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德育应该坚持正确的个性化教育方法,善于运用教育中的每个契机,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养成公民社会所需要的重要道德品质,使得他们在踏入社会以后,能够运用自己在学校教育中积淀下来的各种素养,适应新时代多变的社会生活。文章将探讨农村小学校长德育管理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长;德育管理
前言
校长是学校各项任务顺利、有效落实进行的关键。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校负责人有效、科学的管理,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学校是每位校长应研究的管理方式。小学生因为种种现实因素,教学环境差、学习氛围不好、父母不在家、教师只注重学习成绩等他们的思想观念都是有些危险的,跟城市小学生相比更容易被外界诱惑,对于他们的德育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校长自身强化德育管理的理念
无论在任何学校,凝聚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校长的个性的魅力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体现。首先,必须公平。校长必须重视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在新旧之间进行创新,向学校的师生传达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观念。只有当学校的管理理念符合学校的核心利益时,学校才能继续发展和完善。
校长必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所有教师和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如果校长希望彼此保持良好关系,那么理解和考虑他人的感受很重要,所以校长必须竭尽所能,给教师和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同时给予关心与关注,要了解师生的真正心理需求,这是师生可感受到校长热情的唯一途径。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那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反叛心理。校长必须有一定声望,并以道德,知识,才能,风范和性情等个人魅力感染所有师生,团结师生。其次,必须遵循科学的管理行为。根据教育部要求,对学校的育和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管理,并采用各种方法来始终保持学校管理的健康,从而优化控制效果。最后,需要与大事情融洽相处。因此,有必要了解关键问题并将小问题转移给其他校长,以确保学校管理能够顺利进行。学校领导中的校长要更深入地研究真实的课堂,以了解教师的培训情况,监督和指导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校长应注意教师的实际需求并发挥其潜力。最后在校长指导下更新评估模型,改变以往的总结和选择制度,改编过程评估模型,实施以人为本的尊重教师性格的评估模型,鼓励所有师生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校长应当将德育工作列入学校发展总体工作规划,每学期有学期德育工作计划,每个月有德育活动安排;坚持班级文明流动红旗制度,每学期评选一次文明班级,每学期表彰一次“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学习标兵”等;组建以班主任、思政课教师等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将小学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建立科学规范的德育工作机制,形成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全员参与的良好德育氛围,教育引导师生熟知学习和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践行每一项正确要求。
二、创设德育氛围发展校园文化
学校是继承、传播、发展文化的场所。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渗透作用;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深远影响。因此,学校要精心设计校园文化。一方面,可以打造整洁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具有教育意义。例如,学校可以印制“上下楼梯,靠右行”标语,并张贴于楼道;可以在洗手池旁张贴“节约用水”宣传语;可以“孔融让梨”“闻鸡起舞”等经典教育故事为主要内容,绘制主题墙绘。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利用广播站、宣传栏、图书室等活动阵地,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三、积极组织德育实践活动
在小学阶段中,教育者则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来组织德育实践活动,在满足基本德育管理目标的同时,避免为学生带来额外的课业压力。教育者可以将德育实践活动的主阵地转移到网络环境中,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或计算机等终端来参与实践活动。通过此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整合课后的碎片化时间,同时还可以增强德育工作的趣味性。
例如,教育者可以通过动画或短视频的方式来向学生展开安全教育。相较于理论式的知识灌输而言,此种可视化的安全教育方式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更加理想的德育效果。当观看完视频之后,教育者可以让学生通过听写实践报告的方式,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并对于视频中所呈现出的事件予以点评和分析。此外,教育者还可以通过网络模拟的形式来组织学生参与不同主题的德育活动,并通过此种方式来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思想观念,为后续德育管理模式的调整和改进积累宝贵的经验。不难看出,通过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德育实践活动,将进一步拓宽德育管理的范围,保证德育管理工作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秉承“立德树人”的宗旨,将德育渗透到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浸润在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延伸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才能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燕.小学德育管理创新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观[J].好家长,2021(59):25-26.
[2]梁家雄.小学德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多重构建[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1(Z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