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器乐教学是音乐课堂的重要内容。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把器乐作为一种学习音乐的工具,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有许多教师担心小学低年段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太短,课堂的组织教学难于把握而不敢尝试。下面我就谈谈我在小学低年段口琴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口琴。
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口琴很重要,它直接影响课堂的组织纪律、教学的统一进行。
目前,市场上口琴种类繁多,结构不一。有单音、重音、回音,还有半音阶等等。我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低年段学生初学口琴最好统一用二十四孔单音口琴,因为它们两头有螺丝固定不易损坏,它明亮清晰的音色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回音口琴的结构不同,它的外壳与中间发音簧片可自由地推进推出,孩子们喜欢把它当成玩具推,好动、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这样容易影响课堂教学的组织。
二、要发挥口琴的学具作用,首先要懂得如何去用。
小学低年段学生是理性认识音乐的最初级阶段,他们学习的意念非常脆弱,不能经受任何打击。因此,我们不能一开始就长时间地教学生学习单调的、枯燥的口琴吹奏技能技巧。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口琴上相应音孔下面用订正纸贴上“1、2、3、4、5、6、7”的唱名。教师根据教材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正确的口型对着字号吹奏。这样,学生在学吹奏时就能迅速而准确地找到音的位置,从而减轻口琴学习技术负担。
其实,口琴吹奏的难点不在吹音,而在吸音,它的两音之间遵循一吹一吸规律,因为小学低年段学生的空间概念较差。我让学生能把“1、3、5”吹奏自如才学吸音。为了使学生能更快地学会吸音,我问:“你们是怎样用吸管吸汽水的?”这个刺激感官的提问,使孩子兴趣盎然,很快就解决了吸音学习的难点。
三、如何发挥口琴的学具作用。
口琴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不能把它脱离大纲自成一体进行教学,而是要根据大纲规定的范围把它与教材内容各个方面融为一体,使学生能通过使用口琴来帮助学习音乐,这样才能体现口琴的学具作用。
(一)运用口琴乐器帮助认识音的长短。
学生认识音的长短可以从说话语言中启示,但是,教师直接吹奏口琴让学生感受音的长短也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教师吹“5”与“55”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学生就更直接地感受到音有长有短,以后认识的二分音符与附点二分音符也可用口琴的对比吹奏让学生直接感受。
(二)运用口琴进行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是小学低年段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口琴进行节奏训练是一种新而有效的手段,例如:让学生在固定音高上吹出节奏,这种方法对比其他单纯地拍手、弹舌、敲打乐器等更为有效,因为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听觉,又可让学生分两部分用不同的音吹奏,这种方法又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和声的听觉概念。
(三)运用口琴帮助认识音的高低。
教材中让学生认识音的高低常常是从大自然中的声音开始,而学生的感受往往是相反的,如果问老牛与小鸟的声音谁高,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都说是老牛。因为老牛与小鸟音色和音量不一样,学生误认为音量大就是音高。如果用口琴吹奏低音的“111”与中音“111”让学生区分,学生会很容易听出音的高低,因为口琴的音色统一,固然容易区分,同时,又可以运用口琴做音的高低游戏,例如:教师在钢琴上弹出高音、低音让学生听出后模奏出来,又或者请个别学生吹出高音、低音,其余学生模奏,这些由学生主演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四)运用口琴进行音乐创作活动。
节奏乐谱的编写是小学低年段创作教学中的一种做法。例如:“X、 X、X--”这三种最常见的节奏,学生可以作多次的的编排。如果让学生在创作节奏的基础上写出好听的旋律,难度就大得多了。如果只限于“1,3,5”三个音,可能还应付得来,但是,用更多的去编排呢?我常常教学生先在节奏的上方写上简谱,再用口琴吹奏,听一听自己作的小曲是否好听,进行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样,每个学生都可自创、自吹、自唱,又可把自己创作的小曲吹奏出来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乐趣无穷,感到了成功的喜悦,为以后的创作活动排除了心理障碍。
(五)口琴还可以在欣赏课中运用。
音乐欣赏也是音乐课重要内容的一部分。欣赏曲调,有的悠扬,有的激昂,有的像小鸟歌唱,有的如大象跳舞,它能把你带进甜蜜的梦乡,也能把你送到欢狂的动物世界,这许许多多的联想,能激发学生的感情波涛,而口琴的运用能使学生更深入更主动地去感受和体验音乐。例如:欣赏《顽皮的杜鹃》,在学生倾听后,我在钢琴上用C调弹奏此曲。让学生用口琴跟随伴奏模仿顽皮杜鹃“咕咕”的叫声。此时,课室里就响起了一片顽皮杜鹃的叫声,由此可见,口琴的运用把学生带进了音乐的主角,也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小学低年段口琴教学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各种音乐学习中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既培养了学生的音准能力、节奏感等,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