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书法课堂建设的意义和需求
书法是一种艺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书法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中学书法教育的内容包括书法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学生练习的基本技能,同时书法教育对学生来说也是美育建设的过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的学习,而且要对学生实施德育和美育的培养。书法教育走进中学,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学生的书法技能的学习,而且可以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此外,学生通过练习书法不仅可以磨练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精神,培养温文尔雅的端庄气质,也可以使学生在欣赏书法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使学生在观赏艺术作品美的过程中启发创造美的思维灵感。
早在2011年8月,教育部就已颁布《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文件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其素质文化建设,书法教育的标准也在文件中详细指出,从而尽可能的排清了在实施书法教育过程中的障碍。文件强调指出书法教育不仅能够弘扬民族文化,而且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二、中学书法课堂在校园美育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调查
(一)学校、师生和家长群体对书法课堂的认识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和教师对于“书法”和“美育”的概念并不陌生。同时发现,部分美术教师因为学校内部缺少行政人员,加上其所教学科没有考试压力,因此较多地参与到了行政工作中。这些教师们有部分大学所学专业涉及到油画、设计等,而真正是国画,尤其是书法专业的少之又少。个别教师虽然对书法和书法的学习有较强的热情,但真正参与书法教学,或者创办书法社团的却又是极少数的。即使是已经开展书法教学的教师或学校也会因为硬件或课程时间的安排上受限。其中,部分从事书法教学的教师对于专业成长和美育教育有着强烈的意愿,尤其是对相关的培训学习交流的意向比较高,希望多种途径提升自身专业成长,以书法学习带动美育水平。从教师们对书法课堂的认识和实践建设情况来看,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教师对于书法课堂的开设必要性和在美育上的作用是很肯定的。同时,也有学校和教师们表示参与书法教学的时间、专业技能和硬件建设存在一定的压力。
经过访谈,发现部分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对于书法进课堂主要持有这样的态度:一方面希望书法纳入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能够有力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又担心没有专业的书法教师加入师资队伍,会影响教学质量。
经调查,约92%的家长对于中学阶段开展书法学习是持支持的态度。这充分表明,书法课堂的开设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家长们认可的,书法课堂的开设是很有必要的。
(二)学生个人参与书法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性问题
书法艺术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不陌生的,但对于书法的学习可能更多地局限于硬笔书法。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更倾向于平时硬笔书法的描红,对于传统的软笔书法的学习则是少之又少。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中学生对于书法艺术的教育是缺失的,书法鉴赏能力较为薄弱,这与教育大环境下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重视不足有直接关系。在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作用下,中学教育更多地侧重考试分数,重视成绩名次,这不但剥夺了学生学习书法的机会,也削弱了学生的书写质量和能力。
(三)教师开发书法课程的能力问题
在中学生书法学习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书法课堂从教学设计到实践操作,应该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其次,设计者应考虑书法课程整体的历史贯穿性、文化背景、怎样有效衔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字的审美、专业技法,这就要求书法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书法学习的感召力。通过调查研究部分书法专业模范校,发现不少书法教师是美术教师或者是语文教师兼任,如何提高书法教师的专业技能成为研究的首要问题。
(四)学校推进书法课程建设的保障问题
同专业院校的书法学习资源条件相比较,中学相应的可利用资源也是比较欠缺的。为了实现有效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来完善推进。通过调查,发现书法课堂在学校的推进中存在这样的不足:第一,大部分学校不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缺乏古诗词、篆刻、文言文、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发展的平台。第二,部分学校师资匮乏,专业教师稀缺,课时无法保证,书法教室等硬件设施不到位等。第三,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不足,由于书法专业教师匮乏、学校教务排课时间等客观原因,导致大多数学校校本开发有一定的困难,从而阻碍书法课程的推进。
三、开设书法课堂促进校园美育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促进学校、师生和家长群体对书法课堂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让书法课堂融入现今的教学模式中以促进校园美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应首先在认识层面达成共识。首先,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要认清两点内容:第一,学校要深刻认识书法的美育功能。书法课堂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应有相应的独立的学科地位和美育的有效性功能,但书法教育绝对不等同于单纯的写字,更不仅仅是为了如何培养书法特长生。书法课堂的开设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是检验落实素质教育的标准之一。第二,书法课堂的开设是很有必要的。学校可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鼓励具有相应资历的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书法培训及教研,并以多种形式开展书法课堂的分析和研究。其次,针对家长对于孩子的字书写不理想,致使许多教师和家长产生忧虑,并积极响应和呼吁学校设书法课堂的情况,学校有必要把书法课堂的文化渗透,通过家校互动来引导家长“关注书法传统文化,而不是单纯的书写上”,让家校合力实现书法的育人功能。再次,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要深入研究书法教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设书法课堂,培养广大中学生在素质教育下蕴藏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们进行书法探究性学习,以书法课堂的开设发挥书法艺术的整体美育功能。
(二)正确引导学生参与书法学习
为了保障书法课堂开设的效果,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来参与书法学习。书法的学习要求每一个学习者要有较好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可以采取这样几点举措:第一,学校要做好教师、家长的工作,使其能够支持和督促学校开设的书法课堂实践,集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关注学生的书法学习,并积极帮助学生克服课余时间自行探究练习方面的困难,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第二,家长也可以参与到书法学习中来,以家庭环境的创设营造孩子练习书法的氛围,也便于孩子在遇到书法方面的相关问题时及时予以帮助。第三,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好学情分析和课程设计的工作,让书法内容除了必要的认知部分的内容外,有相应的外延性学习内容,比如篆刻、装裱等。
(三)提升教师的书法课程实施能力
教师业务水平的能力直接影响着书法课堂是否能顺利开展。要达到通过书法课堂提升校园美育文化建设的目标,要追根溯源找到推进书法课堂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着重提高书法教师的专业素养。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书法课堂内容进行选择性分析,在开课之前要做好统一的筹划和部署,精准的做好学情分析。第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书法是一项日积月累的内容,着重在于学生在临习的过程中进行自身的感悟,如何提升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由书法辐射到的其他传统文化如国画、篆刻、诗歌、茶道、人文风俗等都要了解,并且知道书法家的生平、代表做的创作背景等。第三,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将学习内容更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第四,教育教研部门应积极探索书法教学联盟,组织有效的专业培训,统筹社会资源,使学校书法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得到提升,缩短各学校间书法课堂的差距,有效提升校园书法课堂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