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初中阶段受到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了日后的思想观念发展,通过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前言
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班主任将教书育人的理念贯彻到日常的学习、管理活动之中,而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当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同时还应该掌握丰富的学科理论,并且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可以为广大的学生树立起榜样。
一、加强细致观察,实现良性互动
初中时期,教师经常开展文化理论工作,对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则没有投入太多精力。所以,教师在渗透立德树人理念时,应当避免形式化,多与学生密切沟通,并且细致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以此才能秉持着针对性原则开展德育教育。
例如:在从事班主任工作教育中,我遇到了这样一名学生。通过我对他平时的接触与了解,此名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时会不知所措,认为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文化成绩,只要文化成绩够高,那么自己的学习目的就可以达到了。我针对此类学生,先与其进行了密切谈话,了解到了此种思想是家长灌输给学生的。于是我开始引导学生,让其明白提高成绩固然没错,但是提高成绩的目标是为了跨入好大学,跨入大学的目标,又是为了成为真正的人才,人才往往而又德才兼备。这就让学生重新认识到了德育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多次的有效思想沟通,该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地通过教师的建议来提升自身的道德思想水准。
二、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促进班主任德育素养提升
首先,将班主任德育工作融入学生实习、就业教育过程中。引导班主任组织开展富于初中特色的班会活动、实习活动、技能竞赛活动、团队活动、科技发明活动、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野外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勇于吃苦、甘于奉献和团结协作的优秀道德品质。由班主任与体育教师协作开展球类、田径类体育赛事活动,通过共同协商、共同组织活动,增强班主任对体育德育的感性认识,通过共同参与体育赛事,锻炼学生的吃苦奉献、团结协作精神,丰富班主任的德育认知。
再次,经常在班主任中间开展各种德育竞赛活动,引入具备新时代思想政治特点的主题活动方式,可尝试采用角色扮演方式,让班主任扮作不同的角色,增加活动的吸引力。采取小组竞赛方式,让班主任在持续的演练与真实情境中感受德育工作的魅力与方法技巧,潜移默化地提升班主任的德育能力和道德修养。还可以开展“学习道德明星”“培养高尚师德、争做模范班主任”主题活动,引导班主任向优秀道德模范看齐,激发班主任参与德育培训的热情。在校内树立班主任道德标杆,表彰他们的模范事迹,激发班主任向道德模范标杆看齐的意识。最后,积极发挥互联网作用,引入信息化管理方式。
三、强化家校联动,逐步巩固学校德育成效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初中生的父母大多怀揣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是由于思想观念上的落后,许多家长一味地强调孩子在成绩方面的提升,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德育的价值。家长一方面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纠正和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要带有主观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德育,并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感染孩子。从家校合作的角度来看班主任应当提高自身的沟通和管理能力,在与家长进行相处时,能够从德育的角度出发,对家长进行科学的指引,让每位家长都能够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并且充分认知德育的重要性。班主任可以围绕德育的主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家校合作方案,能够让每位家长在德育中发挥应有的指引作用,通过家长和班主任的通力协作,营造良好的德育生态环境。
四、坚持立德树人,多维度的评价学生
教师在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开展班级德育管理的过程中,也应当完善评价制度,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且也愿意和教师主动沟通和交流,反映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方便教师调整策略,使德育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下开展德育管理时,就可以基于学生近段时间的道德行为改变,给予学生客观合理的评价。对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道德行为、有所改进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表扬并且让学生讲述这段时间内的心路历程,并且以讲故事的口吻告诉同学这段时间发生了哪些事,促使自己改变,然后让其他同学乐于借鉴和吸收;而对表现有所欠缺的学生,教师也是先选择鼓励学生这段时间内好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让学生能够更乐于接受并改变自己的缺点,以此在接下来的管理中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下一步的目标,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同时,也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全面人才预备军的目标。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是提高班级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班主任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基于初中生的成长状况,对德育形式做出有效优化,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良好的德育成长环境下实现认知能力的发展与跨越,真正促进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师应当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并且基于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开展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多维度的评价学生,让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确保学生能够在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邓德坚.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究[J].中初中班主任,2020(9):52-53.
[2]马岚.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高效策略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9(1):229.