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研究能够逐步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有益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这篇文章首先分析研究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含义和作用;其次,对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进行研究,在反思的过程中促进学科发展;最后是总结全文,以期为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引言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根据高考改革的要求做出了一定的改变,不是单纯地为了眼前的应试教育,而是为了真正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对其一生产生影响。数学的抽象思维、数学模型建构、逻辑推理、直观现象、数学运算能力、处理数据分析这六大核心素养是高中数学所追求的,对于学生的整体学科水平有提升作用。基于此,这篇文章在研究收集文献,并从实际的教学中展开问卷调查,主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落实核心素养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含义和作用
核心素养的含义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在线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进行教育培养。这些能力主要是内在的,关乎于精神品德、学习能力、个人意志等内容。但是细看核心素养,又不单单是指这些简单的“关键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教育其实是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展落实核心素养符合当下教育政策,有利于提升课程效率。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
(一)明确核心素养要求,目标引领教学
在传统教学的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主要是践行学科知识,为了学生应试服务,教学目标没有考虑长远方向,没有与我们身处的真实世界联系起来。当下贯彻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就是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作为基本目标,积极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且要求目标设计先行,因此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核心素养要求,用目标引领教学。以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概念》例子,在探讨函数及函数概念发展历程时,需要首先明确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新思路,用目标引领教学。
(二)融入实际生活要素,培养学生数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数学源自于生活的实践,在实践中又能促进数学的发展。我们可以观察身边的一切,可以发现在生活中没有不用到数学的地方。融入实际生活要素去学习数学,能够提升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数学能力。举例而言,在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初步》这一章的内容时,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时就可以从身边的建筑、工地等进行导入,在教学《基本立体图形》《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都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在融入生活元素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感知力。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设计多样化教学
根据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要想把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工作开展好,首要的就是明确学生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了解好学生的需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之一从学生角度出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设计多样化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在学生眼中数学是什么样的,如果再让我回到学生时代,我会希望我的老师用什么方式来对我们进行数学教学,如此想来,便能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设计了。对于高一高二的学生来说,虽然不用像高三一样即将参加高考,同样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对于一些必考题型,教师可以从高一高二开始就进行多样化的习题练习设计,争取在高考前就要学生提前掌握。因此,设计多元化教学,可以创新习题练习模式,不局限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练习与板书练习,可以深入到“互联网+”作业模式或者是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有趣习题。
虽然严谨的课堂模式也有利于推进教学流程,却缺少了一些趣味性,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数学创造力。因而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可以以当下热门的现象作为数学教学切入点,每天上课前花几分钟跟学生玩“数学热点你画我猜”的小游戏,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师长期从事数学学科的教学就更应该明白开展核心素养对于孩子们成人成才的重要性。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师把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放在教学核心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思考能力,会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落实数学培养目标,促进数学教学发展。其实,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数学融合核心素养过程发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还有很多,但归根结底,不管是数学教育还是核心素养教育,关键点都是要真诚有爱,只有认真地对待教学,对待学生,才能把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鲁亚萍.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不等式的解题思路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06).
[2]张丽娜.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