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作为一种主动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学科,在高中阶段占据着绝对优势,在高考中占据重要位置。目前,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只是一味地去做题,成为“学习机器”,无法真正了解数学的意义。而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充分运用问题情境,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引言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数学课程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即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点,将情景设置与学科相结合,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应从数学知识的本质出发,有针对性地创造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以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目标。
一、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由于受考试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紧张程度都比较大,课堂上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当前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烈,比较容易注意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问题的环境。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景可以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其从被动学习逐步转变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针对新课改的具体要求,高中数学问题教学应以“问题”为核心,即要创造一个开阔的思考空间、创造性的空间。问题情境的创设,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逐步增强自己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处理各种数学问题。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的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体系下,大部分老师都是“以分取胜”,注重提高学生的测试成绩,而忽略了对问题的训练,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地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特别是在课堂上,有些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和自我控制不信任,往往采取“知识讲解”,使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逐渐成为学习的奴隶。虽然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很高,但是还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中,教师常常会将一些比较复杂、抽象、难以理解的题目融入到问题的情境中,从而使学生难以想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下去,学生就会对困难、压力不在抗拒。从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信心、耐心,变成为有信心对抗困难。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方法
(一)创设学科知识问题情境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与学科知识有关的问题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在具体的学科知识问题情境创设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首先要对学生的认识层次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根据主题知识的问题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对知识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揭示出数学概念的基本规律,并用语言来表达。例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可以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创设问题情景。
(二)准确运用问题情境趣味性
学习是终身追求的事情,高中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学习很无聊,但是学习却也是一种乐趣,只有让他们对数学的本质有了更深的了解,才能让他们更好的了解数学。正确地利用问题情景的趣味性,并据此设置趣味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巩固知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成长是迅速的,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多加进行引导,保障数学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完美插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慢慢的形成逻辑思维。在广度、深度和创造性上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同时,能够针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特征,加强其数学推理、空间推理、逻辑推理,从而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此外,还可以通过巧妙的快速心算训练和思想启蒙,来提升智力等多个方面的基本技能。
(三)创新数学教学方法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在创造问题情境时,主要是为了普及数学知识,锻炼解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数学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与教师提出的问题情境相结合,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创新和改进多元教学法,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和问题的探究兴趣。首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研究。
比如,在“互相独立活动”的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使他们能够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发现问题的解决办法,并使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得到提高。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宽数学问题情景设置的途径,引导学生将问题情境与现实情境联系起来,并在不同的情况下,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最终达到高效的解题效果。比如,在“抛物线”的教学中,老师通过“投篮”这一活动的教学资源来展示“抛物线”的形成轨迹,从而有效地训练“抛物线”的认知思维,促进学生把抽象的思考变成形象思维,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问题的情境中,有效地树立问题意识,提高数学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能力,必须充分认识问题情境的重要意义,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要求,建立问题情境,不断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串联各知识要点,融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解决问题,从而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海英.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实证研究[J].高中生数理化(教与学),2019(12):77.
[2]杨艳,杨雪.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J].新课程(下),2018(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