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是初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和现实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提出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实践性,并提出了生活化物理实验教学的科学性原则、互动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从实验材料、实验过程以及实验应用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生活化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教学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中明确提到了义务教育需要精选素材,吸收学习科学的最新成果,注重联系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实际,用小故事说明大道理,用生动案例阐释抽象概念,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物理学习和现实生活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初中许多物理知识都是借助于生活现象来进行解释,如水果电池、家用电器、燃料燃烧等。而物理实验作为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和难点,许多学生物理实验动手能力差,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物理实验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物理实验能力。
一、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设计原则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版)》“实验探究”章节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处理数据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团结合作、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生活化实验教学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在开展生活化实验之前,教师必须清楚地了解学教材中实验的目的、物理知识原理、教材中实验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仪器是否容易获得,确保在中加入了生活元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实验。另外教师要对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自己的操作,保证其可行性,如果实验结果不能满足要求,则要分析了影响试验结果的各种因素,并对其进行了改善。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加工材料、完成实验、得出结论。比如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时,许多老师都是用使用注射器悬吊重物实验让学生真实体会大气压的存在,但是由于注射器活塞和内壁之间存在摩擦力,因此可以在内壁涂一些食用油来减少摩擦力。
(二)互动性原则
由于学生具有个体差异,不同的班级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所不同,教师应及时和学生交流,根据讲授和演示实验时学生反馈回的信息分析学生现有问题,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对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比如“光的折射实验”,许多老师用水代替玻璃砖,通过导入红墨水形成胶体,但是实践的时候发现光路比较暗淡,于是在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后,加入少量灰屑形成悬浊液。
(三)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物理实验生活化的重要因素,趣味性的实验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时,需要考虑都实验内容、材料、实践活动是否具备趣味性的因素。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为学生演示了一个“瓶吞鸡蛋”的实验现象:“用熟鸡蛋堵住玻璃瓶,将瓶子内部的纸条点燃,然后用用鸡蛋堵住玻璃瓶口,发现鸡蛋进入瓶子的内部。”将这样的生活情境带入实验中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亦帮助学生很好地建立物理观念。
二、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讨
(一)实验器材生活化
现实生活中蕴藏了丰富的初中物理知识,只要善于观察,就能发现有许多可以被开发和利用的物理生活化实验资源,通过移植、改造,就能为实验所用。比如一个普通的矿泉水瓶,一个硬币,一个杯子,都可以服务于物理实验。具体如下所示:
案例1:浮力实验
实验过程:通过改变物体自身的体积实现浮沉,利用气球、细线、小砝码和塑料吸管自制浮沉演示器。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将小砝码放入气球内没然后用细线将气球口与塑料吸管紧密捆绑放人水中,通过塑料吸管向气球内吹气,会使气球慢慢鼓起,由于气球V增大,F浮力>重力,从而使气球上浮。
(二)实验过程生活化
生活化实验过程是指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实验过程的设计,使其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思维水平、生活习性相适应。因此在物理实验需要结合学生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日常的事物中归纳出一些基本的物理定律。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将实验过程生活化,通过放大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结果,具体如下所示。
案例2:摩擦力的方向
实验材料:牙刷(1个)、砂纸(1张)
实验步骤:(1)把牙刷放置于砂纸上,观察刷毛的形状。(2)保持砂纸不动,向右拉动牙刷,观察刷毛的形状。(3)加大力度继续向右拉动牙刷,观察刷毛的形状。
(三)实验应用生活化
新课程改革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能力。而如何切实贯彻这一教学理念已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学物理课标中明确设置了必做的实验内容,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感。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将实验教学扩展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案例3:简易手电筒设计与制作
实验材料:空卫生纸卷筒(1个)、干电池(两节)、电线(1条)、小灯泡(1个);
设计步骤:(1)用小刀刮掉电线的两端绝缘皮。(2)将电线的一段与其中一节电池的负极相连后,将电池和电线放入纸卷筒内。(3)在卷筒内放入另一节干电池,保证两节干电池正负极相接。(4)将小灯泡底部固定在电池正极,电线另一端触碰小灯泡金属部分时,小灯泡发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充分结合了初中生认知发展以及生理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物理观念和创新意识,并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值得在物理实验课堂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高耶琴.浅析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设计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10):2.
[2]庞兆恒.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策略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1(6):3.
[3]孙国良.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