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的小学生不是缺乏写作动机,大部分学生对写作还是很感兴趣的,主要是他们从小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怎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新课标要求和教育界专家们的各种教育理念共同探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习作;小学生;写作习惯
一、写作习惯
(一)什么是写作习惯
简单的定义: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用心理学的话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新课程标准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改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可见,新课标对语文作文的写作习惯进行了较全面的规定。那么写作习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写作习惯也是一种写作能力即个体的观察力,理解力,思维力经过培养而形成的一种能力和习以为常的行为。
(二)小学生写作习惯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懒于动笔,缺少素材积累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缺乏厚实的积累,如同空空如也的库房,到赈济饥民时,无论如何是拿不出赖之充饥之物的。现在的小学生不太重视日记和随笔的积累,写作内容单调,一件事反复使用。家长与教师应潜意识鼓励学生留意生活的点滴,把生活中有趣的、伤心的、喜悦的、成功的、难忘的等这些小事可以通过日记、微信、随笔、微博等形式记录下来,等到写作时这就是丰富的素材。
2.没有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素材
学生不知道作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缺少素材,发现不到有趣的事件,经常是把老师课堂上的范文照搬到自己的习作上。古人云:言为心声。有内心感受才有表达欲望。内心感受就是写作动力的源泉。而内心感受来自生活的各方面。诸如生活、阅读、追求等方面。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才有丰富的情感,才有表达交流的愿望,才更愿意写作。只有做到对生活的直接观察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开拓视野,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从身边发掘素材。
3.缺少严谨行文的习惯,粤方言的滥用
我们都知道粤语在学生作文中的影响重点在语法方面。粤方言对学生写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在写作上会受到粤语的一些倒装句式、语法的影响,无意识地用上一些粤语词汇、口语化助词。粤方言对学生在写作上有一定的影响,特别在口语表达上。同时他们从小就没有养成用普通话来组织语言的习惯,所以作文经常错漏百出,引起很多笑话。
二、从写作习惯的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 认真审题、明确写作要求
审题就是说,弄清楚作文题目的要求。任何一篇作文都有题目,都暗示着一定的思想内容,只要审题清楚,就知道要写些什么,也只有弄清楚题目,才知道要写什么,因此,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讲解如何去审一篇作文题目,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题,如《一件难忘的事》,先弄清楚作文要写的是“事”而不是人或物,要求只写“一件事”,而不是两件或者更多,然后要弄清楚是“难忘”的事,而必须突出这件事对你来说是铭心刻骨的,你的记忆中将永久不会忘记的。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明确写作要求习惯,减少习作离题失分情况。
(二) 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作文批改是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老师的批改,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重视和改正。从批改者的角度,作文批改可分为教师批改、学生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三种形式;学生批改可以分成自己批改、相互批改和分组批改三种形式。让学生在互相批改中学会主动交流的好习惯。学生自改作文,起初会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应从低要求开始,教他们修改作文的步骤,循序渐进地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在自改过程中,由作者变评者,看出了自己的短处,同时也学到了长处,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三)加强积累,学会模仿
没有哪个人与生俱来就具备当作家的风采。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巴金、鲁迅、冰心等在谈到如何成为作家时都反复谈到读书的重要作用。但是阅读还要讲究方法,要养成边阅读边摘抄和积累的习惯。课外阅读的积累,对前人留下的名言、警句、俗语、成语,这些前人感悟生活的结晶,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多加留心,注重积累,使得写作时优美的词语信手拈来。
中低年级模仿作文很重要,模仿不是一律的抄袭,而是模仿原作的写法,把自己的思想认真地表达出来。在仿写中,要认真读原著,弄清原著的层次结构和表达方式等。平时老师要指导孩子模仿课本里的名篇,学习课文里的写作方法。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中骆驼祥子在酷热难耐的天气下拉车的艰辛,借鉴名篇指导孩子写冬天的雪景。
总而言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既需要语文教师大胆改革,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从多方面培养孩子的写作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兆霞.唤回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A] .科教文汇,2007(6).
[2]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63.
[3] 金婷丽.给学生店亮一盏“明灯”——探究新课表、新理念下的小学作文教学[A] .科技创新导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