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尊重理解学生、让学生“唱主角”的心理教育主题班会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好方法。开展主题班会,班主任要把握“尊重与理解”这一心理教育的基本原则;主题班会目标要突出心理素质教育的特点;主题班会形式要灵活多样,方法要体现心理教育的特点。
【关键词】主题班会;心理教育;心理素质;班主任工作
人类步入了二十一世纪,社会生活的迅速改变,学校这片“净土”和外部的联系增加紧密了,因此学生心理上受到外部打击的机率也就增多了?心灵问题和障碍的人日渐增加,使中小学生心理教育水平日益低下,时有因心理承受能力低?遭遇小小挫折而自寻短见的中学生自杀事件发生?中小学生因为病态心理问题而出现心态和行动上的失败,乃至犯罪行为的现象也会有出现,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蓬勃发展,更是影响了家庭,影响了社会教育。所以,加强心理教育,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就应该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点方面以及当前中小学德育改革的热点所在。
我认为作为在小学中全面管理每一个年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的校长,更要注重于心理教学工作,要充分运用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心理生理学、社会学等诸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采取集中指导、个别辅导、教师课程上的心理指导以及家长心理指导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接受自我?调整自己,以便于全面发展自我潜力,并促使其心理与个性的和谐发展?本人担任了多年班主任,一直将人格教育为目标,用理解孩子、让学生“唱主角”的方法进行心理教育主题班会。但心理教育主题班会怎样开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呢?本人就此谈谈一些浅略的见解。
一、班主任要把握“尊重与理解”这一心理教育的基本原则
心理教学的最大成功就是相信,社会信任是建立在公平、民主、相互尊重、互相了解的基础上的。只有班主任放下权威的架子,平等地参与班会,尊重学生的各种观点,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学生才会感到老师是可以袒露心迹、真诚交流的大朋友,向你倘开心扉,使你找到学生心理症结所在,从而提高心理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主题班会的针对性强,班主任不能居高临下地训斥羞辱有错误观点的学生。否则,学生会缄默而不敢畅所欲言,合理的情绪得不到宣泄,心理迷惑得不到指引,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心理教育主题班会将失去真正的教育意义!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本着“尊重与理解”的原则来开展心理教育主题班会。
二、主题班会目标要突出心理素质教育的特点
主题班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精心设计好每一次主题,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因此,以《认识自我,超越自我》为主体,能够让学习者更客观地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估,优点能欣赏,缺点也能容忍,较好地接纳自我?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进取?扬长避短,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能协调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境良好,体现出开朗?热情?大方?诚实?谦虚?勇敢?乐于助人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展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确定主题目标时,根据心理教育要触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特点,班主任要选择学生中的真事或类似的事例,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有一种真实感,就最容易触动他们的内心,同时也由此理解主题班会的真正目的。例如,我举出三个事例:①你的好朋友在竞选班干部时,没有投你一票,你会怎么想?②你和一位平时成绩不如你的同学测验中都考了良,老师表扬他却批评你,你会怎么想?③父母禁止你与某异性同学的交往,你会怎么想?从而提出新主题《理解对方》,目的是教会学习者宽待和悦纳属于自身的一切,并且乐意接受别人,积极主动地和别人相处,从而构建起更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所举事例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他们容易进入角色,就会毫无保留地把内心公布于众?班主任再因势利导,教育学生要采取尊重?信任、友善的态度与人交往,摒弃敌视、怀疑、猜忌等消极心态。鼓励学生去尝试角色对调,设身处地去思考对方的行为,才会理解对方。只有理解他人,才易为他人所理解。这样,人际交往才会和谐协调,同学之间相处融洽,班集体的凝聚力才会高。
三、主题班会形式要灵活多样,方法要体现心理教育的特点
心理教育主题班会区别于其他班会的地方是要突出心理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去“体验”而进行“自塑”。为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班主任可以运用小品表演、寓言故事会、名人评价、家长参与、心理医生诊所等方式,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用心理剧的形式,让学生扮演某一角色,显露当事人的个性,给表演者宣泄情绪提供机会。这种形式直观形象、操作灵活、学生乐于参与,是心理主题班会常用的好方法。学生参与表演,如同身临其境,会有更深体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上面提到的《理解他人》的主题班会,我让两个小组的学生表演被父母干涉的小品。第一组表演父母禁止儿子与女同学交往,儿子不理解,认为父母蛮横无理,一气之下公开追求女同学,被拒绝后死缠烂打,结果被学校处分。他埋怨是父母害他的,父母恨铁不成钢,为此伤透心。儿子的所作所为令同学避而远之。这让他更加安静寡言,成绩也直线下降,致使没考上高中。第二组表演是儿子坦诚地向父母解释与女同学只是学习上互相帮助的正常交往,父母则说明了担心的原因,互相沟通后,父母放心了,儿子也懂得了与异性同学相处之道,避免受压抑而走向早恋。学习和生活的称心如意使他性格开朗,积极进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表演过程中,“观众们”随着“剧情”的悲欢而真情流露。表演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表达“体验”。有扮演父母的学生动情地说终于体会到父母爱之深切;有的学生表示以后一定要多与父母交流、理解父母、体谅父母。
小品表演不仅教育效果好,而且表演的方式不同,班主任可培养学生不同的良好心理。其实,每个学生内心都渴望受到重视,渴望得到成功。但有些学生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一上台就局促不安、异常。所以,班主任可以采取学生个人上台表演的方式,使胆小者在活跃的课堂气氛的感染下,忘掉胆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从而培养了独立、敢为的性格?
其次,班主任可以采用自由结对的表演方式。学生往往选择学习成绩相近或某种个性相仿的同学。但有些怕羞内向、不善于交往的同学会找不到合作伙伴,此时,班主任就要恰当引导,鼓励他们主动与人交往,让他们去体验表演成功的喜悦,从而信心倍增,告别自卑心理。
再者,如果把表演以小组为主要单元,各种特点的学生结合到一起,则班主任就能够指导学生克服自身的个人中心主义,从而提高集体意识。这可使学生在合作活动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在合作中有失误时,不可相互推卸责任,而应勇敢面对,努力纠正。这样,可以树立学生面对挫折不抱怨、不逃避现实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二)寓言故事会
寓言和故事生动活泼,能让人乐于领会和接受其中的智慧,使心理教育不是听臆了的说教?学生感兴趣,会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以寓言故事会的形式开展心理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要事前收集好用于心理教育的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挖掘寓言和故事的内涵及意义,并加以分类整理,如分为人际关系类、扬长避短类、自我调节类等。这样,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同时,也针对国中学生可塑性强而分辨是非能力低、更容易接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班主任要选择符合他们身份、年龄和心理特点、并能准确反映学生当时心理状态的故事或寓言,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改变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消极看法,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班主任可以用所讲故事的主人公代替所要教育的学生,通过对主人公的评论,把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学生,令学生心领神会而不感到难堪。例如讲《掩耳盗铃》的故事,可以告诫那些考试旁窥的学生。
寓言故事的生动性会使它们深刻地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中,并在他们日后的生活中不时显现出来,不断地与自身的经历及相关的认识进行回忆、比较和思考,使寓言故事的教育作用延绵不息,不断深化。一个故事或寓言将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多次树?多角度?多层次地给学习提供帮助,可见寓言故事对心理教育的作用之大!
当然,如果班主任能够采取让学生收集寓言故事并由学生自己演绎,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等较灵活多样的方法,那就会更进一步地透视出学生的心灵,从而便于班主任实施对症下药的心理教学。
(三)名人评价
古今中外有无数名人,每位中学生心目中都会有自己崇拜的名人。学生们都有积极向上的要求,这样学生就易于和社会优秀人物形成了思想感情上的共振?通过班主任可以用评价名人的方法开展主题班会,学生可以通过社会上、学校历史上的先进人物来激发自己在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讲出自己崇拜的名人的事迹和崇拜的理由,以此锻炼学生独立、敢为的能力。然后让其他学生发表自己对此名人的看法,班主任再加以辨正的分析,令该名人的积极因素教育和影响学生?同时,班主任要指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该名人的不足之处也要引以为鉴。由于学生所崇拜的名人的类型反映出该生的个性特点,班主任通过主题班会,就可以了解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及时进行恰当的指引,并在以后的教育中给予正确的辅导。例如,有不少学生崇拜比尔盖茨,有的对他事业成功深感佩服;有的被他用于创业的拼搏精神所打动;但也有的学生羡慕他的巨额财富?班主任要全面分析,鼓励学生从小立志?打好基础,并不断进取,那有可能会成为“大亨”。同时教导孩子,财富并不从天上掉下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辛勤地付出,才会创出光辉灿烂的人生!
班主任也可以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德育教育要求,开展评价指定的名人的主题班会?例如,我曾在三月份开展《我心目中的雷锋》主题班会,由学生搜集资料,进行整理,再在班会课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过程令雷锋乐于助人、先人后己等优秀品格在学生心目中潜移默化。班中有一个思想上比较自私自利、不肯尊重别人和帮助别人、与同学关系很僵的学习尖子生,在这次主题班会中深深体会到雷锋精神的实质,自觉地以雷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开始关心其他同学,乐于帮助学习上后进的同学,而自己在学习上也取得了更大进步,并深得同学喜爱。此外,我还教育学生助人之道,令学生明白了“助人”得程序:不妨碍别人→应该助人→乐于助人→助人为乐?主题班会后,整个班的学生在这个“文明礼貌月”的表现令我十分满意。
(四)家长参与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教育?校园和家庭教育作用的结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可以邀请家长主持或参与。这样就能让父母们进一步明白学生内心所思,从而意识到对子女进行人格教育?心灵教化的重要意义,也进而知道要构建民主、公平、和睦的新家庭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心理气氛,发挥家庭教育的心灵教化功效,从而增进新家庭生活的温馨,心理才会健康发展。
此外,班主任还可采用心理医生诊所等形式,在班会中由学生当“小医生”医治大家提出的“心病”,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其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方法同时运用到一次主题班会中。如“心理医生诊所”方式中可采用“小品表演”来展示心理病例,可请家长来当“心理医生”等。总之,班主任们要真正确立健康育人的宗旨,扎实把握健康育人方式,为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作出最务实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玉秀.中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新校园阅读,2017.
[2]王丽萍.用心浇灌,塑造品格.山海经故事(上),2019.
[3]叶国坚.浅谈初中阶段班主任工作.少年写作,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