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美感意识的培养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小学生的美感培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引导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通过教师引导,阅读,情境创设,发挥想象力等对策来培养小学生的美感意识。以此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美感;阅读;引导;情境创设;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方便学生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阅读对学生美感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故事、古诗、散文等文章,利用文章中优美的文字语言,引起小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有助于小学生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的形成,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美感的定义

美感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美的感受,这种美感能使人心情愉悦、心旷神怡。美感教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语文课其丰富多彩的内容,是符合当代审美标准的,语文阅读中的美感,是对课文阅读所蕴含的情感的赏析,是一段优美文字的鉴赏,是对文字中表露出的美的事物的欣赏。无处不充满了美的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美产生共鸣,最终达到培养美感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培养美感的积极影响

美育是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美育之父”席勒说: “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同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说:“美育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他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灵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由此可见美育的重要性,小学老师为学生进行美育启蒙,引导他们对美的事物进行欣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对世界认知刚刚起步的阶段,他的人生就如一张白纸,这个阶段需要得到健全人格、品德高尚的人的引导,并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他的审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引导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作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其内容包罗万象:历史故事、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诗词歌赋、天文地理,这无一不蕴含着美,美育自然不在话下。语文课本里,小说、散文、诗歌,都各具自己独特的美感,小学生在享受这些美感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人格。这些都是语文阅读的积极影响。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美感培养具体措施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美

新教改指出,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这并不是说,教师不需要对学生引导了,而是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跟学生是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发现美[3]。在学习中,多给学生留想象的空间。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让学生自己总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除了课文里列出的这三种办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大家都找找。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能对植物传播的方式了解得更全面,更能体会到大自然神奇的美。

(二)通过朗读体现文字的美感

朗读是语文阅读最基本的方式,通过朗读课文,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了解作者写作目的,例如:《大自然的声音》这样语言优美的文章,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文中生动的描述出微风吹过树林,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声音,当狂风吹过,声势是如何宏大的,小雨滴滴答答飘落时,落在树叶上,落到屋顶和窗户,都会有不同的声音,雨水汇聚在一起,又是另外一种声音,还写了动物的声音,鸟叫、虫鸣,朗读这篇短文,我们会发现,大自然是多么有趣、多么欢乐呀,我们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是不是也很欢乐的呢。优美的文字,美妙的内容,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受到美的熏陶。

(三)通过课文发现风景之美、品格之美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篇篇都是千挑万选出来,每一篇都极具美感,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小学生得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方能更好感受文章的美。读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时,就要去体会大自然的秀丽风光。例如:读《黄山奇石》时,可以感受到黄山景色秀丽,山上怪石独特的美,读《美丽的小兴安岭》时,看到的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不同的美,读人物或者记事的文章时,要学习的是人物美的品德。课文中所选的人物是各行各业中表现最优秀的,这些人物身上有一些美好的品格对学生的美育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他们的心智。例如:学习《普罗米修斯》,我们学习的是普罗米修斯的为了造福人类用于献身的美好品格。对于古诗文的鉴赏,可以学到的美感就更多了。课本里的古诗,简练而富有韵律,简短而富有内涵,意境深远,有极为特别的美。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教学中,老师要从古诗的意境、文字、韵律上引导学生,让他们去发现、欣赏、学习古诗中的美。例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整首诗仅仅四十字,要是从语言上学习的话,对诗词中的美是比较笼统的,而王维的诗词有个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以利用画来帮忙理解诗文,来抓诗意的美。前面写的是山间初秋雨后的景色,是一幅秋景图,有一种宁静的美,第三句,由静到动,少女洗衣归来,喧闹声给这片宁静带了生机,第四句,感叹眼前这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整首诗不仅仅描写了眼看到的美景,也写出了诗人对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学习了这首诗,首先,体会到词句的优美;第二,体会到了田园生活之美;第三,体会到诗人高尚情操之美。

(四)通过情境创设来感受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发展。”人总是要在特定的情境中,才能产生特定的情感,小学生也不例外。情境创设需要利用到特定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触景生情”,引起学生情绪的共鸣。例如: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氛,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去学习,在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有一种悲壮的感情在心中翻涌,对五壮士的崇敬之情喷涌而出,对日本鬼子定然是憎恨无比。这种情景教学,对学生来说,画面更为直观,更能体会到抗战的壮烈,更能震撼他们的心灵,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感受美感教学的目的。又例如:在学习《敕勒歌》时,播放大草原的图片,再配上草原上的牧歌,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地上是一望无垠的草原,草原上的草很高,一阵风吹过,隐隐露出白花花的牛羊,这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呀。这样学生是不是更容易理解课文了,更能看到草原的美丽了。由此可见,创设情境也是美感教育的重要手段。

(五)对美感发挥想象力

阅读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还应该投入创造中去,而创造是离不开想象力的。想象,是人脑对已经拥有的记忆进行再次加工,是一种思维活动。 苹果掉落到地上,这么正常的现象,人们都司空见惯了,牛顿却能发现“万有引力”。科学发明需要想象力,语文美感教学也需要的。例如:《琥珀》中被裹在松脂里的两只小昆虫,蜘蛛谁没见过呢,苍蝇也到处都是,没有想象力,这琥珀就仅仅是琥珀,可是,作者柏吉尔拿到这块琥珀,先是看见里面的小蜘蛛和苍蝇,想象到的是当时小蜘蛛正在捕捉小苍蝇,再从这两只小昆虫,联想到他们当时所处的地点和天气,天气很热,松树被晒得浸出了油脂,正好滴在这两只小昆虫身上,形成了松脂球。再由油脂球联想到地壳运动,沧海桑田,经过亿万年,松脂球变成了琥珀。由这篇文章可见,想象力是一步一步发散的,美感也是要一步一步去挖掘的。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像柏吉尔一样,一步一步去想象,培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发现并掌握美。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对美感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需要教师重视美感教育,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美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总而言之,要想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的海洋中愉悦地畅游,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获得美感的同时,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创新思维,努力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牛爱莉.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2,(21):18-19.

[2]刘旭峰.生活化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思考[J].学周刊,2022(17):151-153.

[3]施克雄.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5):244-246.

[4]赵晓娟.小学语文阅读开放性教学方法浅谈[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2):168-169.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