中地理中考已经多年,在省命题背景下,试题引领教学向关注生活、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能力的方向发展,减少了很多机械记忆的知识考核。
3.实施探究式学习是提升地理学科素养的需要
初中地理有很多地理现象的解释、地理规律的理解、地理成因的探究需要探究式学习。
(二)初中地理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现实情况和困境
1.学生普遍还是被动接受地理知识、规律和成因
从笔者听课、调查来看,我们的地理教学普遍还是老师讲得多,学生主动探究少,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阶段。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探究式学习兴趣不高。原因很复杂,有初二地理赶进度的原因,也与地理探究情境难以创设有关。
2.学生地理探究区域与实际地理区域的空间距离遥远
比如在学习河流一节中,长江和黄河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生小学阶段通过各科学习接触过长江和黄河,在各种媒体中也接触过相关图片和视频。但长江黄河流域区域宏观,范围大,离东莞的学生距离遥远,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力大打折扣。
3.依靠一些图表和景观图片难以有效支撑探究情境
河流这一节知识点多,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复杂,重难点多,如河流各河段水文差异及其原因,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开发价值的关系,地上河的成因等这些都很抽象。一般课堂探究式学习是提一些问题,呈现一些图片或者地理图表让学生探究,这种探究有素材的局限性,指向性过于明显,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自主性没有体现,而且探究环节来去匆匆,这种探究式学习本质还是灌输式教学。
二、电子地图在开展探究式学习中的特殊价值
电子地图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我的地理教学要适应信息化时代,把电子地图引入地理教学中,为地理教学服务,同时也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地理信息技术能力。
(一)电子地图的地表景观能提供虚拟现实的探究场景
在教学中常用的电子地图有图新地球、奥维互动地图浏览器、百度地图,这些地图具有丰富的卫星地表影像,电子地图的河流有植被、聚落、地形、交通等真实场景,可以让学生进入虚拟现实场景,可以拉近虚拟空间距离,提升学生探究积极性。
(二)电子地图场景让学生探究更具自主性
电子地图素材丰富,学生探究过程更具自主性和发散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
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长江,在观察长江图像时发现长江含沙量也很大,很好奇,纠正了“黄河泥沙多,长江水清的认识”。
(三)电子地图的操作功能让学生探究具有实践性
一般在面对河流一节教学环节中,学生探究式学习主要停留在对景观和图表的讨论上,属于纸上谈兵。而利用电子地图学生可以测量长江下游宽度,感受长江第一大河。
(四)电子地图更新快能更好反映现实地理区域,更加客观真实
例如在老师展示黄土高原卫星影像时,学生发现黄河水并不浑浊,对于没有去过黄土高原局限于从教材获取知识的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惊喜。黄河泥沙多少存在季节性差异,卫星影像拍摄的时间不是雨季泥沙会少一些,还有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改善已经富有成效。这种知识是在学习课本知识时获取不到的。
三、“融合电子地图的探究式学习”的实践
(一)融合电子地图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1.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模式
探究式学习一般模式是: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2.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模式
依照所探究问题的提出对象可以分为老师提出和同学提出。探究式学习的问题一般是老师根据地理知识教学需要而提出,比如“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探究式学习要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探究步骤:①教师提出问题:黄河地上河的成因;②学生观察地上河的特征并思考;③小组内讨论交流观点;④班内发表看法;⑤教师总结。模式流程见图2-1。
探究式学习的问题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由学生提出。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成的探究问题。由于学生提问参差不齐,老师要做好甄别,选出有意义的探究问题。模式流程见图2-2。
(二)基于达成地理教学知识目标的探究式学习
按照探究式学习的目标和层次,可以分为地理概念探究理解、通过观察地理现象归纳地理规律、通过观察地理现象探究地理成因等等。
1.观察地理事物→理解地理概念
在理解内流河和外流河时,展示电子地图,学生观察长江和黄河的流入海洋属于外流河,观察塔里木河,顺着流向查找发现塔里木河在沙漠中消失,很直观理解了内外流河概念。教师也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塔里木河不能流入海的原因?”。学生通过观察卫星影像发现塔里木河周边沙漠广布,环境干燥,沿途水量减少,随着流程在沙漠中慢慢消失。图2-3塔里木河在沙漠中消失、图2-4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内流河。
2.观察地理景观→增强感性认识→做好探究准备
通过观察黄河中游和下游景观,了解黄河泥沙多的状况,见图2-5。通过电子地图观察黄土高原地表景观,感性认识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见图2-6。从开封附近黄河景观和地势剖面图加以理解“地上河”。
3.观察测量→对比→探究河流上中下游开发价值及其原因
利用图新地球沿长江河段观察水电站的分布→发现主要分布在上游→探究原因。引导学生观察横断山脉长江上游金沙江两岸的地形,中心旋转感受周边地形落差,测量宽度252米(见图2-7),教师展示河段地势剖面(见图2-8)。学生得出:上游地处山区,河流宽度小,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长江下游南京段→发现船只众多→下游航运价值大→探究原因。观察下游地形,可以看出平原广阔,测量南京河段宽度达4000多米(见图2-9)同时可以看到很多船只。学生得出:下游平原地形平坦,河道宽,水流平缓,航运价值大。这种探究情景比较真实,又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4.感性认识→感受差异→探究成因
在黄河价值探讨时,黄河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提供灌溉水源,老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黄河在经过宁夏和内蒙古河段水量减少是什么原因?”学生观察地图卫星影像,明显可以发现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这两个绿洲,放大地图发现宁夏和河套平原有大量的农田,而农田外面就是荒漠景观,场面非常震撼(见图2-10)。学生对黄河的功劳有更直观的认识。也明白了宁夏段水变少的原因是:自然原因是流经干旱地区蒸发大,还有人类活动原因就是宁夏平原河段人们农业用水量大。
5.提出问题→探究成因→探究解决措施
如:长江中下游水灾频繁→探究原因:观察中下游地形、荆江河道弯曲情况、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观察长江支流水系→探究解决措施:观察三峡水库、分洪区、裁弯取直情况等等。通过个人观察,小组分析讨论措施。由感官到理性思考,以虚拟现实的场景代替抽象的思考情境。
(三)基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探究式学习
1.鼓励学生提问,尊重课堂生成探究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初中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有质量的问题比解答老师提出的一个知识点问题更具有价值。
电子地图景观复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增加很多感性知识,也会产生很多疑惑,教师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观察黄河入海口景观发现壮观的泥沙淤积情况,有同学提出:黄河会不会把渤海填掉了,渤海变成一个咸水湖?
2.对比分析→找出差异→探究原因
在学习完长江和黄河时,让学生完成长江和黄河的开发价值对比,如表2-1。学生发现黄河的航运价值没有体现。教师即时引导学生观察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卫星图像,对比发现黄河下游河水少,泥沙淤积严重,河道窄,黄河航运价值不大。
四、融合电子地图开展初中地理探究式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理清探究式学习中师、生、教材三者的地位
1.教材内容是探究式学习基础
电子地图不能代替地理图表,电子地图不能代替教材。在开展探究式学习中,应该以地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进行探究,理解基本地理知识和原理,体现地理学科的知识性和系统性。
2.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
实施探究式学习本质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压缩老师讲课时间。教师要相信,学生经过探究式学习可以更好掌握地理知识和规律,而且印象会更加深刻。
3.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关键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二)要设计好探究导学稿引领探究的有效性
1.电子地图内容繁杂,主题不够突出
由于课时有限,电子地图没有经过主题加工,主题不够明确,地表事物复杂会影响初中学生的观察。
2.探究式导学稿的设计
在开展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先设计好探究导学稿,引领学生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地理现象导向归纳地理规律,探究地理成因。同时探究式导学稿的设计要引导探究思路,内容指向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以此引领学生掌握探究过程和方法。如探究长江的开发价值及其原因可以设计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如表3-1:
(三)提升电子地图使用效率
1.电子地图的使用
在珠三角发达地区,希沃教学设备比较完善,网速快,加载电子地图速度比较有保障。学生课外完成探究任务,要注意探究实践不要过长,以免影响学生健康,同时要征求家长的配合。
2.电子地图备课资源的保存
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做好探究导学稿和课题教学设计以外,还要做好备课中电子地图相关地标、线路的文件保存,这样在教室可以导入文件,以便快速找到地标和线路。中科图新地球文件一般以.kml格式保存导出文件,可以做到备课组员分享。对于百度地图可以登录账号形式保存相关地标。
融合电子地图开展地理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的尝试,富有时代特色,当然会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提升利用电子地图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本)[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21.
[2]张彩玲.浅谈初中地理的探究式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