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的双减政策提倡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更让大家觉得生命的可贵,本文从课本剧教学实践中,摸索出让学生敬畏生命、同情生命、开拓生命、奉献生命、绽放生命、欣赏生命等实践研究,让同学们真正享受作为生命主体的一种主人翁的积极心态和自豪感情。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课本剧;生命教育
按国家“双减”政策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要全面压减学生的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的过重作业负担,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艺活动,从而在各种与大自然与艺术的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生命感悟。而小学语文课本剧教学是一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主人翁心态,在学生对故事情节了解之后进行一系列编排演评的教学实践,本文从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挑选出一些适合课本剧表演的文章,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课本剧教学中实现生命教育的渗透。
一、从阅读文本中敬畏生命
课本剧教学,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阅读并了解故事内容,结合一些相关资料,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背景等,尽可能深刻、充分地去触摸作者的心灵,结合自身的经历更真切地去感受他人的故事经历,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产生敬畏生命的情感。
如在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前,应该先让学生去了解作者安徒生创作的动机和背景,在安徒生看着一张小女孩的画时,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十一岁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想着这些,安徒生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借助他超凡的想像能力,写下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凄美动人的童话。
在同学们一贯地对于这个小女孩最后的死寄予同情之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童话对你自己有什么启发?”多数同学谈到的是,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生活在贫困之中的可怜的孩子,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只有个别同学补充,虽然有时候我们也会经历苦难,除了要拥有一颗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心灵,也不要放弃对梦想的渴望,要怀有对幸福生活的幻想和期待,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在读完文本之后产生的对生命的思考吧!
二、在编写剧本中同情生命
语文教材已经是对生活的高度凝练,而编写剧本是要将高度凝练的生活再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剧本有一定的生活实用性。我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角色进行剧本改写,与同学们一起分析人物的心态及性格特点,把握人物的动作、语气等。比如六年级学生编写课本剧《穷人》时,在分析主人公桑娜在把死去的邻居西蒙的孩子抱回家来的一连串的动作“连忙(拉起帐子)、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忐忑不安地”和语言“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时,编写的学生要进入那个场景,去体会本就可怜的桑娜在看到邻居的孩子时,不是选择不管不顾,而是激动又忐忑地做着这些动作,大家感受这些角色动作和语言时,能充分地感动于一个善良无私的主人公犹豫又坚定的助人行为。
三、在排练剧本中,开拓生命、奉献生命
课本剧中每个角色表演都需要不断地排练、删减和打磨,正是为了想要得到最好的表演效果,每个参与的同学都必须在开拓和奉献的过程中去享受看似毫无进展的付出,正可谓一份辛劳一份收获。
在排练《猎人海力布》中海力布听到动物们议论将要水山洪暴发的场景时,同学们会为了动物们议论时到底语调是高是低而争执不休,会为了海力布从惊讶到慌张到毫不犹豫坚定的表情而反复琢磨变化,甚至为了父皇给海力布宝石时手放哪里脚该保持何种步伐和节奏而纷纷出谋划策,到最后多次排练海力布紧张地告诉大家“山洪真的要来了,请大家相信我”时,还是有些百姓是不相信,他们甚至起了疑心和嘲讽:“凭什么要相信你呢”“这可是我们世代生存的地方啊,难道你想独占这片山村”,本来海力布是镇定地说出事实真相,然后突然变成石头,但有同学建议,为啥不加一些表情呢,我们可以让海力布声泪俱下,他因为心里装着百姓,又因为百姓的不相信而着急而激动地说出自己将会变成石头的话,在从激昂的“声泪俱下”的动态场景到突然一刹那变成石头,百姓的惊愕和感动也凝结成静态的这样一种明显的打磨和对比中,同学们对海力布的精神感悟得更加直接和深刻,这不就是课本剧表演的艺术魅力所在吗?
四、在展演与评价中绽放生命、欣赏生命
学生们在排练多次之后,终于可以把课本剧搬上舞台,生动形象地用身体语言和面部语言充分地表现生活中常见的喜、怒、哀、乐、惧等各种情绪,这就是用角色发出充分生命力的情绪表达,也是引起观众欣赏和评价的一次直接体验。台上没有主角和配角,也没有大角色和小角色,只要是站在台上的都是独一无二的角色。
在汇报表演完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剧本的改编、服装的选择、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团队的合作等进行评价,虽然也会有人评价有些地方过于粗糙稚拙,但生命本来就是没有完美,只要是客观的可取的观点,我们都可以虚心地接纳,而且尽到最大的能力去改善。
课本剧教学作为一种语文教学实践,既符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的国家双减政策,又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读—编-排-演-评课本剧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现自己作为学习主人翁的才华和激情,同时产生许多生命的感悟,从而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将在教学实践中继续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杨利.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课本剧教学一路同行[J].考试周刊.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