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语文的知识点难度很深,并且知识点很繁杂,学生想有效理解知识点是相当艰难的,如果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么高中语文的学习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新课标的改革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并且引导学生掌握独立的学习方法,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发挥出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引言
通过对新课程改革内容的阐述我们可以认识到,语文教师应把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水平提高,作为语文教育的切入点与出发点,由此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这样,高中语文教育就必须完成由老向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全面的激发,完成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
一、确立学生主体观念
学生主体观念是新课改深入推进的重要基础,在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以学生主体为教学中心,唯有如此才可达成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语文课程的有效构建。此种教学观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可以更为方便与迅速地掌握语文新知。新课改注重使学生在进行知识传承的过程中进行综合发展,并由此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所以,教师们如果为了保证课堂有效性,就应该先把生本的课堂价值观建立起来,以学生实际情况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调整和改革的切入点,使得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得到良好提升。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往往在课堂中对学生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自己没办法展开探索与思索,学生的语文知识获取都来源于教师言语讲解,学生没办法真正深入体会语文知识的精髓。同时,由于高中学生的自我读书技巧和创新能力,影响了其语文学习成绩。因此,高中语文教材要强调对学生探索思维与思考意识的引导,使他们可以学会独立地感受和掌握语文知识,并且当自己面临语文课的相关问题时,也可以作出合理思考和解释,从而使得学生的读书与主动学习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蜀道难》时,教师在教学前就可以对李白及其诗作的历史背景加以说明,从而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并探究和总结出李白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随着教师的指导,学生会愈加热情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并逐步学会古诗文的诵读技能和方式,从而使得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文课堂教学得到了良好的开展。
三、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并非朝夕之事,当前由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开展实践时间尚短,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手段运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欠缺的问题,部分教师仍然坚持对学生实施应试型的传统式的语文教育,严重干扰了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增强。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的语文教师必须进一步拓展和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结合,使多种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并恰当组合,从而使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比如,在讲解《我有一个梦想》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集中朗读,让学生可以正确理解课文的含义。然后教师便可将他们重新划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根据课文作出层次性的分段。之后,教师便将向他们介绍相关影像资料,向他们提供互联网相关信息资料,使学生更真实地体会马丁·路德金的高尚品质和敬业精神。通过这样的更多方法整合语文教学活动,便可以使他们更为热情和积极地投身到语文的学习当中。
四、实践性教学
不少教师过于关注教学进度,以及学生如何获得较高分数,而忽略了实际的语文课程,从而导致学生知行不一。同时,也有的学生往往在语文测试中表现并不如意,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未能把文化知识活用的问题。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使学生们可以有更大的平台实现文化知识的展现与应用,从而使得他们的文化素质得到更全面高效的提高。比如,在教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回顾一下家长与自己之间的情感,同时也可以通过自荐的形式,来向全校学生介绍一些回忆及其感受。教师在中间还可以对家长的做法予以评价,由此可以使学生比较深刻地体会家长之爱,然后再进行本篇文章的教学。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为基础,让他们开展小说写作活动,通过实践性的教育,使他们可以比较深入的掌握语文知识,推动语文教育的良好发展。
结语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调整是以学生实际情况作为切入点和出发点,进一步发展和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激发,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获得语文新知识,从而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郝永敏.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5).
[2]刘云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1(19).
[3]马凌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分析[J].智力,2021(17).
[4]李丹玲.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思路解析[J].课外语文,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