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与实践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生态文明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的价值观,提高其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孩子是日后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力量,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善于挖掘日常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因势利导,及早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认识,形成习惯,以满足国家对现代人才的培养要求。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我国对生态文明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最大程度上解决国家的资源以及生态问题,保证国家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态文明教育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更是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家乡那条原本日夜奔腾不息的河流已近干涸,原本绿遍山原的景色已被林立的工厂所覆盖……环境不断恶劣,生态环境暴露出来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对人类文明的延续也造成了严重威胁。当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主要是因为人们生态环境文明意识薄弱,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从小在家里过惯“小皇帝”生活,缺少生活的锻炼,体验不到劳动的艰辛,缺乏节约意识。因此,以人为本,从娃抓起,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观念刻不容缓。

二、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

(一)巧用教材,熏陶思想

当前,我国的生态教育并没有正式、系统的课程,而生态文明教育关乎国之根本,如果单凭老师的口头说教,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巧用教材,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渗透思想,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真切感受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并付之于行动。

有一段时间学生随意丢垃圾的现象尤为严重,教室里、操场上,随处可见丢弃的纸屑和塑料瓶,老师的教育收效甚微。我充分利用教材,以课本为依托,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尊重自然。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中的《变废为宝有妙招》,打开课本的一瞬间,有一些同学惊叫起来“太恶心了!”当看到屏幕上那一张张宛如大山的垃圾图片,看到自己熟悉的乡村路口变成垃圾堆的时候,同学们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在书本中,在图片和影视作品中,看到暴增的垃圾,他们仿佛看到了大自然在哭泣,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地球在逐渐变老。正是这画面让同学们看到了乱丢垃圾带来的危害,纷纷表示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再乱丢垃圾。当同学们了解到垃圾通过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变废为宝时,异常激动,都说要学会辨认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以后要自觉分类投放。我知道,一种新的资源观正在学生身上形成。

(二)挖掘教材、引导践行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只有把它融入日常教学教育中,才能提高生态文明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环保习惯,并形成一种得益终身的修养。

在学习《低碳生活每一天》一课中,引导学生发现地球“发烧”了,人类正在自食破坏环境的苦果:干旱、洪涝……对人类造成一系列的伤害。当同学们认识到地球变暖原来是人类活动产生的过量“温室气体”导致的,他们幡然大悟,开始尝试用“低碳生活”来挽救这个千疮百孔的地球,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是否符合“低碳生活的标准”。孩子们将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责任,并制订了一系列绿色生活的方案。在学校,随手关灯,离校前关闭电器电源,洗手后拧紧水龙头……;在家里,做宣传带头人,带领家长,珍惜资源;在社会上,积极传播,让身边的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共同形成文明绿色消费观。

通过学校的教育,让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让无数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环保不仅仅只是治理,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得以控制,而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不也正是从人类未来发展的源头开始抓生态文明建设吗?

(三)参与实践,养成习惯

把德育教育自然融入实践活动中,做到说教无痕,能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形成习惯。我们以创建卫生城市、卫生学校为契机,把创建活动及教育内容融入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到卫生创建活动中来。为了创建美丽的乡村城市,同学们热情高涨,出谋献策,设计环保宣传标语,制作环保的手抄报,出版黑板报……看到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我知道,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种子正在同学们的心中萌芽、生长。通过实践活动,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把握,也帮助学生在践行中形成更加牢固的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文明意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

(四)家校共育,发挥优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师,家庭是孩子教育的“前沿阵地”,理应成为孩子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基地,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为了充分利用这优势,我们利用家长会的方式,为家长灌输正确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建议家长让孩子接触日常家务,像洗衣服、洗碗等。让孩子学习到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还能使其明白洗衣粉、洗洁精等对水资源的污染;让其明白烹饪食材与种植、施肥之间的关系,了解土壤贫瘠等问题。

只有在正确的家庭教育中,学生的生态文明思想才能更快、健康地建立,也有利于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有效性的提升,落实德育目标,实现新时期的教育要求。

童年时期形成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能够影响学生一生,利用教材资源,结合教育契机,利用实践互动,加深学生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张利,赵艳菊.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个性化策略[J].环境教育,2021(12).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