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知网论文查重

论文在线投稿
论文范文大全
知网论文查重 zaolun.COM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万方网论文查重

【摘要】语文学科是中华千年文明历史的结晶,融汇了前人的思想智慧、生活态度以及对生命的解读,并包容西方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热爱自然和生命,开阔事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思想境界。其中针对“三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必要的,无论从文学著作的思想表达还是观察自然寻找灵感,“三生教育”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至关重要,也是教师需要重视并改善教学方法的依据之一。

【关键词】自然和生命;三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根据我国颁布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初中语文的教学应致力于文学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牢基础,同时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增强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语文教育教学在满足宏观核心政策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思想和心灵的塑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合生活实际,将学到的文学智慧应用到自身的培养和处事方式中。

一、“三生教育”概述

三生教育本质上是指对生命、生存以及生活的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生存心态、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对生活的豁达和从容,融汇了主体教育、差异教育、认知教育、行为教育。其中,生命教育即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平等性和宝贵性、有限性、唯一性,学习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周边环境如校园中的植物、动物,体会自然景观以及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生命体,了解宇宙的浩瀚宏大,正如诗句中所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面对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人类是渺小的,但人类能够创造自我,改变时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由此人类的潜能是无穷的,同样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阶段,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应树立方向和目标,不断锻炼自我,绽放自己的生命;生存教育既是对生命的认可,正如哲学思想中“存在即合理”,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和心理状态皆存在差异,面对飞速发展变化的环境以及竞争日渐激烈的大环境背景下,教导孩子正确的生存意识、培养生存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用于面对挑战和困难,运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思想经验战胜困难,适应生存,从而促进自身发展;生活教育是对生活活动的总称,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无论日后生活顺逆,均以强大的心胸处之,拥有自身的精神支柱,积极乐观地体会生活,热爱生活。

二、“三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从文学著作中渗透“三生教育”

语文文学著作中蕴含着作者对时代的考量和自身情绪的抒发,从文学著作中跟随作者的视角,将自身带入情境中,通过作者的行为和态度形成自身的生存准则。以编部版语文教材为例,从《爱莲说》,学生能够学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哪怕身在污泥之中,仍洁身自好,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质。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随之而来的诱惑和行为做法也越来越丰富,例如智能手机对孩子的吸引、过度消费对孩子的伤害等,在讲解文章时结合实际生活以及孩子的发展,教导孩子应增强自我管控,培养高尚的情怀和思想境界,珍惜时间,提升自我。在《孟子》二章中,帮助孩子树立不畏艰难、敢于吃苦的精神,例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并不能”,为未来和光明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皆是值得,磨砺和挑战是发展的考验和催化剂,鼓励学生勇于追寻自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可以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拓展阅读,例如《唐吉坷德》等著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视野。

(二)从日常生活中渗透“三生教育”

教育的有效性在于学生是否将正确的思想态度和人生智慧内化成指导自身行为和发展的准则,在于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一点一滴的感悟和积累,教师在课间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环境,体验自然,并从自然中收获灵感,增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同时语文素养的提升还需加强感官的运用,促进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的发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体会到的自然景观和对生活的感知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例如在春季,校园里百花盛开,树木发出嫩芽,同学们在室外跑跳着的场景均是一幅画、一处灵感、一份收获;再如针对抗击疫情,关注家国大事,医护人员勇敢奔赴疫区,日以继夜地工作,拯救无数同胞的生命,对此进行思考和体会,正如杜甫所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般的无私无畏,也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勇敢坚强的种子,应热爱自身的生命、敬爱父母师长,乐于帮助他人,歌颂自然,礼赞生命。

结束语

三生教育也可以与红色教育相结合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给学生,结合我国的发展历史,渗透“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等红色文化,结合相关的诗词著作和现存的历史遗迹图片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明白今日和平来之不易,还需不断提升、充实自我,继往开来,创造更好的未来,树立远大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参考文献:

[1]欧璇雨.试论"三生课堂"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语文课内外,2019(18):110.

[2]黄鸣鸣.浅谈生活教育理论对初中语文教育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21(9):136-137.

万方通用版论文查重
维普编辑部版论文查重

AI论文范文,输入题目即可生成万字论文,附赠查重报告,可选开题报告、任务书

AI论文2万字符 AI开题报告 AI工作报告 AI满分作文 AI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