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层干部是校长开展工作、做好工作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学校的桥梁纽带、信息通道,是学校决策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中层干部要在管理中学习管理,在管理中提升能力。
【关键词】中学;中层干部;管理;执行力
一、对学校中层干部的认识
学校中层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和重要力量。中层领导干部的“中”字,说明它在中间,既是领导,又是职工,兼有领导者和下属的双重身份。中层管理者除了具有管理职责、岗位职责以外,还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如果中层管理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会对学校的管理和决策的贯彻带来很大的阻碍。
作为中层干部,也决定其多重身份:他们是干部,其中的“干”可以理解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好事;“部”就表示能部署、会部署,部署有力、部署有效;他们是领导,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他们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引领示范,身体力行,指导有方,指导有力,指导得力、指导有效;他们大多数是党员,应该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勇于创新担当,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要有党强调的公仆意识,有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精神和能力;他们是为数不多的优秀者,工作中,要珍惜机遇、端正心态。不管哪种情况,只要是走上一个领导岗位,可以说既是你自己努力工作的结果,也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和肯定。所以,作为一个中层领导干部,必须学会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组织,以一颗火热的心来对待事业,以一颗平常的心来对待名利,走上新的岗位,不要一心图名图利,而应为自身和社会价值实现及为赢得社会的尊重而恪尽职守,为学校和中小学教育的发展而深谋远虑。
二、学校中层干部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学校中层干部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既是决策层与全体教职工的纽带,又是执行正确决策的带头人和“检察官”。因此,一所学校的中层干部所发出的任何一道指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代表学校、代表决策层。所以,中层干部形象的好与坏,作风的实与虚,效果的高与低,将十分直观地呈现在师生员工面前,因此,中层干部的作用发挥得好,就是校级领导与广大教职工的一座桥梁,发挥得不好就成了横亘在二者之间的一堵墙。由此看来,中层干部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元素之一。
学校中层干部面对的不是机器和员工,而是有待引导的教师和可塑性较强的学生,是塑造心灵的工作。执行时需要更多地在正确决策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开展工作,把复杂的事做简单,把简单的事做认真,把认真的事做彻底,把人的工作做到心灵深处,把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这样,中层干部就会在师生员工中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
三、学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管理能力
一个管理能力强的中层干部总会做到善于学习、主次分明、指挥有方、协调有度,我认为应该具有以下几种管理能力。
(一)把握办学政治方向的能力
作为一名学校中层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和职责,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论修养,定理想信念,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持清醒头脑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努力提高学习理解政策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能干事、能干成事。应把握教育的政治方向,要明确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
(二)未来战略谋划的能力
学校中层干部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今天,而是为了明天,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准备。在人工智能的时代,社会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要懂得未来社会的人才将具备什么素养,每一名干部要有未来战略谋划能力,积极为未来做好准备。不能面向未来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这是对历史方向的洞察,我们必须真实地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
(三)持续学习创新的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的基础性能力,在终身学习的今天,学习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动力源。具体来说,学校中层干部应向书本学习,扎实自身的理论基础;应向实践学习,丰富自身实践阅历;应向身边同事学习,在相互合作中提高;应向外界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要提高管理能力,还要有正确执行决策的创新能力,事事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方法。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在工作中还要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资料归档和材料整合能力,将会速度更快、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四)多方协调沟通的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中层干部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协调方方面面的工作。比如一个重大活动需要与外界交流、向分管领导和其他领导请示、各部门的同心联动,小到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都是需要协调沟通的。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可以产生出良好的生产力,实现双赢和多赢的局面,皆大欢喜。
四、如何提高中层干部管理能力
在学校工作中,高效的管理是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要提高中层干部的管理能力。
(一)锤炼党性,提高站位
党性就是指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程度。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进一步锤炼党性,提高修养,对每一位领导干部来讲都显得尤为重要,也非常追切。中层干部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崇高的信仰,守纪律、懂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中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等。
(二)事前谋划,形成可行性措施
校级领导一般进行方向性引领和政策性决策,考验中层干部的主要是执行力。一项分管的工作要做得有头绪、有重点,必须计划行事。计划的制定要有轻重缓急,要列出行事历,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立足今天,着眼未来,不断理清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甚至下学年的计划,越是有前瞻性,工作就越顺手,学校管理有很强的规律,许多活动都是可以预设效果的。
有些决策师生很欢迎,有些很排斥,所以根据师生反应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的措施和策略,优秀的决策执行者是胸有全局、视野开阔的,能预见到正确决策执行后的良好效果。把处室工作置于全局之下,不冒进、不贪功,找准位置,按时进行,包括有时牺牲一点点休息的时间,能够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协同作战,始终牢记全校一盘棋,既有宏观的思考,又有微观的操作。
(三)事中落实,讲求效率
有了针对性、科学性的措施后,需要师生怎么做,如何做,也需要中层干部把原因、措施、目标传达到位,在措施的执行中,中层干部要随时进行进度巡视,看看工作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执行顺利进行。
学校每一项工作的落实,速度尤为关键。特别是常规工作,没有速度就没有效率。速度其实就是一个工作作风问题,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彻底,这是一个中层干部应有的基本素养。
如果是私事慢半拍,它只是影响到一个家庭,如果是一个部门的事慢半拍,它的负面影响就大了,很可能造成重大失误,对个人前途、对党的事业都是不利的。一个快速的执行部门常常能弥补决策方案的不足,而一个再完美的方案也会死在缓慢的执行部门手中。
(四)事后总结,注重反馈
大部分管理者都乐于布置任务,做决定,有些人的许多工作之所以做得虎头蛇尾、有头无尾,仔细分析,主要原因不外是刚愎自用、信息递减、习以为常、强调客观等。而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擅长使布置下去的任务得于执行,他忙的是检查、落实、总结、反馈。执行结束后,要进行工作总结和反馈,让校级领导知道你做了什么,做得如何,让师生反馈自己工作的可取之处,指出存在不足之处,让以后的工作扬长避短。
总之,提高中层干部管理能力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中层干部在工作中,要做到不躲、不推、不绕、不等、不慢、不怕,敢于担当履职,以“闯”的精神挑重担,以“创”的劲头开新局,以“干”的作风求实效,做一个服众且有影响力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