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现代文阅读面窄,阅读能力水平较低,不敢答题,不晓答题,阅读得分较低等现状。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如何提高他们的阅读答题得分?在本文中,笔者从增强学生的答题信心、以课文为例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指导学生规范答题等方面进行了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双减”;现代文阅读;阅读教学;策略
根据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要。一方面在当前的语文课文中,现代文占到了三分之二多的比重,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在语文试卷中,共有两篇现代文阅读,篇幅较长,分值较大。
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普遍对阅读题是望而生畏或望而却步,大多学生不敢答题。有些学生虽然大胆答题,但是因缺乏系统有效的阅读训练,或难以入手,或答无章法,乱写一通,花费较长的时间做题,却得来较低的分数。甚至有相当部分学生因阅读能力有限,阅读水平低下,对文本内容都难以理解,更别谈如何答题了。而且在现行“双减”背景下,在外学生不能寻找辅导机构的帮助,在内教师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针对农村中学语文阅读存在的以上现象,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我们这些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不得不重视现代文阅读的教学,尤其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探讨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鼓励为主,增强答题信心
现代文阅读所占的分值高,但是学生的失分率也高,而我们农村的学生大多害怕做阅读题,对阅读题有畏难心理。一方面是不知道怎么答,另一方面是不敢去答题。为此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去鼓励学生大胆地答题,能答出其中的一点都要给予肯定,对中下生甚至要大力地狠狠地表扬他。这样可以增强其答题的信心,也使他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
比如,问“这个词语删去好不好?为什么?”其实这里的第一问很容易回答,很多同学都会答出“不好”。即使是这样,我们老师也要大力地表扬回答正确的同学,增强其答题的信心,树立起“原来阅读题我也可以拿分”这样的信念,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大胆地尝试继续答题了。在做阅读题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答题,然后让把学生的答案展示出来,全班一起逐点评分。被展示的同学看到自己能够拿到分数,甚是高兴。而其他同学也看到原来是这么容易就能拿到分数的,自然是增强自己答题的信心。长期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做阅读题时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存在畏难情绪,不敢去答题,而是大胆地去写答案,因为他们知道,写了即使不能拿满分,也是可以拿到一些分数的。
二、课文为例,训练阅读能力
语文课本收录的文章都是优秀的或是经典的的课文,我们要在课堂上好好引导,让的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同时设计好相关的问题来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答题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文体的课文来设计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做好相关问题的答题训练。如说明文可以从说明的对象、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语言的特点等来设计相关的问题。议论文可以从论点、论据、论证的方法、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设计相关的问题来训练。记叙文可以从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事件(主要内容)、结构分析、词语或句子的理解、文章的线索等方面来设计相关问题训练。小说可以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方面设计相关的问题来训练。
除了从文体方面设计阅读问题训练外,还可以从不同的题型来设计阅读问题,并进行相关的训练。如从信息的筛选、内容的概括、句子的赏析、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的探讨等方面设计相关的问题。在教学《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可以设计“文中围绕阿长写了几件事?”这样的问题来训练学生概括内容的能力。句子的赏析可以设计“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这样的问题。在教学《社戏》一文中可以设计“文章题目为《社戏》,但作者写社戏的部分却很少,作者这样安排是否合理?为什么?”的问题来训练学生探讨文章主题的能力。
还有,初中的语文教科书上,每个单元都有一篇自读课文,在课文的旁边编者已经设计了相关的问题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土地的誓言》一文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何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这句话?这一问题的题型属于“句子的理解”,答题的思路可以从句子的深层意思、文章的主题方面来探究。又如《带上她的眼睛》一文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小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这题是人物形象分析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语文老师就是这样抓住课本上相关的自读课文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点一滴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答题水平。
三、提高素养,拓展阅读的面
培养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素养,只是语文书本上的课文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应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进行广泛的阅读。首先,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作者相关的文章,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学会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同时也拓展了阅读的知识面,提高了阅读的素养。如在教授了朱自清的《背影》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匆匆》等其他同一类型的文章。又如在教授了老舍的《爬山虎的脚》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他的《养花》《趵突泉》等这一类的文章。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课文引导学生阅读同一类型的文章,如在教授《济南的冬天》一课后可以让学生阅读《秋的济南》(付秀堂),完成相关的练习;在教授《再塑生命》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完成《那年花开》(钱海燕)一文的有关练习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如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后可以拿《一个祖师了核污染的牧羊人》来进行阅读的训练。
还有,要引导学生多看接近他们生活的一些杂志报刊,如《青年文摘》《校园版意林》《校园版读者》《校园版万象》《年度优秀小说》等等,这些杂志的文章大多为初高中生所写,内容比较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受大多学生的喜欢。这样进行长期有效不同角度来阅读、理解现代文,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多做多练,指导规范答题
做阅读题时,如果学生只是听老师讲如何答题,答案是什么这样,就像一个学游泳的学员只是在岸上听教练讲而不下水训练一样。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尝试去做题去答题。当然语文教师就要做好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了。我们拿到题目的时候首先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读懂题目,明确要答几个问题,并且确定是哪种类型题目,然后思考怎样答题。其实纵观我们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目,常考的也就是那么几种类型题。包含的类型题如概括主要内容或情节、信息筛选、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词语或句子、句段的作用、推断想象、标题的作用、点评探究等。
每一种类型题目基本都有固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比如赏析句子这类题目,无非就是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这三个方面进行赏析,看这个句子可以从哪个方面来赏析。这就是答题的思路。有了答题的思路就开始作答了,这时就要按照相关的答题模式来,只有写对点了,答案才可以拿高分甚至是满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答出了采分点。又如上述所说的赏析句子,确定是从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赏析了,答题模式如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写出了某事物的……特点”。按照这样的答题模式就会容易答到采分点,拿到本题的得分就高,甚至是满分。
除了按照答题模式来写答案,还有答题时要看分值来确定怎样答。第一看分值来确定答多答少。如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这种类型题,如果是2—3分题,就按照“谁干什么结果如何”这个答题模式来简单答题即可。如果是4分以上的分值,就按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详细的答题模式来答题。第二看分值来确定答多少点,然后再分点作答。比如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这题,如果本题分值为4分,那可能这个人物形象要分2点来作答。如果本题分值为6分,那答出每点就是2分,这题的人物形象就要分3点来作答了。分点作答思路清晰,卷面整洁,很受阅卷教师青睐。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现代文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的阅读答题能力,除了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面,还要增强学生的答题信心,但关键还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多做题、多练习,语文老师及时地做好答题技巧的指导,规范学生的答题,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尽量的拿分。总之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的答题能力,提高他们的现代文阅读得分,还有赖于我们全体语文老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2022.
[2]杨继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10).
[3]蔡良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