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而在小学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中年级学生从低年级的识字阶段进阶为以阅读为主的初级阶段,因此,在小学中年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小学生阅读能力
前言
小学中年级阶段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小学生从最基础的识字阶段向阅读初期阶段过渡,一些学生由于不能适应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改变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导致了课堂教学质量的低效。在小学中年级阶段,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每个语文老师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提升阅读意识
只有具有很强的阅读意识,即对阅读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真正地投入到阅读中。作为一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让他们了解读书是建立独立思想、提高道德品质、加强人文修养的最好方法,同时也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保证。此外,要让同学们知道,读书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要一步一个脚印,计划好读书的时间,并坚持读书。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阅读教学模式也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改变了教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演讲、阅读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互相学习,不但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在讲演过程中,同学们可以通过朗诵诗歌、童话等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演讲来增强自己对知识的认知能力,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一方面,为了营造一个积极的教学氛围,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轻松愉快,没有过多的压力;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成绩不那么优秀的同学来说,也可以在比赛中,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迎头赶上。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前提
在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前,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阅读方式,相较以往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只读不思考,导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下降,一拿着书就会犯困,从而影响到对整个语言的学习,制约着语文成绩的提高。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某些章节比较简单,可以采用“泛读”或“跳读”的形式,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对于一些章节比较晦涩、易读性较高的章节,老师要在细致的讲解中,指出一些词语、句子的含义,并提出“精读”、“重复”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快地把握主题,提高知识层次。
同时,作为老师,在课后或周末的时候,也要注意对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把阅读的方法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使他们能够自主地阅读和思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未来的阅读和写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另外,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把文章中的一些漂亮的词、句摘录下来,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老师的讲解等方式来欣赏、评价。同时,当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不懂的字句,也要把它们抄录下来,让同学们自己去请教他人,也可以通过查阅工具来对其解决、吸收、内化。总之,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旦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读与写相结合
除了上述几点,我们还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必须开展写作训练,使其所获的阅读知识在写作训练中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每周组织一次作文课,不设篇幅,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都写在纸上。完成作业后,老师要对每个同学所写的课文进行点评,并对其所用的漂亮、活泼的语句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有错误的词语要及时指出,并告诉他们正确的用法,以便于以后的写作。此外,可以推荐同学们学习写周记或旅行日记,把一周来的奇思妙想都倾泻出来,以此来刺激同学们的想像力。
结语
综上,我们讨论了如何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归纳为养成阅读意识,养成阅读习惯,多读,多说,多写。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水平。只有提高了阅读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这是因为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言就是要不断地重复,不断地读,不断地吸收书籍中精妙的语言,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口语和书写水平。总之,作为教育的指导者,教师要主动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素质。
参考文献:
[1]朱丽.探究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语文课内外,2018.
[2]徐绍芳.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框架[J],2019.
[3]王美玲.提升小学语文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人物画报:下旬刊,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